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隋唐背後的文武鬥爭:“三徵高句麗”和“科舉制”

隋唐背後的文武鬥爭:“三徵高句麗”和“科舉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XXX,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科舉起源於隋朝,大多數人對它的印象就是:科舉爲有真才實學的寒門子弟提供了一個上升通道,爲國家選拔了許多人才。

那麼,科舉的初衷到底是什麼?真的只是單純爲選拔人才?

“三徵高句麗”貫穿了隋唐兩朝,是什麼原因使得兩朝帝王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高句麗,真的只是因爲高句麗反覆無常?亦或是帝王禁不住開疆拓土的誘惑?

現在,作者以事實爲依據,詳細的闡述一下設置科舉的最初目的和“三徵高句麗”的主要原因。

熟悉歷史的都知道,隋唐兩朝同出一脈——關隴集團,關隴所代表的是軍功貴族的利益。

五胡亂華之後,鮮卑族在北方建國——魏,魏國的軍事力量掌握在柱國將軍手裏,隋朝的楊氏、大唐的李氏都是第一代柱國將軍。這些人手裏抓住了“刀把子”,所以他們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迅速建立了王朝。

此時,就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如何治理這個王朝?所謂得天下難,守天下更難。在那個年代,讀書絕對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讀書人用千里挑一來形容毫不誇張。而關隴集團成型時間尚短,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也沒有足夠的底蘊來培養自己的文官體系。

隋唐背後的文武鬥爭:“三徵高句麗”和“科舉制”

這時,代表天下讀書人的正宗——山東士族橫空出世,這批人以文化立身,長久以來,他們就是文學正宗,手裏抓住了天下十之八九的讀書人,握住了“筆桿子”。

新的王朝建立之後,關隴集團從軍,山東士族理政,看起來是不是特別和諧?

事實上,這樣的結合一點都不和諧,山東士族號稱千年豪族,是絕對的高門大戶,他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漢,歷經千年而不倒,可以想象是何等的龐然大物。

正是因爲存在的時間太久,見證了太多的朝代更替,所以,這些人眼裏家在前,國在後,凡事先考慮家族利益,試圖控制文官政治,進而架空關隴,最後實現對國家的實際掌控。

遠的不說,西晉的“八王之亂”就是士族在背後煽風點火。司馬氏得國不正,更加給了士族活動的空間,紛紛支持諸王篡位,以獲取更高的政治地位。

而關隴作爲新興軍功貴族,不得不依靠山東士族來治理國家。在士族眼裏,關隴集團是一羣莽夫,不入流的階層。

史書有云:(原文不復述了,大意如下)唐太宗李世民想要娶一個山東士族的女子爲妃,派使者去談這個事情。山東士族回覆說:我漢家血脈何等高貴,怎可配與雜胡,這是令祖宗蒙羞的醜事。

所以,到底是文臣居首還是武將排頭,關隴與士族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關隴集團當然非常樂意建立軍功貴族的體系,軍功最榮,文治次之;山東士族恰恰相反。

到此,雙方該如何抉擇?“刀把子”砍死“筆桿子”?“筆桿子”噴死“刀把子”?顯然,直接動手是不可行的。

但這件事不能一直拖下去,因爲“筆桿子”潤物細無聲,在不久的將來,政權的實際掌控者就換人了。

隋唐背後的文武鬥爭:“三徵高句麗”和“科舉制” 第2張

當時的情形也確實是這樣,楊廣的命令在地方上非常難以執行,山東士族對於皇權的掣肘已經到了取而代之的邊緣。如果再不採取有效行動,關隴集團就成了打工仔。

前面已說,用政治聯姻的手段最終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的親密狀態也是關隴集團的一廂情願。這件事也從側面反映了山東士族對關隴集團的壓制力,所以,關隴集團只能另尋他路。

此時的高句麗,給了關隴集團一個絕佳的機會。高句麗還沒有臣服於中原王朝,聖人的光輝沒有照亮這片土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誓言還沒有實現。這怎麼行?這是在抽讀書人的耳光,這是聖人背後的陰影!

於是,關隴集團抓住了這一點,大做文章,決心發兵高句麗。而且,這個謀劃是正兒八經的陽謀,從規矩上來說,挑不出任何瑕疵,山東士族必須接受!

高句麗離哪裏最近啊?當然是離山東士族的大本營近。這就太好了,太符合關隴集團的利益了。打仗需要糧草,需要兵源,需要很多東西,爲了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消耗,從山東士族的地盤上直接徵取是不是非常合理?

基於此,關隴進攻高句麗的戰略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第一:用兵高句麗可以開疆拓土,鞏固軍功貴族的地位,提升關隴集團的影響力,對於關隴來說,這件事有百利而無一害;第二:戰爭這個巨獸一定可以大量吸取山東士族的鮮血,極大的削弱山東士族的實力。

天予不取,反受其害!進攻高句麗的序幕就這麼打開了。

反觀山東士族,會等死嗎?肯定是不會的,尤其是大隋一徵高句麗失敗後,山東士族更是開啓了瘋狂的自救模式。楊玄感等人作亂,以及後來的十八路反王,七十二股煙塵,這些叛亂的背後都有山東士族的影子。

可以說,大隋的崩塌,實際上是“徵高麗以弱山東”的失敗,在那個時期,“刀把子”暫時被“筆桿子”壓制了。

而大唐的建立,意味着關隴集團的全面復出。關隴集團以絕對的武力壓制,消滅了所有的叛亂,山東士族扶植自己軍隊的做法宣告全面失敗。

此時,兩方的鬥爭依然在繼續。

隋唐背後的文武鬥爭:“三徵高句麗”和“科舉制” 第3張

前面提到,山東士族爲了在軍事上打擊關隴,參與了隋朝末年的叛亂。那麼,關隴能不能在文官體系中打壓一下山東士族呢?答案是肯定的。

關隴集團確實在培養自己的文官,這個培養體系大家都非常熟悉——科舉制。

科舉起源於隋朝,其最初的目的,就是爲了培養關隴集團自己的文官,以對抗山東士族。因爲高門大戶的世家子弟都被山東士族掌握了,所以,關隴集團只能提拔寒門子弟。

寒門子弟在官場上必然被山東士族所排斥,只能與關隴綁在一輛戰車上。而隋朝時,科舉制實行的年代尚短,再加上山東士族對讀書人的掌控力太強,所以,初期的文武爭鬥中,科舉制幾乎沒有什麼作用。

在李世民執政時期,科舉制培養的官員還是太少,再加上貞觀二年,大唐王朝發生了一場極爲嚴重的大蝗災,整個關中地區赤地千里,民衆死傷無數。山東士族攜此大勢,公開指責李世民弒兄囚父以致上天暴怒,有此蝗災。不得已,太宗下罪己詔,暫緩對山東士族的打壓。

自此,山東士族對關隴的打擊取得巨大勝利——顛覆了一個王朝,逼迫了一位帝王。

所以,直到李世民執政後期,纔有能力開始重啓“徵高麗以弱山東”的計劃,開始新一輪的打壓。

到高宗李治時期,繼續執行對高句麗的軍事打壓。而此時,科舉的作用也漸漸體現出來了,廟堂之上,寒門文官已經成型。可以說,山東士族自高宗時期開始走下坡路。

提到高宗,繞不開另一位皇帝,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武則天的登基之路,除了李唐皇族內部的反對,其實更多是來自山東士族,因爲這是對禮法的挑戰,是對聖賢最大的褻瀆。

武則天成爲女皇,意味着山東士族的徹底消亡,女皇登基後,重編《氏族志》。

《氏族志》一書在太宗時期就編寫過,當時的情況是:山東士族以崔、盧、鄭、王四姓爲首,被列爲一等家族,而關隴李氏被列爲三等家族。新的《氏族志》中,山東崔、盧、鄭、王已經徹底不見了。

因此,這場文武爭鬥,起源於大隋楊氏,關隴的冒險一擊使得大隋崩塌。唐朝建立之後,經太宗、高宗兩代才結束了這場鬥爭。最後,武則天完成收尾,徹底結束了這場文武爭鬥。

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科舉制”,還是“三徵高句麗”,都是大勢之下的一個陪襯,都是關隴集團鬥爭的武器。

只是,令關隴集團意料不及的是,“科舉制”不僅碾死了屹立中華大地上千年的山東士族集團,最終也成爲皇權制衡他們的有利之器——自此,中華大地的文官集團,開始以寒門爲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