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中國最短命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到底是怎麼死的?

中國最短命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到底是怎麼死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萬曆四十八年八月,明神宗朱翊鈞病逝,這位萬曆皇帝,沒留下什麼豐功偉績,卻創造了明朝皇帝兩項“另類記錄”:一是不上班時間最長,28年不上朝。二是在位時間最長,在位48年。

接下來,是萬曆皇帝的長子朱常洛繼位,是爲明光宗。這位皇帝比他爹還“另類”,沒幹出什麼像樣政績,卻也創造了一項歷史記錄——中國最短命皇帝。

朱常洛八月登基,九月就搬家了——從皇宮搬到十三陵住去了,而且是永久居住權。

朱常洛繼位時年齡39,死時也是這個歲數。39歲正是英年,以古人壽命比照也不算老,爲什麼僅僅當了三十天皇帝,怎麼就完了呢?

在《東林列傳》中,衛道的東林黨人把這個短命的光宗描述爲聖德之君。在朱常洛剛登上皇帝大位時,他們是像期盼英明聖主那樣,來期待新皇大有作爲的。可是僅僅過了大半個月,他們就發現問題了。這個聖主上朝不積極,而且一副“過勞”模樣。

中國最短命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到底是怎麼死的?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這位朱常洛早年身體不好,因爲不受父親待見,可能先天有點營養不良,長大後還是一副病怏怏狀況。但與他的身體成反比,朱常洛對女人的情趣卻出奇旺盛。還未繼位的時候,這位病太子就好女色,繼位之後,更是放開了七情六慾,夜夜歡娛,沒有節制。而他身邊的人,不僅沒人提醒:領導要注意度啊,過度貪戀女色有害身體。而且,還變着法兒地用女人討好他。尤其那位爲兒子爭太子失敗的鄭貴妃,在朱常洛當了皇帝后,突然像變了人似的,對新皇特別地好。怎麼個好法呢?

清代學者李遜之《泰昌朝記事》記載:“上體素弱,鄭貴妃復飾美女以進。一日退朝,升座內宴,以女樂承應。是夜,連幸數人,聖容頓減。”鄭貴妃親自爲皇帝選秀,進獻美女,而且一晚就送七八個。這下明光宗可忙壞了,這些美女全是我的,以前沒當皇帝前可沒這麼多啊,抖擻精神,享用不盡。本來他的身體底子就不好,年齡又不是青年小夥,所以縱慾無度僅僅二十幾天,就倒下了。

拿今天醫學的話來說,明光宗的這個病屬於“房勞症”。如果休養生息,慢慢調理,是可以好轉的。但是,這個明光宗復原心切,有病亂投醫,他嫌老御開的藥效果太慢,所以讓掌管御藥房的太監崔文升上猛藥。據說這個崔文升原是鄭貴妃身邊心腹太監,很會來事,投領導所好,向皇帝進了一副大劑量敗火瀉藥,明光宗當晚腹瀉四十次,一下就垮了,不僅起不了牀了,而且喘氣都困難了,上氣不接下氣,病情急劇惡化。

如果此時採取緩解措施,不再亂用藥,或許還會有救。但是,正應了現在流行語了:NOzuoNOdie,人不作死不會死。這個明光宗病到這個時候了,還想早日回到三宮六院花叢中,所以下令繼續搜尋靈丹妙藥。就在這時,有個大臣找到了神藥,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紅丸,說此藥神奇,療效立竿見影。明光宗起初還比較謹慎,試用一粒,立刻有了精神,連連誇獎獻藥者是“忠臣”。興致來了,當晚,又用一粒,次日清晨,內侍發現,皇帝手腳冰涼,已經歸天。

這一晚上發生什麼事?皇帝服用李可灼的那顆紅丸,到底是什麼成分?據《明實錄》載,此藥並不神祕,系女孩初潮經水加一些大補藥材練成,說白了就是皇家御用春藥,嘉靖年間就大量生產過。但此時給瀉火的人使用就犯了大忌了,哪有一瀉火一邊惡補的道理?冰火兩重天、連續透支折騰誰受得了?

以東林黨爲首的內閣大臣,均認爲此事崔文生李可灼別有用心,難逃干係。甚至背後有人指使,矛頭指向他們的主子鄭貴妃。

當然這個可能是存在的,此案是鄭貴妃的又一陰謀。一計不成,又施一計。先是給朱常洛送美女,然後再下藥。令朱常洛一命嗚呼。但是,即便鄭貴妃此動機成立,我認爲關鍵的因素,不在鄭貴妃,還在明光宗朱常洛。沒人證明,是有人把藥灌進皇帝嘴裏的,嗑藥是朱常洛自願的。

中國最短命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到底是怎麼死的? 第2張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悲。彌留之際的光宗,神志非常清醒,比平日仁慈許多,他把大臣請進來,勉勵大臣們要恪盡職守,忠於朝庭,還說了些很多客氣話。過了許久,他又把目光移向東林骨幹,嘆了一口氣,然後用手指着勸他遠離女色和小人的楊漣,對衆臣們說:“此真忠君”。這個人才是真正的忠臣!

顯然,到了生命的最後關頭,他這時才明白,給他春藥的大臣不是真忠,勸他不吃春藥、以江山社稷爲重的楊漣們纔是真爲自己好。如果早聽楊漣的話,自己怎會瘋狂行樂透支短命?

總而言之,這是個不爭氣的領導人。朱常洛的死,未必是那顆紅色藥丸的功力,但說此紅丸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顆稻草,可能比較客觀。史實證明,越是追求長生不老、喜歡煉丹吃藥的皇帝,越是短命或者突然暴斃。前有50歲秦始皇,後有58歲雍正,包括這位39歲的明光宗朱常洛,都是這麼折騰死的,這是自然規律給予他們嚴重懲罰。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