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爲博名?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爲博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時王戎和和嶠同時遭遇大喪,而這二位都被稱之爲孝子,以能盡孝道而聞名。琅琊王戎在豫州刺史任上時,他的老孃死了。他生性十分的孝順,所以老孃一過世,他就傷心地瘦骨伶仃,一把骨頭了。每天哀哀欲絕,人家來慰問的時候,他只能靠在牀邊迴應人家,那樣子十分可憐。可這小子表面功夫做的太差:他沒有按造禮節來守孝。不忌葷腥,酒肉照吃不誤,有時候就又和人下下棋搞搞娛樂活動,該大笑時不憋着,該忌口時不忌着,所以雖然傷心,憔悴得就象老了十歲,甚至要靠手杖才能步行,但人們還是無法原諒他的這種行爲。

而汝南和嶠這老兒就不一樣了。和老頭也是當時一個名士,最擅長的就是禮儀了。他是怎麼做的呢?因爲父親死了,所以他守着喪。每天量定量的米下鍋,人來了一一還禮,古代的喪葬禮儀是很變態的。有許多的規定,原則總的來說只有一個,那就是客人來哭孝子也得哭,還得大哭,連哭帶跳地。而和老頭做的都非常好。當然,來的客人太多,他還的淚水也多,每次都十分的投入,放聲痛哭自己的老爹,不缺任何禮數。所以和老頭也面目滄桑,憔悴不堪。表面的老化度絕對不下於孝子王戎。

表面看來,和嶠的做法是規範的,也是合乎禮的,是真正的孝子所爲,而王戎就不太容易理解了。所以晉武帝司馬炎就對司錄校尉劉毅說:“你是不是探望過王戎、和嶠幾次?聽說和嶠傷心過度,這真是讓人擔心的事情啊。”劉毅是個正直清廉方正的好官,只要他看到的不平事,他肯定會照實評論,所以當時很多的王公大臣都怕了他那張嘴。而此時,劉毅的毛病又發作了,他說:“和嶠雖然禮數週備,但是精神未受傷損;王戎雖然禮數不到,但是他太過傷心,以至於只剩下皮包骨了。我認爲和嶠是有節制地盡孝道,而王戎則是不要命地去盡孝道。陛下應該爲王戎擔心啊。”你瞧這張嘴,和別人說的就是不一樣。和老頭聽到,估計想把他殺了的心都有。本來可以好好地皇帝和衆臣面前表現下自己,以此博名,沒想到就是劉毅這番話,把他的本心都給連根挖了出來。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爲博名?

孝和友,應該是人的天性。孝是對父母,而友是對兄弟。沒聽說過有對自己的父母孝順而對自己的兄弟子女不好的人。正因如此,在古代,孝與友應該是相輔相成的。而這兩位孝子,卻也有着令人不齒的軼事。王戎的女兒借了他幾萬錢未還就冷眼相對,但還了之後卻又喜笑言開。這樣一個父親,這麼看重錢財輕視骨肉。而和嶠呢,把自己的兄弟當成是陌生人,就算是自己園中的李子,弟弟們要吃,都要按吃掉李子的核來計算收錢。這樣的一個哥哥,雖然不能說是不孝,但對自己過世的父母怎麼可能有那麼深厚的感情?不外乎是用來博取自己名聲的手段而已。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