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犒賞三軍”的三軍指是哪三軍?

古代“犒賞三軍”的三軍指是哪三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小柒:古裝片裏,不管是皇帝,大汗打贏了仗都要犒賞三軍,這三軍是哪三軍?總不能是海陸空三軍?

壹讀君:首先,提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沒有好好學習《出師表》。“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一個大大的三軍擺在那裏,爲什麼不問語文老師?

不過既然你誠心誠意地提問了,壹讀君(微信:yiduiread)就大慈大悲地告訴你好了。

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語境下,三軍有着不同的含義。

古代“犒賞三軍”的三軍指是哪三軍?

“三軍”在中國最早起源於周代。在春秋時期,“軍”是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人數通常爲一萬兩千五百人。周朝天子軍隊可保有六軍,而諸侯國最多隻能保有三軍。當然,也有小國國力不濟,最多隻能保有兩軍甚至一軍的。如《左傳·襄公十四年》中,“成國不過半天子之軍,周爲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周禮·夏官·司馬》中“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爲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大諸侯國雖然都有三軍,但名字卻不盡相同,如晉國三軍稱中軍、上軍、下軍,而楚國三軍稱中軍、左軍、右軍。不過不管怎樣,後來三軍的稱呼就都用來統稱整個軍隊了。

古代“犒賞三軍”的三軍指是哪三軍? 第2張

春秋時期軍隊主要由步車騎三個兵種組成,所以也有國家將步車騎合稱爲三軍。到了戰國時期,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對“三軍”的劃分又與其它諸侯國不同。 《商君書·兵守第十二》 稱:“三軍:壯男爲一軍,壯女爲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爲一軍,此之謂三軍也。壯男之軍,使盛食、厲兵,陳而待敵。壯女之軍,使盛食、負壘,陳而待令……老弱之軍,使牧牛馬羊彘,草木之可食者收而食之,以獲其壯男女之食。”

到了唐、宋以後,三軍的劃分已成爲軍隊的固定建制。三軍的主要劃分標準是擔任作戰任務的不同:前軍一般負責開路、偵察、及應付小規模的戰鬥;中軍是作戰的主力,包括大部分作戰部隊和指揮系統;而後軍主要負責全軍的後勤工作,包括負責後勤的民工和隨軍家屬等。三軍也有自己各自的軍官配置,但是中軍統帥是整個軍隊的最高指揮。

當然,也不是其他位置就沒機會建功立業了。舉個栗子,許多人心目中的古典男神趙雲同學,就是在掩護後軍的戰鬥中打出了自己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原文來自壹讀的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