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故宮的養性齋:唯一一個“破例”給洋人居住的宮殿

故宮的養性齋:唯一一個“破例”給洋人居住的宮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殿之中,這宮殿裏的人雖然名字不同,長相不同,穿着不同,可有一樣他們是相同的—“國籍”,即他們都是中國人,都是炎黃子孫。

這裏小編想問大家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這紫禁城裏除了中國人外能住外國人嗎?

當然不行了!古時候,外國人經常來中國,比如乾隆年間的英使臣馬格爾尼,當時他帶了很多珍貴的禮物過來(不過,乾隆當時壓根沒看上眼),那皇帝也沒在紫禁城裏給他開間房住,反而還讓他住到了城外。所以,紫禁城的規矩是很嚴的,非我族類,豈能和我同住一屋檐下!

不過,這“規矩”終究是死的,人是“活”的啊,外國人不得居住紫禁城這條鐵令在清朝末期時就被打破了,有一位外國人就曾住到了紫禁城中。他是誰呢?

故宮的養性齋:唯一一個“破例”給洋人居住的宮殿

末代皇帝溥儀的“洋老師”—莊士敦!

莊士敦是英國人,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和牛津大學,找工作時,他憑藉優秀的成績考上了當時被譽爲“最金飯碗”的英國殖民部。同年,他就被作爲一名東方見習生派往香港,由於他漢語說得不錯,不久就成爲了英國駐香港殖民機構的正式官員。1904年,莊士敦又被殖民部派往威海衛,當上了英國駐該地區公署的行政長官。在威海衛當官期間,莊士敦很清廉,不貪污不腐敗,他還苦學了威海話,每次辦事都會用很流利的威海方言跟老鄉們交談,瞭解情況。後來他離開威海衛時,臨行前當地百姓們還送了他一碗清水,意思就是說你當官很清廉,百姓們都愛戴你。

故宮的養性齋:唯一一個“破例”給洋人居住的宮殿 第2張

莊士敦非常喜歡中國,可以說是當時洋人中的“中國通”,他喜歡儒、道、佛、墨家的思想。閒暇時,總願意到深山中的寺廟裏去,與高僧們暢聊。在他擔任溥儀老師的前兩年,中國正處於亂世,滿清王朝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張勳復辟也失敗了,滿清的小朝廷只能在紫禁城的後廷部分“苟延殘喘”。

當時,身爲溥儀老師的徐世昌準備出任民國大總統,不能再繼續爲溥儀當老師,於是便有人建議,要不爲溥儀挑選一位熟悉外國政治和各國國情的老師,教教他英文和自然科學知識,以防以後國內政局有變,溥儀還可以以出國留學爲名保住皇室血脈。於是千挑萬選之下,終於確定了莊士敦爲溥儀的老師。

宮裏來了位“洋老師”,這可炸開了鍋,溥儀當時僅有十幾歲的年紀,對這位“洋老師”是又期待又“害怕”,據莊士敦後來的回憶錄裏寫道:“一開始,小皇帝還挺怕生,而且朝廷派了好幾個太監陪着皇帝上課,其實就是監視,怕這洋老師說什麼對清廷不好的東西,可後來皇帝漸漸被我的和藹、博學、幽默打動,與我是日漸熟絡起來,他時常問我外國的情況,天文、地理、歷史等等。。。”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小溥儀與莊士敦建立了如“父子”一般的感情,莊士敦當時發現溥儀近視,於是在所有人的反對聲中堅持給溥儀配眼鏡;他還“鼓勵”溥儀剪掉辮子,結果溥儀一剪,宮裏幾乎所有人也都剪了;溥儀當時有了自行車,他也教他騎;可以說,這位“洋師傅”是引導他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父親,是老師,更是朋友!

在溥儀大婚時,他特意賞賜了“一品頂戴”給這位“洋師傅”,這可是中國官員最夢寐以求的,當時,莊士敦感激涕零,一輩子都將這件官服悉心珍藏。

爲了能方便與這位洋師傅經常交流,溥儀特別賞賜了御花園的一處宮殿給他居住,即養性齋(如下圖):

各位看這養性齋,兩層小樓閣,樓上正中懸康熙帝御筆匾:“飛龍在天”。樓下正中懸匾“居敬存誠”,北樓下東向匾曰:“悅心頤神”。殿前遍植花草,算是御花園裏位置最好的一處樓。溥儀將此處賞賜給莊士敦作爲書房和臥室。他有很多時候都到此來與莊士敦暢聊到深夜。

故宮的養性齋:唯一一個“破例”給洋人居住的宮殿 第3張

可以說,就是在莊士敦身上,溥儀真正瞭解了外面的世界。莊士敦教書期間,極力支持溥儀復辟,並向其宣傳歐洲的君主立憲思想,他很希望溥儀能到歐洲去留學,然後回來做一位學貫中西的君主。

哎!世事多變,1924年,溥儀被趕出了故宮,“無處可去”的溥儀在莊士敦的幫助下借道英國使館逃往了日本轄區。莊士敦就此去職帝師職務,返回英國租界地工作。後來,莊士敦又受命去了威海衛,並代表英國政府參加了威海衛歸還儀式後卸任,結束了英國對威海32年的殖民統治。之後,他就返回了英國在大學任教,傳播中國文化。

1934年,莊士敦又一次來到了中國,並將已完成的《紫禁城的黃昏》贈給溥儀,當溥儀再一次見到老師時,他緊緊握住了老師的手,並懇求他能留下來,但莊士敦婉拒了。

這次的見面是他最後一次來中國,也是最後一次見溥儀,在他即將返回英國時,他流着淚親吻了腳下的土地,他愛中國,愛中國的一切,他很希望當時的溥儀能夠再成爲君王,可是,不可能了,再也不可能了。

小編每每去到故宮裏的御花園,都會在養性齋這逗留很久。望着這齋前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欄,彷彿又看到了當年溥儀和莊士敦的影子:

他教他英文,給他取名“亨利”;他拿着地圖,一點一點的給溥儀講每個國家發生過的事;他也專心的聽着,心裏感激着這位“洋師傅”。。。(原文來自宮殿君的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