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羌族鍋莊與藏族鍋莊的區別在哪裏

羌族鍋莊與藏族鍋莊的區別在哪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羌寨鍋莊”,即沙朗,也是一種“鍋莊”舞蹈,是羌族人祭祀時必跳,後經發展,這種祭祀舞蹈被慢慢取消,但每逢羌族人節日的時候人們還是會跳起“羌寨鍋莊”這種舞蹈,然後邊吃邊舞。以慶祝重要的節日。隨後這種形式被用於羌人招待重要的賓客。羌族鍋莊屬於集體性舞蹈,由能歌善舞者領頭,男女各列一行或拉手圍成圈邊跳邊唱,下肢動作靈活,雙臂前後擺動,所唱歌曲多是口頭流傳下來的古老民歌,完全用羌語演唱。

跳羌族鍋莊不分時間、地點,想跳就跳,節日場面特別大。該舞蹈節奏明快,舞姿雄健。羌族鍋莊表現了羌族人民樂觀、積極向上、不畏艱險、頑強的精神面貌。

隨着羌人的逐漸漢化,一些相應的習俗也在逐漸轉變,在祭祀活動的飲食習俗沉澱並保存了下來,成爲羌人的飲食習慣,然後逐漸的發展演變,成爲更加科學、更加營養、更有樂趣的燜鍋烹飪方法。每每羌人有重大的節慶活動、親友來訪,都會架起燜鍋、喝起咂酒、跳起鍋莊舞。這也就成就了羌族的飲食文化!燜鍋菜品食用時,亦烹亦涮,烹肉先食,而後涮食精選時蔬,涮食蔬菜時,配以多種中草藥精心調製的料汁,既兼顧了葷素搭配的營養需求,又增加了使用方式,增加飲食的樂趣,增加了飲食的便捷性節約了時間!

羌族鍋莊與藏族鍋莊的區別在哪裏

藏族鍋莊是藏族的民間舞蹈。在節日或農閒時跳,男女圍成圓圈,自右而左,邊歌邊舞。“果桌”——鍋莊舞,早期與西藏奴隸社會和盟誓活動有關,後來逐步演變成爲歌舞結合,載歌載舞的圓圈歌舞形式了。

鍋莊舞形式多樣,反映勞動生活的叫“羊毛鍋莊”;反映婚慶的叫“吉慶鍋莊”;表現生活情趣的有“兔子鍋莊”(雜以模擬兔子跳的動作)、“醉酒鍋莊”(有模仿醉漢神態,顯示身體靈巧的嬉戲動作)。

鍋莊舞姿矯健,動作挺拔,既展舞姿又重情緒表現,舞姿順達自然,優美飄逸,不但體現了西藏藏族人民純樸善良、勤勞勇敢、熱情奔放、驟悍的民族性格,而且有一定的力度和奔跑跳躍變化動作,動作幅度大,具有明顯的體育舞蹈訓練價值和鍛鍊價值。不論從表演者的裝飾上,動作節奏上,還是從表演時的舞姿變化上,都能體現出西藏民間體育的風格,鍋莊舞的健身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在西藏,鍋莊以昌都鍋莊最爲有名,每逢節日、慶典、婚嫁喜慶之際,廣場上、庭院裏,男女相聚,圍成圓圈,自右而左,邊歌邊舞。男性穿着肥大筒褲,有如雄鷹粗壯的毛腿,女子脫開右臂袍袖披於身後,飄逸灑脫。男女各站一邊,拉手成圈,分班唱和,通常由男性帶頭啓唱,歌聲嘹亮穿透力。

羌族鍋莊與藏族鍋莊的區別在哪裏 第2張

舞羣和着歌曲作“甩手顫踏步”沿圈走動,當唱詞告一段落後,衆人一齊“呀”(擬聲)地一聲呼叫,頓時加快速度,撒開雙臂側身擰腰大搓步跳起,揮舞雙袖載歌載舞,奔跑跳躍變化動作,尤以男性動作幅度較大,伸展雙臂有如雄鷹盤旋奮飛。

女性動作幅度較小,點步轉圈有如鳳凰搖翅飛舞,具有健美、明快、活潑等特點。舞圈中央通常置青稞酒、哈達,舞畢由長者或組織者敬獻美酒、哈達,兄弟姐妹情誼得到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