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什麼意思?典故是什麼?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什麼意思?典故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是一句流傳至今的歷史成語,其背後的故事和含義引人深思。那麼,這句成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它的典故又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謎團。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什麼意思?典故是什麼?

首先,我們來解析一下這句成語的含義。在古代漢語中,“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的成敗得失完全取決於另一個人或事物。這裏的“蕭何”,指的是西漢初年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蕭何。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軍事才能,幫助劉邦建立了漢朝,因此被譽爲“開國功臣”。然而,也正是因爲他的一些決策,導致了漢朝的衰落,因此也有“敗也蕭何”的說法。

那麼,這句成語的典故又是什麼呢?這要從劉邦建立漢朝說起。劉邦在楚漢之爭中,憑藉蕭何的智謀和策略,成功擊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在這個過程中,蕭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有了“成也蕭何”的說法。然而,在劉邦去世後,蕭何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做出了一些不當的決策,如過度削弱諸侯的權力,導致漢朝的內部矛盾加劇,最終引發了王莽篡位的動亂。因此,也有了“敗也蕭何”的說法。

總的來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成語,既讚揚了蕭何的卓越才能和貢獻,也揭示了他的決策失誤和錯誤。它告誡我們,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應以謙遜的態度對待權力,以明智的決策推動事物的發展,避免走向失敗的道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