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韓信爲什麼會被蕭何追上?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嗎?

韓信爲什麼會被蕭何追上?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蕭何追韓信的真相揭祕!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爲什麼韓信的命運會綁在蕭何一人身上呢?實際上韓信的宿命還是掌握在他本人手裏,蕭何只不過是一個推注器,並不能起到最後決定性的作用。只是韓信兩次重要轉折恰好都有蕭何的出現,所以後人對於兩人的命運常常發出感嘆,也替韓信感到惋惜,不過事實恐怕並非如此。那這次就來爲大家揭祕這兩人之間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係,韓信真的栽在蕭何手裏了嗎?

韓信爲什麼會被蕭何追上?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嗎?

(一)蕭何追韓信的技術問題及謎底猜想

蕭何去追韓信,並且成功追上,如果是算一個事件的話,挺明顯存在至少兩個技術問題——

第一是路線問題。

簡單說,就是蕭何怎麼知道韓信往什麼方向走了?

這個肯定很重要啊。

如果追錯方向……當然,理論上,也終究會相遇,因爲地球是圓的。

而在實操層面,如果追錯方向,就基本沒戲了。

另一個是能力問題——蕭何算文臣,韓信是武將;蕭何年長,韓信年輕;就算追的方向正確,真的就能追上嗎?

關於路線問題,有三解:

其一,蕭何預知韓信會往什麼方向去。

其二,韓信以某種方式讓蕭何甚至還有別人,知道他往什麼方向去。

其三,蕭何看見了韓信離開,一直盯着追過去的。

非要再加一種可能性的話,就剩下蕭何蒙對了。

無論哪種可能,都會遭遇能力問題。

不管怎麼,蕭何追對了方向,又是怎樣彌補了能力問題而竟然很快就追上韓信了呢?

韓信爲什麼會被蕭何追上?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嗎? 第2張

同樣三種可能:

一是韓信的馬或者騎術,不如蕭何,甚至都不如。

二是韓信鬼打牆了,走着走着居然成了往回跑了。

三是——韓信在等人來追、追上。

同樣,非要再加一種可能的話,就是——韓信跑着跑着改主意了,又往回返,遇上了追來的蕭何。

兩個問題,各有“三加一”種解答,排列組合得出的針對整個事件的理論答案,是十六個。十六選一,不是很容易哦。

筆者認爲,十六種理論成立的可能情況中,現實最可能的一組答案是——在方向問題上,蕭何對韓信的去向,是有一定預知的,再借助諸如偵查之類的手段,得以基本認定;能力方面,已然出走的韓信,並不甘心,但出於“不好意思”之類的簡單原由或者比較複雜的多重因素,不想自行返回,於是等在半路,看看有沒有誰追來。

如果是這樣,從今天觀念看,可不可以認爲,是韓信“博弈”了蕭何及其背後的劉邦呢?

筆者認爲,是的。

韓信,通過出走的方式,在與劉邦集團“博弈”。

那麼,他贏了麼?

表面上,就當時和緊後來看,也就是從蕭何去追、追回、擔保,到劉邦重用韓信、韓信獲得自我實現舞臺的這個動作鏈條看,韓信贏了;劉邦也贏了;簡直可以說是“雙贏”。

但往深點兒琢磨,往後來望望,真正的贏家,是劉邦,是蕭何。韓信輸了。輸掉了性命。以及性命所維繫的所有榮華富貴。

絕對點兒說——從被蕭何追上那一刻起,韓信後來的命運,就註定了。

這故事,十幾年前還在職場的時候,跟一些有本事有想法的並且有交情的年輕同僚分享過,核心想說的是——作爲“僱員”,無論出於什麼原因或者目的,都不要、千萬不要,跟“老闆”玩欲擒故縱。那樣,會像韓信似的——死得很難看。引申——走的話,就真的走了罷,哪怕就此埋沒,總還能混個壽終正寢;不是真的想走,或說沒有可以替代的去向,該忍就得忍,如果你是金子,誰也擋不住你發光。

韓信爲什麼會被蕭何追上?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嗎? 第3張

(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悖論

跟蕭何月下追韓信很類似,“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說法,基本都是民間藝人加了很多主觀私貨的傳說。

很簡單的道理——如果說,蕭何其人,是要成就也就是“成”哪個人的話,那個人,只可能是劉邦,他的主公,終究能給他榮譽和財富的人;當然,還有他自己。

除外,他應該不會想去成就任何其他人。

就說追韓信這檔子事兒,如傳說和戲文所云,他苦哈哈追去,恬着臉把韓信勸回,擔着政治風險給韓信做擔保,是想讓韓信自我實現,還是想讓韓信的本事助力劉邦實現宏圖?非要二選一的話,答案應該很顯然吧。

所以,就算故事、傳說,講得都對,蕭何之於韓信的所謂“成”,也並不成立。

再說“敗也蕭何”的“敗”——說是因爲相信蕭何,韓信被騙入死局,遭殘殺。

又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話,是韓信臨死前的慨嘆。

前面說了,從被蕭何追上的那一刻起,韓信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韓信爲什麼會被蕭何追上?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嗎? 第4張

如果韓信真有本事,富於謀略,筆者猜想,最晚,在發現自己落入死局的時候,他前前後後也瞬間都想明白了。之所以抓着蕭何慨嘆,說起來,倒也還真是像在對劉邦表示“最後的忠誠”——我不怨你,我只怪蕭何。

反過來,如果死到臨頭,韓信還認爲一切都真的怨蕭何,就說明他沒腦子,至少也是政治腦殘。果真如是,冒着挺韓信的人們把我活活打死的風險,想說——他死不足惜。

在那樣的動盪時期,如此缺乏政治頭腦而又處在較高地位的人,實在可有可無。

這個可有可無的人,如果再有軍事才能和相當的號召力,那就要除掉。而且,除掉得還得及時、徹底。

這裏面,沒蕭何什麼事兒。

就算蕭何不“賺”韓信跌入死局,韓信也會死。而且,肯定拖不了幾天。

追回韓信,是爲了劉邦和自己;誘殺韓信,也是爲了劉邦和自己。

如果蕭何夠聰明,追回韓信,不,應該說是出發去追韓信的那一刻起,就應該預測到有一天韓信必須要死。

筆者覺得,蕭何是足夠聰明的。不然,在那麼兇險的時局中,輔佐着那麼一位心機深險的主公,大體不會像事實發生的那樣位極人臣而又能全身而退並竟然還“範以後來”。

韓信爲什麼會被蕭何追上?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嗎? 第5張

(三)故事的娛樂和社會心理暗示功能

任何說法、言論,都是有立場的。

總的來說,傳說那些故事的,編纂戲文的,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站在弱勢一方或說被統治一方的立場上。因爲那離他們更近。至少,他們自己會這樣認爲。

立場之上,再加文化水平、視野等方面的缺漏、不足、粗淺,鼓吹了悖論而不自知,也實在情有可原;說辭上出現“不符”的細節,也很自然。

舉兩例:

《岳飛傳》評書裏講,金國準備武裝侵犯宋朝,要選帥,就以“舉鐵龍”爲題——誰能把沉重的鐵龍舉起來,誰就掛帥。這不是開玩笑嗎。一國軍隊之統帥,難道是要一名出色的舉重運動員來擔當麼?。

還有一例,跟“追韓信”有關——戲文裏唱,楚懷王曾跟反秦各路諸侯約定“先進咸陽爲皇上,後進咸陽輔保在朝綱”。人家楚懷王說的是“破秦而踞其都者王關中”好麼。這話裏的“王”讀四聲,音同“旺”,爲王、治理、統轄的意思。整句話的意思是:哪路諸侯打敗秦軍並且佔領其都城,就封邑關中地區。這跟“先進咸陽爲皇上”是一個意思嗎。楚懷王他自己只是稱王,怎麼能決定或約定誰是皇上呢?

幾乎所有傳統戲劇、評書、話本,都謂爲鮮明地層級式表達出這樣的立場:

帝王vs臣子,臣子正確、能;官vs民,民正確、能。

如前述,這樣的立場,是基於編纂者、傳說者自身的社會地位和相應心態的。

韓信爲什麼會被蕭何追上?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嗎? 第6張

如果這麼講還不甚清晰,對比一下或許就簡單了——在評書裏,“英雄”和“好漢”是劃等號的;武藝高強,就算英雄、好漢;力氣大,便是武藝高強……

這個邏輯,顯然有問題,至少也是不全面。爲什麼會是這麼個邏輯呢?因爲,說書先生自己算不上英雄、好漢;他們認爲,那主要是因爲自己沒武藝或武藝不夠高強;而沒武藝或武藝不夠高強,是因爲力氣不夠大。

倒推一下,這個邏輯的社會性的心理暗示是這樣的——如果我力氣大些,就可能武藝高強;如果武藝高強,就可能位列英雄好漢。

順着往上述層級式的立場去套——我是英雄好漢,我來自民間,我比當官的高明、作用大。至於那些帝王,他們之於“我”的最主要積極貢獻,僅僅在於“禮賢下士”。

沒錯吧——傳統的這這那那裏面,帝王都蠢蠢的、笨笨的,不同主要在於能不能禮賢下士;能,則賢明,則將成大業;不能,則昏聵,則無所作爲甚至會亡國。而禮賢下士的“士”,便是由於足夠的社會心理暗示已經脫胎換骨的那個“英雄好漢”的“我”。

這看上去不復雜也不算矯情吧。

所以說,故事,主要是娛樂用的,順便帶些“悅己”的社會心理暗示。

不是貶斥故事和講故事的人啊。絕對不是。

故事、講故事,都是極好的;都是人民羣衆所喜聞樂見的。

相信故事,願意相信故事,也沒錯。

只是,別真的把故事就當事實、史實。

最好,也別因爲願意相信故事就刻意排斥“可能的真相”。

韓信爲什麼會被蕭何追上?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嗎? 第7張

(四)韓信的宿命及成與敗的真相

說回韓信。

去掉前面說的立場和社會心理暗示,儘可能客觀、誠實、不忌諱、攜帶“懷疑智商”地,從追韓信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線路,看看韓信這個人,會發現,他的成與敗,真的很宿命。

在有立場也有社會心理暗示的故事裏,韓信,再早的姜子牙,晚些的諸葛亮,還有不勝枚舉的平民(布衣)出身的智慧型高人、帥才,都屬於光環級人物,比一般的力氣大、武藝高的英雄好漢們,要高一到兩個層次。其中,筆者認爲,被捧得最高、光環最耀眼的,當首推諸葛亮;韓信,則是有爭議的人物。

爭議不在於他是否有本事,而在於他是否真的忠誠。

故事們普遍抱這樣一個觀點——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說的是帝王一旦成事,就會戕害忠臣良將。韓信,或許不能很絕對地說是忠臣,但肯定屬於良將。統治者們差不多都是卸磨殺驢沒良心的玩意兒。能遇見像阿斗那樣信用、尊崇忠心而有能的老臣的,實在不多見;阿斗之所以能做到,也不是因爲他有多“賢”,而更是因爲他笨。

其實,阿斗不笨。正如劉邦也並非絕對沒良心。

倒真的是阿斗其實並不待見諸葛亮。這個隨便查查資料就能有印象——諸葛亮死後多少年阿斗纔給他樹碑立廟。

相對應地,劉邦殺韓信,更是爲了安全,而非簡單的沒良心。

錯了吧?

韓信不是劉邦殺的吔。是蕭何騙他入局,由呂雉(呂后)主謀殺死他的吧?

也許是。

就算是,也有個不爭的事實——殺韓信的時候,劉邦健在。

健在的劉邦,是開國皇帝。呂雉是他老婆。蕭何是他的助手、首輔大臣、鐵哥們兒。

如果沒有他的默許甚至授意,蕭何會聽呂雉的嗎?

如果沒有他的默許甚至授意,借呂雉八個膽子,敢殺韓信這麼重量級的人物嗎?

回到追韓信那時候——前面說了,年長的文臣蕭何,之所以能追上韓信,必須解決線路和能力兩大技術問題。線路上,更可能是蕭何預知或基本預知韓信的去向,並由偵查之類手段確認。能力上,極大可能是韓信在等有人來追回他。

作爲把政治生命和全部未來都寄託在老闆身上的高級打工仔,蕭何的所作所爲,絕對都是爲着劉邦着想,而不是同爲打工仔的韓信。

韓信爲什麼會被蕭何追上?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嗎? 第8張

在此前提下,有本事的韓信,有本事並且十分迫切想要自我實現的韓信,走掉了,會去歸隱山林嗎?如果不會,他會去哪兒?說明白點兒,他會再去投奔誰呢?

不管他會去投奔誰,都有可能讓那個誰增添強助。我的漢王(劉邦)是要得天下的,自然對手越少、越弱,就越好。如果放了韓信去投隨便誰,不是等於給自己使絆兒麼。

這麼一想,是否還會單純認定,蕭何去追韓信,僅僅只是想要把這個能人追回麼?肯定沒有第二方案麼?

有沒有一點點後脖頸子發涼的趕腳?

再說韓信的“等”。

前面講了,或許可以在有些事情上選擇恰當的時機和情境,跟老闆博弈,但不要玩到欲擒故縱的程度。

韓信等蕭何來追,在筆者看,跟姜太公渭水垂釣,很是彷彿,都多多少少帶點兒投機色彩。相比而言,韓信的表達,更坦率些。

一個僱員,跟僱主玩這種心機,無論如何是要不得的。無論如何是要記賬的。本事越大,越要不得,也就越得記賬,越須在適當時候清算。

這個,我覺得,不用劉邦呂雉這樣沒良心的多少謀算,蕭何就會預設好的。如果是,追去的第二方案,幾乎肯定存在。並且,應該被武裝到具有高度可行性。。

陰謀論地想,韓信本人,未必不會對這場博弈的階段性結果和最終結果,沒有預判。

如果他只是想到欲擒故縱後的自我實現,而完全估計不出會被“處理”掉,就如前述,他死不足惜。甚至可以說——該死。

很可能不是這樣的。

他很可能預估到了最後的結局。

預估到了,老老實實去上蕭何的當,去撲向死亡,而不是奮起兵戈、與知遇的主公一決高下,倒顯出了真正的聰明或說智慧——我不反。我受死。不就是死嗎,誰又能真正躲過。我這樣死,更會長存自我實現的果實;我反了你,就成了叛逆;這筆賬,我算得過來。

筆者妄揣,真相,可能是這樣的。

妄揣的根由,就是那句面對無可避免的死亡時候的慨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作者簡介】劉宏宇,常用筆名毛穎、荊泓。實力派小說家、資深編劇、北京作協會員,“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獲獎者。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