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因爲蕭何成功的韓信,爲什麼也因爲蕭何而失敗了?

因爲蕭何成功的韓信,爲什麼也因爲蕭何而失敗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韓信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蕭何是漢初三傑之一,劉邦的丞相,歷史中著名的謀士。有關他的故事後世流傳許多,包括一句人人都知道的諺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現在用來比喻事情的成敗關鍵全在一個人的身上。

千年發展下來,諺語留下了,背後寓意也留下了,只是它的出處卻不是很多人知道。是楚漢之爭時的一場戰役,一次事件,因爲蕭何而成功,又因爲蕭何而失敗了嗎?

其實並非如此,因爲“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本身,描寫的就不是蕭何,而是韓信。韓信是位奇人,漢初三傑就有他的一席之地。而這個“奇”,不僅僅在於自身能力,更在他人生路上成功過程的波折:

因爲蕭何成功的韓信,爲什麼也因爲蕭何而失敗了?

韓信,出生於公元前231年,江蘇淮陰縣人士,也就是今天的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

他的出場,只有一個標籤:窮。太史公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用了一句話概括“常從人寄食”,即常常去別人家討飯,爲啥?因爲自己家揭不開鍋了。又因爲窮,經常被人欺負,由此,韓信身體力行爲後人貢獻一典故:胯下之辱。

歷史中的名人,出身貧寒是常有的事,但是出身貧寒還倒黴,內有才華卻沒人欣賞,則是很少見的。

秦朝末年起義頻頻爆發,韓信抓住了這波浪潮準備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階級。他先投奔項梁,項梁讓他當雜役,後又投奔項羽,項羽令他管倉庫。正所謂“是金子總要發光”,可是在韓信這裏,全部不適用。

因爲蕭何成功的韓信,爲什麼也因爲蕭何而失敗了? 第2張

這一段被“看低”的經歷給韓信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陰影,以至於在後期追隨劉邦時,他對項羽做出了“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婦人之仁,優柔寡斷”等等評價。當然了,不完全錯誤,可是也不全對。

韓信的第一個伯樂就是蕭何,這裏所謂的伯樂不同於把他從家鄉帶出來從軍的長者,也不同於留他一命的夏侯嬰,而是徹徹底底,完完全全認識到韓信內心才華的人。

有了蕭何的舉薦,劉邦得以重用韓信。這就是諺語的前半句:成也蕭何。

自傲的人總是抱怨“沒人是自己的伯樂”,殊不知,伯樂之所以珍貴,正是因爲人才在遇到他之前要經歷萬千磨難。

楚漢之爭的過程中,韓信充分的展現了自己的才華,不僅僅懂得用計謀,領兵打仗也無人出其右。

等到漢朝初平,他已經不再是曾經那個認人侮辱的窮小子了,細數身上的職位,總共有:大將軍,左丞相,齊王,楚王,淮陰侯。這意味着什麼?韓信一人,身兼王侯將相。

因爲蕭何成功的韓信,爲什麼也因爲蕭何而失敗了? 第3張

久而久之,一方面因爲他位高權重,另一方面也是韓信自己的性格使然,有的人擔心(懷疑)他會反叛,這其中就包括呂雉。

公元前196年,韓信的弟弟向呂后舉報他有反心,呂后遂想請韓信入宮,而後藉此機會控制住。但是想必對方一定不會就犯,於是與蕭何一合計,做個局吧:她們寫信給韓信道,劉邦在外地平叛勝利,回宮後宴請羣臣慶祝,人人皆需要到達。

果不其然,韓信奉旨前來。這個時候他有沒有懷疑呂后的動機已經不重要,因爲在該說辭下,身爲臣子必須去。

一進入長樂宮,從左右衝出武士,就地將韓信斬殺。這一幕在歷史中真的太常見了,昔日項羽設下鴻門宴,清代康熙捉拿鰲拜,都用的這一招,精髓就是:先抓了再說,先殺了再說。

別忘了,前面說到呂后與蕭何密謀設局,所以這就是所謂的敗也蕭何。

諺語發展千年,在我們看到的只不過是在一個特定場合,用來形容某一形式的恰當的話,可是在千年之前,卻是個能人的血腥謝幕。

後記:

1.韓信死於公元前196年,劉邦死於前195年,因爲是公元前紀年,所以韓信死在劉邦之前。(強調這點是因爲上一篇關於韓信的文章後,有朋友在評論裏提出了質疑)

2.韓信有沒有反,我們不知道,文章也沒有提及。韓信之死是不是劉邦想要的,後人也不好評價。本文全部對話,細節描寫,人物關係,來自於《史記》,可是我們都知道,太史公有的時候……也喜歡寫小說。

3.之前有朋友提出,韓信死的時候劉邦已經病的下不來牀了,筆者表示質疑,因爲在公元前197年,劉邦親自領兵去外地平陳豨的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