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爲什麼這樣對待韓信呢?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爲什麼這樣對待韓信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當一提起蕭何總會想起電視裏面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俚語源於西漢開國丞相蕭何與大將軍韓信之間相惜相殺的故事。想當初,譽爲"兵仙"的韓信之所以輔佐劉邦打敗戰神項羽,全賴蕭何"月下追韓信",力薦之下才得以登臺爲將,大展其軍事奇才。

然,功成身敗。韓信輔佐劉邦打下大漢天下後,便是他受難之時。他的慘死,其實也拜蕭何所賜。韓信哪裏會想到他視爲伯樂的蕭何會騙他入宮,幫助呂后害他?就在韓信入長樂宮後,呂后身邊的宮女一擁而上,用布袋包裹,一陣棒錘,又用竹劍亂刺,活活將一代名將刺死,死時不過35歲。

於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便流傳至今,成爲韓信一生最爲經典的概括,意思是韓信的成功與失敗,都因蕭何而起。那,蕭何爲什麼這樣對待韓信呢?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爲什麼這樣對待韓信呢?

一、韓信與蕭何

韓信出生於公元前231年,淮陰平民之家。蕭何出生於公元前257年,豐邑小吏之家。二人原本無交集,全因共同輔佐劉邦起義開創大漢天下而聞名,在"漢初三傑"中各佔一席之位。

公元前209年,風捲雲涌的秦未農民戰爭爆發後,韓信最初投奔於項梁,後歸附於項羽大軍。他曾多次向項羽獻策獻計,奈何項羽看不上,就是不認可不採納。

韓信見項羽輕視自己,便於公元前206年憤而轉身投奔斬白蛇起義的沛公劉邦。幸得夏侯嬰的推薦,受任治粟都尉這樣一個管糧草的小官職務。

顯然,劉邦對轉投的韓信起先也瞧不上,不那麼看好。

那時,主吏掾出身的蕭何深得劉邦的信任,已是其帳下重要的謀士。蕭何對韓信的抱負早有耳聞,多次與之交談後,便刮目相看,認定談吐不凡的韓信乃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

二人就這樣惺惺相惜,成爲彼此欣賞的朋友。蕭何準備適時向劉邦力薦韓信,意欲共同傾其所能,幫助劉邦一統天下。

二、蕭何月下追韓信

哪知,韓信就在此時逃跑了。

原來,已封爲漢王的劉邦因封地關中地勢偏狹,難以發展。劉邦的部下,有一部分便認爲擋不住西楚霸王項羽的進攻,遲早會被剿滅。兼之有些是徐州一帶的鄉民,想家心切下,便開小差逃亡而去。

韓信因感傷於投奔劉邦仍得不到重用,便也隨之離開。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爲什麼這樣對待韓信呢? 第2張

得到韓信逃跑的消息後,蕭何心急如焚,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跳上戰馬,趁着月色,連夜將蕭何追了回來。

這就是"蕭何月夜追韓信"的故事。

起初劉邦對蕭何此舉很是不解,還有些生氣,認爲蕭何親自去追韓信這樣一個芝麻小官,簡直是小題大做,浪費時間。

當蕭何向他詳細介紹韓信了不起的軍事天才,又苦苦力薦,說:

"主公若甘願做一輩子的漢中王便罷,如要奪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

劉邦一下驚醒,求賢若渴之心瞬間激發。

當即下令齋戒七日,設壇築臺,擇定良辰後,以九賓禮隆重授拜韓信爲大將軍,令他統帥漢軍平定天下。

自此,在劉邦的重用下,韓信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與蕭何、張良等一干文臣武將立下了赫赫功績,成爲大漢開國元勳。

韓信還被劉邦封爲與天王、地王、君王同齊的"三齊王",還授予"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能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五不死的待遇。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爲什麼這樣對待韓信呢? 第3張

三、蕭何設計害韓信

然,功高震主。

劉邦建立大漢後,擔心英勇善戰、戰無不勝的韓信若起兵謀反,誰人能敵?就連西楚霸王戰神項羽都不是韓信的對手,在"垓下之圍"中只得自刎於烏江。

想想這樣的後果都可怕,豈不不寒而慄?於是,劉邦便想了很多法子約束韓信。

先是解除兵權,將韓信的"三齊王"改爲楚王,後又貶其爲"淮陰侯"。

就在韓信鬱鬱寡歡時,又有人向劉邦的夫人呂后密報:韓信因彭越被處死,心懷不滿,欲密謀造反。

此時,正是公元前196年,劉邦不用韓信,正親率大軍攻打在邯鄲叛亂的陳郗。

呂后便急召蕭何,商量如何處置未能領兵出征的韓信。

蕭何明白,此時此景下韓信斷然不會乖乖就範,肯定會稱病不出,不願入宮受審。冒然擒拿之下有可能節外生枝,便向呂后獻計說,可以劉邦攻打陳郗得勝爲由,宮中爲之慶賀而宴飲羣臣,由他親自去韓信府上,騙韓信進宮後當即用"五不死"之外的方法一舉擊殺。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爲什麼這樣對待韓信呢? 第4張

果然,韓信沒有懷疑知遇自己的蕭何藏有異心,在蕭何一番連騙帶拐的謊稱中,身不由己昏昏然地隨之來到長樂宮。

呂后見韓信隻身趕來,旋即"使武士縛信",又令宮女用布袋將他罩住後,用竹劍將他刺死。

這就是《史記》記載的"韓信壞事於蕭何"的典故。

四、蕭何何以如此對待韓信?

韓信就這樣遇難於長樂宮鍾室。這位軍事天才的傳奇人生與不幸遭遇,讓後人不甚唏噓。

明代詩人楊守正在《拜將壇》中雲:"登壇不是蕭何薦,高祖何緣得見奇。"

亦有詩嘆道:"反覆誰知相國情,千古難消鍾室恨。"

可見,蕭何反常對待韓何的做法,的確讓人難以理解。畢竟他這樣出爾反爾的行徑,使得韓信慘死,是非常痛心和遺憾的事。

難道是蕭何與韓信二人在交往中有了致命過節?

其實並沒有。蕭何力薦韓信後,二人便在一條戰壕裏結下了更爲可貴的戰友情誼。韓信也一直視蕭何爲知音,對他特別尊敬。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爲什麼這樣對待韓信呢? 第5張

蕭何也從來沒把韓信當做敵人看待。

只是,忠君的蕭何一生追隨劉邦,他將匡護大漢天下一直視爲畢生的使命。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爲了劉邦得到軍事奇才的輔佐,所以不遺餘力地幫助韓信擁得展露頭角的平臺。

"蕭何設計害韓信",固然有蕭何自保的考慮,更主要的因素是,在劉邦、呂后忌憚韓信尾大不掉之下,蕭何擔心大漢天下的穩定,不希望再有兵戎之亂,而不得不幫助呂后設計除掉韓信。

這,便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悲催,亦或是天命昭昭使然。

韓信也罷,蕭何也好,都將是煙雨長廊裏的一粒塵埃;百年過後,終究只留下一束嘆息之光,或深或淺地照耀着前行之路……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