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十六計”指的是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除了被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三十六計,走爲上計”之外,其餘三十五計又是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其實,所謂“三十六計”,乃是指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乃是根據古代軍事思想和戰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多引證宋代以前戰例。原書共分六套,分別是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其中前三套爲佔據優勢時所用之計,後三套則是處於劣勢時使用之計,每套又各含六計,共計三十六計。我們分別來說。

勝戰計

勝戰計是三十六計第一套計,是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之計謀,其中共包含六計,即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第2張

1、瞞天過海: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意思是說,越是防備周到反而更容易麻痹大意,越是習以爲常約會失去警惕,機密之事常常隱藏在公開行動之中,而並非在公開行動之外,公開行動發展到極端,反而會讓敵人毫無防備。主要是指三番五次以僞裝迷惑、欺騙敵人,使其放鬆戒備。

典型案例:隋滅陳之戰。當時,隋朝將領賀若弼統領江防,時常組織江防軍隊調防,且每次調防都讓軍隊在歷陽集合,而且常常是大列旗幟,遍支警帳,張揚聲勢,以迷惑陳國。最初陳國也是緊張戒備,見到隋軍調動便立即調動部隊準備迎戰。然而,等到對隋朝軍隊的調動習以爲常後,便對此開始麻痹大意,結果等到隋軍真的渡江而來時,陳國以爲隋軍仍然只是調防,因而沒有任何防備,結果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2、圍魏救趙: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意思是說,進攻兵力集中、實力強大的敵軍,不如設法讓其分兵再攻擊;攻擊敵軍的主力軍隊,不如攻打敵人的薄弱部分來的有效。主要是指,當敵人實力強大時,要儘量避免正面作戰,而應該採取迂迴戰術,迫使敵人分散兵力,然後集中兵力攻擊敵人的薄弱環節,從而取勝。

典型案例:桂陵之戰。前354年,趙國進攻魏國的附屬國衛國,迫使其臣服,魏國遂派龐涓討伐趙國。不到一年,龐涓便攻到了趙國都城邯鄲城下,趙成侯於是連忙派人向齊國求救,齊威王遂派田忌爲主將,以孫兵爲軍師率軍救趙。在孫臏的勸說下,田忌派戰鬥力較弱的軍隊佯攻魏國軍事要地襄陵,主力則繞道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惠王派人召回龐涓。龐涓回軍救援之時,於桂陵遭遇齊國伏兵,結果遭遇大敗。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第3張

3、借刀殺人: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意思是說,敵人已經明確,但友軍態度未定,因此應該利用友軍的力量攻擊敵人,自己則不需要出太大的力。主要是指,在與敵軍交戰時,應該儘量利用第三者的力量攻擊敵人,從而保存己方實力;或者利用敵人內部矛盾,使其自相殘殺,從內部瓦解敵人。

典型案例:劉秀借刀殺李鐵。新朝末年,劉秀與更始帝劉玄決裂後,率兵向長安進軍,劉玄則派李鐵駐軍洛陽抵抗。劉秀麾下將領馮異利用朱鮪、李軼不和,先寫信勸說李鐵歸降,李鐵果然不與馮異交戰,使其趁機佔領了大片土地。馮異見策反起效,便將此事告知劉秀,劉秀因李鐵曾參與謀害自己兄長,且認爲李鐵此人無信,便故意將李鐵投靠之事泄露,朱鮪得知後大怒,遂派人刺殺了李鐵。

4、以逸待勞: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意思是說,不急於與敵方交戰,而採取積極防禦策略,迫使敵人陷入困頓境地,逐漸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其由強變弱,從而使己方變被動爲主動。

典型案例:夷陵之戰。劉備稱帝之後,以“爲關羽復仇”爲名出兵伐吳,蜀軍順江而下勢如破竹,深入吳國腹地五六百里。陸遜則奉命領兵五萬迎戰,面對士氣正旺,又佔據地利的蜀軍,陸遜實行戰略退縮,主動退出山地,嚴守夷道、猇亭一線嚴防死守。時值六月酷暑難耐,面對堅守不出的吳軍,劉備無奈之下只得將水軍收攏上岸,全軍退至深山密林,依傍溪澗,屯兵休整,結果被陸遜以火攻之術擊敗。

5、趁火打劫:敵之害大,就勢取利,剛決柔也。意思是敵人如果受到攻擊,便應該趁勢出擊謀取利益,這便是趁敵微弱而以強攻之。敵害在內,則劫其地;敵害在外,則劫其民;內外交害,敗劫其國。

典型案例:越滅吳之戰。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之後,越國國力雖然得以大幅度增長,但仍然不是吳國對手。直到吳國內部因糧食欠收導致統治不穩,越王勾踐這才決定趁機攻吳,之後勾踐又對吳王夫差表現的極爲恭順和臣服,使得夫差放鬆了對後方的警惕,從而全力北上攻齊。直到吳國精兵被牽制於齊地,勾踐這才率領大軍攻吳,從而最終滅亡吳國。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第4張

6、聲東擊西:敵志亂萃,不虞……利其不自主而取之。意思是說,敵人亂得像叢生的野草,意料不到所要發生的事情,從而趁着敵人不能自主的時機去攻擊他。意思是說,要趁着敵人不能自控的混亂之勢,機動靈活地運用時東時西,似打似離,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戰術,進一步造成敵人的錯覺,出其不意地一舉奪勝。

典型案例:周亞夫平七國之亂。“七國之亂”中,在樑王劉武拼死抵抗叛軍之際,周亞夫率領大軍堅壁不出,在叛軍久攻樑國不下的情況下,周亞夫派輕兵偷襲叛軍糧道,導致叛軍陷入混亂。叛軍急於求戰,而周亞夫面對挑戰則堅決不出戰,於是叛軍決定偷襲周亞夫大營,佯攻東南,周亞夫則於西北佈防,結果叛軍主力果然進攻西北,結果被早有準備的周亞夫擊敗。

敵戰計

三十六計第二套計,意指要在敵我雙方對峙的情況下有意識地主動創造有利於我方的條件和時機,造成敵方的錯覺,使之處於被動,受制於我。其中包含六計,即無中生有、暗度陳倉、隔岸觀火、笑裏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

1、無中生有: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意思是說,用假象欺騙敵人,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巧妙地由虛變實。也就是說,開始用小的假象,繼而用大的假象,最後假象突然變成真相。

典型案例:李廣上演空城計。飛將軍李廣有一次帶領百餘名騎兵外出,卻突然遇到了數千匈奴騎兵,匈奴人見李廣人數較少,還以爲這是漢軍的誘兵之計,後方定然有漢軍主力,因而沒有敢立即發動進攻,而是佔據高地擺好了進攻陣勢等待時機。李广部下見狀,便想逃跑,李廣則表示如果逃跑必然會被追殺,如果留在這裏匈奴人反而不敢輕舉妄動。之後,面對數十倍敵人,李廣反而下令將士前進到距離匈奴陣地兩裏的地方纔停下,然後與大家一起下馬休息。後來,匈奴又派出一人試探虛實,結果李廣果斷下令將其射死,然後又重新下馬休息,這讓匈奴人更加堅信他們只是誘餌。雙方僵持到夕陽西下,匈奴人擔心遭受夜襲,竟然就此撤走。

2、暗度陳倉: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意思是說,故意暴露我方的行動,以牽制敵人在某地結集固守,然後我方迂迴到敵人的背後發起突襲,攻敵不備,出奇制勝。

典型案例:劉邦出漢中。項羽大封天下後,劉邦返回封地漢中,並將沿途棧道全部燒燬,表示自己絕對沒有再返關中之意。後來,劉邦想要重新返回關中,便按照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派樊噲率領一萬人去修建棧道,結果成功調開了雍王章邯的注意力,而漢軍主力則趁機偷偷從陳倉殺回關中,打了章邯一個出其不意,很快便擊敗了章邯。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第5張

3、隔岸觀火: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意思是說,敵人內部分裂、秩序混亂,我便暗地等待他發生暴亂,那時敵人窮兇極惡、翻目仇殺,勢必自行滅亡。要根據敵人的變動而作好準備,作好準備之後,還要根據敵人的變動而行動。

典型案例:蘇代化解亡國危機。“長平之戰”後,趙國軍力大損,白起決定趁機攻滅趙國。平原君門客蘇代則向趙王獻計,帶着厚禮前往咸陽拜見范雎,表示此戰之後白起必然聲威大震,凌駕於范雎之上,結果讓范雎妒火中燒,當即勸說秦昭襄王息兵罷戰,下令讓白起班師回朝。兩年後,秦昭襄王又發兵攻趙,因白起生病而改派王陵出戰,結果久攻不下,秦王於是下令讓白起出徵,白起卻屢次婉拒,最終白起被削去官職、趕出咸陽,范雎則向秦王說如果白起前往他國將成大患,結果白起被秦王賜死。蘇代通過挑起范雎妒火,成功化解了趙國的亡國危機。

4、笑裏藏刀: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後動, 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意思是說,設法使敵方相信我方是善意友好的,從而對我方不加戒備。我方則暗中策劃,積極準備,伺機而動,不要讓敵方有所察覺而採取應變的措施。這是一種暗藏殺機、外示柔和的計謀。

典型案例:商鞅攻打河西。秦國商鞅變法後國力大增,而魏國則在馬陵之戰後實力大損,秦國於是決定奪回河西之地,遂派商鞅領兵出征。商鞅率軍直抵吳城,擔心正面強攻難以奪取,打聽到魏國主將是曾與自己交好的公子行後,遂派人修書與其套近乎,表示願意罷兵修好,並約定了議和時間,爲了取信對方還擺出了退兵姿態。公子行果然上當,同意與商鞅議和。結果議和那天,商鞅埋下伏兵活捉了公子行,並利用俘虜騙開城門,奪取吳城,迫使魏國最終割讓河西。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第6張

5、李代桃僵: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意思是,當局勢發展到必然有所損失時,應該以犧牲局部來換取全局的勝利。

典型案例:趙氏孤兒。春秋時期,晉國大臣屠岸賈鼓動晉景公滅掉趙氏家族,最終將趙家老小殺的片甲不留,只有趙朔之妻莊姬公主因被祕密送入晉國王宮,在晉景公的維護下得以倖免。當時莊姬公主已經懷孕,屠岸賈見晉景公不願殺公主,便決定殺死其生下的孩子。公主生下男嬰後,屠岸賈便親自率人入宮搜查,而忠臣韓厥則派人假扮醫生入宮將嬰兒救出。屠岸賈得知後,立即下令懸賞緝拿,趙家門客公孫杵臼與程嬰商議後,程嬰便以自己的兒子代替趙氏遺孤被屠岸賈搜到,從而救下了趙氏遺孤,而自己的兒子卻被屠岸賈摔死。十五年後,趙氏遺孤長大,得知身世的他在韓厥幫助下,起兵殺死屠岸賈報仇。

6、順手牽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意思是說,敵人出現小漏洞也必須乘機利用,再微小的利益,也要力爭獲得。變敵人的小漏洞爲我方的小勝利。

典型按理:淝水之戰。南北朝時期,前秦苻堅在統一北方後,調集上百萬大軍,決心南下攻滅東晉。擔任先鋒的苻融攻陷壽陽後,建議苻堅迅速發動全面進攻,結果前秦在軍隊沒有完成集結的情況下,對東晉發動了進攻。東晉方面見機不可失,遂派劉牢之率精兵五千,強渡洛澗擊殺前秦守將樑成,並乘勝追擊重創前秦軍隊,雙方遂沿淝水一線對峙。東晉將領謝石擔心前秦援軍抵達,遂派人送信給苻堅,表示如果苻堅有膽量就讓軍隊後退一箭之地,自己將渡河與其決一死戰。苻堅表示同意,結果由於軍隊士氣低下,一退便陷入大亂,不久便自行崩潰,謝石趁機渡河猛攻前秦軍隊,結果苻融被殺,苻堅也深受重傷,前秦大軍遭遇慘敗。

攻戰計

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套,主要是處於進攻態勢之計謀,其中包含六計,即打草驚蛇、借屍還魂、調虎離山、欲擒故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第7張

1、打草驚蛇:疑以叩實,察而後動; 復者,陰之媒也。意思是說,發現可疑情況就要調查落實,在調查清楚之後才能行動;反覆調查研究、考察分析,是發現對方陰謀的重要手段。意思是說,如果敵人實力沒有暴露,且是善戰之將,便不要輕易出兵攻擊,而應該先探查虛實。

典型案例:魏軍兵敗木門道。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本以擊敗魏軍,但卻傳來了劉禪要求退兵的命令(李嚴假傳聖旨),諸葛亮雖然心有不甘,奈何糧草已經即將用盡,遂只得率軍撤退。之後,諸葛亮命魏延、關興率領一萬人馬和一千名弓箭手到木門道設伏,然後命各路兵馬徐許撤退。見蜀軍退兵,司馬懿不敢輕信,派人前去查探,果然發現蜀軍從木門道逃走,這才急派張郃領兵五千前去追趕,自己則率兩萬人作爲後隊。張郃一馬當先,緊追魏延與關興,魏延佯裝敗退,一路退入木門道,張郃緊追不放,結果慘遭伏擊,張郃身中數箭而亡。這個看起來像是個反面教材。

2、借屍還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思是說,凡是自身能有所作爲的人,往往難以駕馭和控制,因而不能爲我所用;凡是自身不能有所作爲的人,往往需要依賴別人求得生存和發展,因而就有可能爲我所用。將自身不能有作爲的人加以控制和利用,這其中的道理,正與幼稚矇昧之人需要求助於足智多謀的人,而不是足智多謀的人需要求助於幼稚矇昧的人一樣。

典型案例:大澤鄉起義。秦朝末年,天下民不聊生,天下百姓“欲爲亂者,十室有五”,後陳勝、吳廣發動“大澤鄉起義”。然而,起兵之後,陳勝認爲自己地位低下,恐怕沒有號召力,於是便選了兩個深受百姓愛戴者,一個是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另一個則是楚地名將項燕,以這兩位的名義發動起義,從而迅速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第8張

3、調虎離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誘之,往蹇來連返。意思是說,等待自然條件對敵人不利時再去圍困敵人,用人爲的假象去誘惑敵人,如果向前進攻有危險,那就想把法讓敵人反過來攻我。

典型案例:虞詡突破羌人攔截。元初二年(115年),羌人入侵武都郡,鄧太后則任命虞詡爲武都太守,羌人得知後便命數千人在陳倉的崤谷攔截虞詡。虞詡得知後,便下令兵馬停止前進,並表示自己已經上書請求援兵,援兵不到自己是不會出發的。羌兵聽說後,便分頭前往附近各縣劫掠,虞詡則趁羌軍兵力分散的機會,日夜兼程行進了一百餘里,再輔以增竈之計,成功突破了羌人的攔截。

4、欲擒故縱: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意思是說,如果迫使敵人無路可走,敵人就會拼死抵抗;若是讓其有路逃跑,則會減弱敵人的氣勢。追擊時可以緊隨,但不能逼迫敵人太深,這樣就能慢慢消耗敵人體力,瓦解敵人鬥志,等到敵人士氣沮喪、潰不成軍,再發起致命一擊,方可兵不血刃。

典型案例:諸葛亮七擒孟獲。“夷陵之戰”後蜀漢元氣大傷,西南又生叛亂,諸葛亮想要北伐就必須穩定西南,於是諸葛亮決定親自率兵征討孟獲。之後,諸葛亮對孟獲來了個七縱七擒,每次擊敗他將其抓獲後又放走,然後有率軍尾隨,孟獲則又不斷聚集各地兵馬作戰,結果蜀漢在付出極少代價的情況下,很快便消滅了西南叛亂。諸葛亮之所以七縱七擒,本意是在拓地,借孟獲之手征服諸蠻。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第9張

5、拋磚引玉:類以誘之,擊蒙也。意思是說,用極其類似的東西誘惑敵人,使敵人懵懵撞撞地上當受騙。

典型案例:孫臏誘殺龐涓。戰國初期,魏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援,齊王派田忌爲將,孫臏爲軍師救援韓國,在孫臏的建議下又來了個“圍魏救韓”,率軍直取魏國都城大梁,龐涓無奈只得撤軍救援。得知龐涓撤軍,孫臏遂建議來個誘敵深入,定下減竈之計,又於馬陵設下伏兵。龐涓緊追齊軍三天,發現齊軍退卻避戰而又天天減竈,便認爲齊軍軍心渙散、士卒逃散嚴重,於是命令大軍丟下步兵和輜重,只帶領輕裝騎兵追殺齊軍,結果於馬陵中伏兵敗。

6、擒賊擒王: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意思是說,摧毀、消滅敵軍主力,俘虜、斬殺敵軍將領,可使敵軍瓦解潰散。如此,即使敵軍強盛如龍,與我軍在狂野大戰,也會陷入困頓的絕境。

典型案例:秸稈箭引出尹子奇。唐朝“安史之亂”時,安祿山之子安慶緒派勇將尹子奇率十萬大軍圍攻睢陽,御史中丞張巡見敵來勢洶洶,遂據城固守,退敵二十餘次。尹子奇見士兵疲憊,便鳴金收兵,夜間敵軍休息,張巡率兵夜襲,一口氣連殺敵軍五十餘將、五千餘兵,叛軍陷入大亂。張巡又想擊殺敵軍主將,但混亂中根本無法識別,遂讓士兵用秸稈削尖作箭射向敵軍,敵軍發現後以爲張巡是沒有箭了,便紛紛跑去向尹子奇報信,張巡這才認出尹子奇,便令神射手南霽雲向尹子奇射箭,正中尹子奇左眼。

混戰計

三十六計中第四套,主要用於敵我難辨、軍隊混戰中的計謀,其中包含六計,即釜底抽薪、渾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道伐虢。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第10張

1、釜底抽薪:不敵其力,而消其勢。意思是說,不直接面對敵人的鋒芒,而是間接地瓦解敵人的氣勢,用以柔克剛的辦法轉弱爲強。

典型案例:薛長儒智退叛軍。宋朝時,薛長儒爲漢、湖、滑三州通判,駐杭州。一日,數百州兵反叛,密謀殺死知州、兵馬監押,燒燬營壘發動叛亂。有人將此事上報,知州、兵馬監押皆不知如何是好,薛長儒則挺身而出。他偷偷潛入叛軍營中,以叛亂重罪、反正免罪等話勸說叛亂的士卒們,結果大部分士兵都放棄了叛亂,主謀等十三人見勢不妙,連忙逃走,最終被全部捕獲。

2、渾水摸魚:乘其陰亂,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嚮晦入宴息。意思是說,趁敵人內部混亂之際,利用其虛弱而無主見的情況,迫使敵人隨從我方的意志,就像人到了夜晚一定要入室休息一樣。

典型案例:劉備取荊州。“赤壁之戰”中,曹操敗於孫劉聯軍,後孫權、周瑜出兵追擊,其中孫權北攻合肥,張昭進攻當塗,周瑜則攻打江陵。劉備則趁着曹、孫雙方混戰之際,趁機上表劉琦爲荊州刺史,率軍南下荊州南部,兵不血刃奪取了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反倒成爲了“赤壁之戰”的最大贏家。

3、金蟬脫殼: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意思是說,保存陣地的原形,造成還在原地防守的氣勢,使友軍不懷疑,敵人也不敢貿然進犯。在敵人迷惑不解時,隱蔽地轉移主力。

典型案例:懸羊擊鼓。南宋將領畢再遇與金兵對壘,發現金兵軍力強盛,很難取勝。於是,便率領軍隊在夜間撤走,但卻將旗幟留在營內,並預先將一些活羊吊起來,把它們的兩隻蹄子放在鼓面上,羊受不了倒懸的痛苦,掙扎中兩隻前蹄便頻頻擊打在鼓面上發出響聲,導致金兵以爲宋軍仍在。直到幾天後,金兵這才發現宋軍已經撤走,但想要追已經不可能了。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第11張

4、關門捉賊:小敵困之。剝,不利有攸往。意思是說,對於實力弱小的敵人,應該包圍起來予以殲滅。小股敵人雖然力量很弱,但卻行動靈活,因而不宜窮追不捨。

典型案例:白起長平敗趙括。長平之戰中,趙國以趙括取代廉頗,秦國則偷偷以白起取代王齕。趙括擔任主帥後,因不知秦國換將,遂率軍攻打秦軍,秦軍則佯裝敗退,趙括不知是計,只是率兵追擊,一直追到秦軍壁壘,秦軍堅守不出。趙括久攻不下便想撤軍,卻被秦軍截斷糧道,最終被圍困,趙軍斷糧四十六天後,趙括率軍拼命突圍,白起嚴防死守,最後趙括中箭身亡,殘餘趙軍無奈只得投降。

5、遠交近攻: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意思是說,在地理位置受到限制,形勢發展受到阻礙時,攻擊近處之敵對己有利,攻擊遠處之敵對己有害。

典型案例:范雎定國策。范雎入秦之後,對秦昭襄王進言,認爲不應該越過韓魏兩國而進攻齊國,因爲出兵少就不能損傷齊國,出兵多反會損害秦國自己,並建議應該採用“遠交近攻”之策。如此,無論攻佔土地有多少,對於秦國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利益。秦昭襄王正是採用了這種計策,才通過不斷蠶食三晉和楚國,使得秦國國力持續增強,最終爲統一天下奠定基礎。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第12張

6、假道伐虢: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意思是說,地處敵我兩大強國之間的小國,當地方脅迫其屈服之時,我們便要立即出兵援助,並藉機將自己的勢力滲透進去。

典型案例:虞公貪財喪國。春秋時期,晉國想要吞併虞國和虢國,但這兩個國家卻關係很好,經常相互救援,使得晉國無從下手。之後,晉獻公採用荀息的建議,派人送給虞公良馬美璧,之後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虞公欣然同意。之後,晉國用時四個月滅掉虢國,並在班師回朝途中趁機滅掉了虞國。

並戰計

三十六計中第五套,主要用於敵我雙方勢均力敵,軍備相當,相持不下時的計謀,其中包含六計,即:偷樑換柱、指桑罵槐、假癡不癲、上屋抽梯、樹上開花、反客爲主。

1、偷樑換柱: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後乘之,曳其輪也。意思是說,次使敵人的部署改變,把敵人的精銳兵力調開,等待敵人自行敗陣,然後乘機控制敵人。這就像拖住了大車的輪子,也就控制了大車的運行一樣。

典型案例:沙丘之變。秦始皇東巡歸途病重,行至沙丘時命趙高發詔召回扶蘇,而掌管着玉璽和詔書起草的趙高則扣下詔書,先是勸說胡亥奪位,之後又迫使李斯站在自己一邊,從而假傳詔書賜死扶蘇、囚禁蒙恬,從而將胡亥擁上皇位。趙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樑換柱的手段,就把昏庸無能的胡亥扶爲秦二世,爲自己今後的專權打下基礎,也爲秦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第13張

2、指桑罵槐: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意思是說,強大的懾服弱小的,要用警戒的方法來誘導它。適當的強硬,可以得到擁護;施用險詐,可以得到順從。

典型案例:孫武練兵。春秋時期,吳王闔閭看過《孫子兵法》後,非常佩服,便召見了孫武,並請其以宮女進行一場演練。然而,宮女們到了校場,卻是嘻嘻哈哈、漫不經心,孫武下令將180名美女編成兩隊,以吳王的兩個愛姬爲隊長,結果用了半天才排好。之後,孫武又十分耐心、認真細緻的講解了操練要領,誰知正式操練時,這些女子們根本不配合,最後孫武直接依軍令將兩名愛姬當衆斬首,結果嚇的宮女們魂飛魄散,只得謹遵軍令,順利完成了操練。

3、假癡不癲:寧僞作不知不爲,不僞作假知妄爲。靜不露機,雲雷屯也。意思是說,寧可假裝糊塗而不採取行動,也絕不假冒聰明而輕舉妄動。要沉着冷靜,深藏不露,就像雷電蓄力待發一樣。

典型案例:煮酒論英雄。漢末天下大亂,劉備早有成就一番事業之心,但當時力量卻太弱,不僅無法與曹操對抗,甚至還身處曹操控制之下。於是,劉備裝作每日只是飲酒種菜不問世事,曹操與其煮酒論英雄,當劉備聽到曹操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與自己時,以爲曹操已經瞭解了自己的政治抱負,驚的筷子掉在了地上,恰好此時打雷,劉備便說自己是被雷聲嚇掉了筷子。曹操見狀,大笑不止,果然認爲劉備連打雷都怕,結果對劉備放鬆了警覺。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第14張

4、上屋抽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遇毒,位不當也。借給敵人一些方便(即故意暴露出一些破綻),以誘導敵人深入我方,然後乘機切斷敵人的前應和後援,最終陷他於死地。敵人貪圖不應得的利益,必遭禍患。

典型案例:背水一戰。楚漢爭霸時期,劉邦命韓信開闢北方戰線,韓信在攻破代地後,從井陘進攻趙地,趙王趙歇與代王陳餘則率兵二十萬於井陘佈防。韓信因己方兵少,便定下計策,先派兩千人埋伏於趙軍大營側方山上,之後則兵分兩路,一路背水列陣,另一路殺奔趙軍。趙軍見漢軍背水列陣、自陷險地,以爲韓信不會打仗,便出兵來攻,韓信則佯裝敗退,與水邊軍隊會合。趙軍見機不可失,遂以主力追擊,漢軍背水一戰拼死抵抗。與此同時,漢軍兩千伏兵趁機奪取趙營,等到趙軍主力久攻不下返回時,發現主營已經被奪,頓時陷入混亂,漢軍趁機反攻,趙軍潰不成軍。

5、樹上開花:借局佈勢,力小勢大;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爲儀也。意思是說,借別人的局面布成陣勢,即使兵力弱小也會顯得陣容極爲強大。這就像鴻雁在高空飛翔,全憑其豐滿的羽翼助成氣勢。

典型案例:田單大擺火牛陣。燕昭王時,燕將樂毅破齊,攻破齊都臨淄,連下齊國七十餘城,齊國晉升即墨、莒兩城堅守。後來,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燕惠王本與樂毅有怨,又 聽信謠言,遂以大將騎劫取代樂毅。即墨守將田單得知後,先向燕軍詐降使其麻痹,又於夜間用牛千餘頭,牛角上縛上兵刃,尾上縛葦灌油,以火點燃,猛衝燕軍,以火牛陣衝破燕國軍隊,並以五千勇士隨後衝殺,大敗燕軍,殺死騎劫,乘勝恢復齊國全境。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第15張

6、反客爲主: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意思是說,乘着空隙插足進去,設法控制敵人的要害,循序漸進。如此,便可逐漸逆轉敵我態勢,最終佔據主動。

典型案例:袁紹奪冀州。東漢末年,袁紹一心想要統一北方,卻常常爲糧草發愁,其盟友韓馥得知後,則主動借給其糧草,幫助其解決了燃眉之急,而袁紹的謀士則建議其奪取冀州,從根本上解決糧草問題。於是,袁紹便寫信給公孫瓚,表示願意與其一起攻打冀州,公孫瓚早有奪冀州之心,遂準備出兵。與此同時,袁紹又派人跑到韓馥身邊,告知了他公孫瓚出兵的消息,並勸說韓馥與袁紹聯手攻打公孫瓚。於是,韓馥便邀袁紹進入冀州,袁紹入城之後,則暗地裏將親信安排在了重要位置上,導致韓馥被架空,韓馥見大勢已去,只好一個人逃走,冀州就此落入袁紹之手。

敗戰計

三十六計第六套也是最後一套計主要用於己方非常不利的情況下反敗爲勝或退而自保的計謀,其中包含六計,即: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和走爲上。

1、美人計: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將弱兵頹,其勢自萎。利用禦寇,順相保也。兵力強大的,就要攻打他的將帥;將帥明智的,就打擊他的情緒。將帥鬥志衰弱、部隊士氣消沉,他的氣勢必定自行萎縮。利用敵人內部的嚴重弱點來控制敵人,可以有把握地保存自己的實力。

典型案例:西施赴吳。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返回越國後,大夫文種獻滅吳七策,其中便包含了美人計。范蠡遍訪國中美色,“得諸暨苧蘿山賣薪女西施、鄭旦”,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後獻於吳王夫差。吳王夫差見之大喜,就此沉迷女色而日漸荒廢朝政,親佞臣而遠賢良,終落得個衆叛親離、國破身亡的下場。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第16張

2、空城計: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意思是說,如果兵力空虛,就故意顯示出更加空虛的樣子,使敵人在疑惑之中更加疑惑。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運用這種策略會奇妙莫測。

典型案例:趙雲大擺空營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曹軍糧草運抵北山下,黃忠當時正在趙雲營中,便認爲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趙雲與黃忠約定期限後,黃忠出兵奪糧,然而卻逾期未歸,趙雲率領輕騎前往接應,正與曹軍相遇,曹軍緊追不捨,直到趙雲營前。守營的張翼便想閉門拒守,趙雲卻下令大開營門,然後令漢軍偃旗息鼓,曹軍見狀,懷疑趙雲設有伏兵,引軍退走,趙雲趁機反擊,曹軍驚駭,自相踐踏,死傷極多。

3、反間計: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意思是說,在敵人給我方佈置的疑陣中再反設一層疑陣。如果利用敵人內部的策應去爭取勝利,那麼我方就不會遭受損失。

典型案例:陳平離間項羽范增。“楚漢爭霸”中,劉邦正面戰場不敵項羽,被圍困於滎陽,於是向項羽請和,項羽本想同意,但卻被范增勸止。劉邦的謀臣陳平便抓住項羽多疑、自大的特點,在項羽的使者到來時,陳平先讓人準備了十分精緻的飯食,請使者上座,並再三問起范增的起居近況,大讚范增,並附耳低聲問范增有何吩咐,使者表示自己不是范增派來的,而是項羽的使者。陳平一聽,便命人撤去了上等酒席,隨後把使者領至另一間簡陋客房,改用粗茶淡飯招待,陳平則滿臉不高興,拂袖而去。使者返回後將此事告知項羽,項羽果然疑心范增與漢軍往來,遂不再信任范增,最終范增請辭返回彭城,於途中病逝。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第17張

4、苦肉計: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意思是說,人不會自己傷害自己,若受到傷害,必然是真。因此假作真時真亦假,如此便可成功騙取對方,就如同矇騙幼童一樣,矇騙敵方,使他們爲我方操縱。

典型案例:王佐斷臂詐投金。這是《說岳全傳》中的故事。南宋時,金兵南侵,金兀朮有義子陸文龍十分勇猛,乃岳家軍勁敵。陸文龍本爲宋朝潞安州節度使陸登的兒子,後因陸登夫妻雙雙殉國,陸文龍這才被收爲義子,不過陸文龍卻不知自己家世。於是,岳飛部將王佐便自斷右臂,表示自己因提議議和而被岳飛斬斷右臂,從而得以詐降金國成功。之後,王佐告訴了陸文龍自己的身世,陸文龍最終被策反。

5、連環計:將多兵衆,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意思是說,敵軍兵力強大時,就不要去硬拼,應當運用計謀使其自相牽制,藉以徹底削弱其戰鬥力。將帥巧妙地運用此計,克敵制勝,就如同有上天護佑一樣。

典型案例:王允智誅董卓。漢末“十常侍之亂”後,董卓帶兵入京掌控朝中大權,夜宿皇宮、廢立皇帝,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司徒王允於是利用董卓及其義子呂布好色的特點,以義女貂蟬挑撥董卓、呂布父子關係,先是暗中將貂蟬許配給呂布,卻又明裏將貂蟬獻給了董卓。貂蟬周旋於董卓、呂布之間,送呂布以秋波,報董卓以嫵媚,將二人迷的神魂顛倒。呂布在美人的刺激下,最終殺死了董卓。

除了“走爲上計”,三十六計中其他三十五計是什麼? 第18張

6、走爲上計: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意思是說,全軍退卻,避開強敵,以退爲進,伺機破敵,這不違背正常的用兵法則。軍隊紮營在左邊或者右邊,要依情形而定,因此左邊紮營並不違反行軍常識。如果敵軍處於全面優勢的態勢,一方軍對無法戰勝敵人,只有投降、講和或退卻三條出路,投降就是徹底失敗,求和屬於半敗,退卻則未必失敗。未必失敗就有可能找到勝利的轉機。

典型案例:城濮之戰退避三舍。春秋初期,楚將與陳、蔡、鄭、許出兵攻晉,以子玉爲將。此時,晉國剛剛攻下依附於楚國的曹國,晉文公分析了敵我態勢後,認爲楚強晉弱、其勢洶洶,己方難以取勝,於是決定暫時後退、避其鋒芒,並對外宣稱自己當年逃亡楚國時,曾承諾如果日後兩國交戰,自己將退避三舍,現在自己當應履行諾言(古時一舍爲三十里)。晉文公率軍撤退至晉國邊界城濮,仗着臨黃河、靠太行山的地形,這才與楚國交戰,結果擊敗楚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