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燕國當初基本將齊國覆滅 燕國後面爲何對外擴張

燕國當初基本將齊國覆滅 燕國後面爲何對外擴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燕國齊國都能打敗,爲什麼後面那50多年又沒啥存在感嗎?本站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公元前284年,樂毅伐齊,幾乎將齊國覆滅,然而,樂毅燕惠王罷免之後沒過多久,燕軍就被田單等人逼退回了燕國,直到公元前226年被王翦所滅,這半個世紀裏,燕國再也沒有對外擴張過。

那麼,燕國爲什麼沒能再繼續對外擴張呢?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內部和外部兩個原因來進行分析。

燕國當初基本將齊國覆滅 燕國後面爲何對外擴張

內部原因

第一,燕昭王之後,燕國再無明主。

燕昭王去世之後,燕惠王即位,眼看着齊國就要被徹底打下來了,燕惠王卻因爲自己和樂毅關係不好,而擔心樂毅擁兵自重,將其革職查辦。這種猜忌心極強、小肚雞腸,又畏畏縮縮的君王,怎能擔當起復興燕國的大任。

燕惠王去世之後,即位的是燕武成王,這個諡號比較霸氣,按理說,他應該是在武力方便比較突出,而且有一定成就,死後才能獲得這個諡號。但實際上,史書中對這位燕王的記述很少。《史記》中記了一件事,還是田單攻打燕國,奪走中陽的事件。

武成王在位14年,他去世後,由他的兒子燕孝王繼任。不過,燕孝王在位僅僅三年便去世了。

燕孝王去世之後,即位的是燕國的末代國君燕王喜。

燕王喜即位的第四年,秦昭襄王去世了。這時候,燕王喜便派人去聯繫趙國,說是要和趙國交好,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想看看有沒有合縱攻秦的機會,效仿當年的蘇秦,好從亂局之中再撈點好處。

結果,出使趙國的慄腹回來對燕王喜說:“趙國的精銳都在幾年前的長平之戰中死去了,現在正是攻打趙國的好時機。”

燕王喜一聽,覺得有道理,就把樂毅的兒子樂間叫來問問。

燕國當初基本將齊國覆滅 燕國後面爲何對外擴張 第2張

樂間聽完後,就對燕王喜說:“趙國是四戰之地,雖然喪失了四十萬精銳,但是趙國的百姓大都好勇鬥狠,整個趙國幾乎可以做到全民皆兵,我們絕對不能去攻打趙國。”

然而,燕王喜覺得自己可以投入五倍於趙國的兵力,這樣就沒問題了。

當時,還有一個叫將渠的大夫站出來反對,他說:“咱們前腳剛和人家遞交了結交的國書,現在聽說人家困難,就想趁火打劫,這事兒肯定成功不了。”

然而,燕王喜總想着自己能成爲第二個燕昭王,可以給燕國打下赫赫威名。於是,便派遣大軍,由慄腹統帥,卿秦、樂間輔助,去攻打趙國了。

趙國這邊就派了個廉頗過來,對燕軍一頓蹂躪。先後擊敗了慄腹、卿秦他們,樂間戰敗後,索性就跑到趙國去了。隨後,廉頗包圍了燕國國都,燕王喜好不容易纔讓將渠出面,去和廉頗講和,廉頗這才退兵回去。

燕國當初基本將齊國覆滅 燕國後面爲何對外擴張 第3張

八年後,趙國派遣李牧攻打燕國,攻下了武遂、方城。

後來,李牧被罷官,龐煖接任,這段時間裏,趙軍屢屢被秦軍打敗。燕王喜便又想趁機撈上一筆,結果反被龐煖打得大敗,死了兩萬燕軍。

燕王喜二十三年的時候,太子丹從秦國逃回燕國。這位太子以前曾經在趙國爲質,那時候,他認識了在趙國出生的嬴政。兩個人在趙國交情還不錯,算是患難與共的朋友。後來,嬴政成了秦王,燕太子丹卻還是一個質子,而且是被派到秦國的質子。可能是身份地位差太多了,兩人的關係也就漸漸疏遠了,甚至太子丹還對嬴政有着滿滿的仇視,非要置他於死地不可。

燕太子丹是燕國未來的繼承人,作爲未來的王者,他應該有一個王者該有的眼光和氣度。

在秦國爲質多年,他不想想秦國和燕國同樣是邊陲國家,秦國爲什麼能強大,燕國爲什麼會弱小;不多想想怎樣才能讓燕國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不在秦國多做些考察,摸索出一條適合燕國改革的道路。反而想着靠一個刺客的刺殺來解決亡國危機。

他也不想想,秦國即便沒有了秦始皇,難道不會再選出一個新的王嗎?他能刺殺一次,難道還能刺殺兩次不成。兩個國家的對抗,雖然和各自的王有着脫不開的關係,但更重要的是雙方國力的比拼。如果一個刺客就能決定一個國家的未來,那還要國家做什麼?

燕國當初基本將齊國覆滅 燕國後面爲何對外擴張 第4張

與其說,太子丹派人刺秦是爲了拯救燕國,倒不如說只是爲了泄憤,爲了報私仇,在他看來,只要嬴政死了,就萬事大吉。即便秦國沒有那麼快滅亡燕國,他即位之後也不會是一個優秀的王。

第二,燕國沒有治世之能臣。

燕昭王之後,沒有一個國君有燕昭王的氣魄,可以設黃金臺招賢納士。所以,後期的燕國除了自己國家的人之外,能用的人才基本都是當初燕昭王留下來的。

龐煖攻打燕國的時候,對陣的燕國將領是當初燕昭王時期招納的劇辛。這時候,距離燕昭王去世,已經快四十年了。劇辛作爲燕國的老將,卻是個容易輕敵的人。他和龐煖曾經是好友,瞭解龐煖的爲人,覺得擊敗龐煖是件很簡單的事情。

但是,他也不想想,他了解龐煖,龐煖難道還不瞭解他嗎?所以,燕趙一戰,燕國雖然只損失兩萬軍隊,但這很可能是燕國僅剩的精銳了。畢竟,當初樂毅訓練出來的大軍,至今已經經過兩代人的更替了,燕國能征善戰的士兵又能有多少。更何況,這四十年來,燕國屢屢損兵折將,精銳更是越來越少。

燕國當初基本將齊國覆滅 燕國後面爲何對外擴張 第5張

第三,燕國的綜合國力依然太弱。

燕昭王時期,經過二十多年的積累,燕國的國力也就只能支撐起一場長期的大戰。在燕齊之戰中,這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雖然當時在齊國搜刮了六年,但搜刮的主要是齊王室和卿大夫這些人的家產而已,搜刮去的財物又能支撐燕國發展多久。燕昭王之後,燕國基本是墨守成規,不敢也不願進行改革,就靠着吃老本過日子。在這種情況下,燕國還能支撐半個世紀才被滅掉,也已經很不容易了。

外部原因

燕國地處東北,燕昭王時期,南邊的中山國被趙、齊、燕三家所滅之後,燕國的鄰國就只剩下趙國和齊國了。

燕國當初基本將齊國覆滅 燕國後面爲何對外擴張 第6張

趙國經過趙武靈王改革,雖然在長平之戰中精銳幾乎損失殆盡,但趙國的底蘊還是有一些的。齊國雖然被燕國掃蕩一番後元氣大傷,但好在有田單這些能臣,使得齊國可以儘快恢復一些元氣。

戰國後期,雖然大家的實力都有所削弱,但對於燕國來說,齊國和趙國依然是強國。他們就是燕國不可逾越城牆,成爲燕國無法南下發展的阻礙。

綜上所述,燕國雖然打敗過齊國這個霸主,但是燕國內部的問題實在是太大了,所以他的強大也就顯得如曇花一現般,只是一次性的。至於外部原因,雖然有影響,但畢竟不是最主要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