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張之洞簡介 張之洞創辦了什麼企業

張之洞簡介 張之洞創辦了什麼企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號香濤,人稱爲“張香帥”,祖籍直隸南皮,出生於貴州興義府,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張之洞注重師範教育,提出 “師範學堂爲教育造端之地, 關係至重”。

張之洞簡介 張之洞創辦了什麼企業

  張之洞

 一、整頓、改革傳統教育

張之洞早年爲清流派黨的領袖之一,他不畏權貴,敢於鍼砭時政,被稱爲“翰林四諫”之一。他針對當時政治上的積極無能,學校教育與科舉制度的腐敗積弊,提出了整頓、改革傳統教育的主張。首先,他主張改革乃至廢除科舉制度。在清末從變科舉到廢除科舉制度的過程中,張之洞起了重大的促進作用。其次,張之洞主張改革書院管理制度。他先後頒佈《兩湖書院各分教規程》及《兩湖書院學規課程》,對書院教學制度、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學生管理等方面都作了詳細的規定。

 二、創辦新式學堂

張之洞簡介 張之洞創辦了什麼企業 第2張

  張之洞《勸學篇》

張之洞在《勸學篇·設學第三》中主張:“各省各道各府各州縣皆宜有學,京師省會爲大學堂,道府爲中學堂,州縣爲小學堂。縣有人文盛物力充者,府能設大學,縣能設中學,尤善。”並提倡因陋就簡,利用各地書院、善堂、祠堂、廟宇等場所及其經費興學,以及鼓勵地方官紳捐資辦學。

他說:“外洋各國學校之制,有專門之學,有公共之學。”專門之學即各類實業學堂,他主張設立農工商學、兵學、礦學、鐵路等學堂。公共之學即普通教育學校,包括小學、中學、大學。外國學制完備周詳,“吾將以爲法式。” 

他還提倡留學教育。他說:“出洋一年,勝於讀西書五年,入外國學堂一年,勝於中國學堂三年。”張之洞認爲,學生到國外培養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留學教育作爲培養各種專門人才、富民強國的重要途徑。留學教育成爲他設計的教育框架的重要部分。

 三、釐定近代學制體系

張之洞爲配合振興實業,在湖北發展實業教育。其中較有成效的是創辦了農務學堂和工藝學堂,培養了一批新式農業和工業所需要的人才。

爲改良湖北農業,張決定創辦農務學堂,培養農學方面的人才。1898年4月,農務學堂正式成立。張在招生示文中闡明興辦農務學堂,講求農學的重要性:“富國之本,耕農與工藝並重,近來泰西各國,農務最爲興盛",中國地處溫帶,原隰活衍,甲於環球。及因農學不講,坐使天然美利,雍閼不彰,此農學不講之故也。“1900年,學堂設立蠶桑試驗室,取得了一定的成績。1902年,學堂遷到城北武勝門外擴建,按照計劃改制,並派15人赴日考察農業,歸國後大部分被選爲學堂教習,充實了學堂的師資力量。農務學堂成爲湖北實業教育中卓有成效的一所學堂,畢業後的學員也爲湖北農業教育的推廣起到了積極作用。

而且張之洞在湖北興辦工業 ,需要較多的工業技術人才,因此他對工業學堂也較重視。他認爲: “中國士人囿於傳統觀念不屑於學習‘工藝’,而一般的工匠又沒有文化知識,缺乏具有理科理論知識的人才,因此對生產中出現的問題不能探尋其原因;對於引進的機器,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造,這是中國人才匱乏,工業落後的重要原因。”所以,要發展新式教育就要有兩類人才 ——工程師和技師,他說:“工有二道:一曰工師,專以講明機器學、理化學爲事,悟新理、變新式,非讀書人不能爲,所謂智者創物也。一曰匠首,習其器,守其法,心能解,目能明,技能運,所謂巧者述之也。”

 四、“中學爲體、西學爲用”的教育思想

這個思想集中反映在張之洞1898年發表的《勸學篇》中。他說:“新舊兼學:《四書》、《五經》、中國史事、政書、地圖爲舊學,西政、西藝、西史爲新學。舊學爲體,新學爲用,不使偏廢。”這個思想,是洋務教育的中心,以後成爲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綱領。

“中學爲體,西學爲用”的基本思想,是說教育首先要傳授中國傳統的經史之學,這是一切學問的基礎,然後再學習西學中有用的東西,以補中學的不足。他認爲,中學的作用在於“固其根柢,端其識趣”。學中學的具體要求。“必先通經以明我中國先聖先師立教之旨,考史以識我中國曆代之治亂,九州之風土;涉獵子集以通我中國之學術文章,然後擇西學之可以補吾閱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斯有其益而無其害”。

他把中學的內容概括爲經、史、子、集。其中,尤其強調“明綱”,認爲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是“五倫之要,百行之原,相傳數千年,更無異義,聖人所以爲聖人,中國所以爲中國,實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