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虞世南出身望族卻德行淳備 實在是一位良諫純臣

虞世南出身望族卻德行淳備 實在是一位良諫純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江都之變,宇文化及除掉楊廣後,隨即率禁衛軍闖入大隋內史侍郎虞世基家,將虞世基拖出來就要斬首時,他的弟弟虞世南流着淚向軍士求情,讓自己來代替兄長。宇文化等人當然不會允許,將虞世基一家迅速殺個精光,卻唯獨沒有動虞世南,可能是這些士兵們往日裏對這位知書達理的公子印象不多,纔沒痛下殺手

虞世南

說到虞世南,愛好書法的讀者一定不會陌生。他不但是唐初四大書法家的泰斗,還最得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二人的真傳。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餘姚人,與其兄虞世基在陳朝很有名氣,隋朝建立後,兄弟兩人又被徵入長安。至隋末,官至內史侍朗的虞世基,早已沉迷於酒色,整日附和邀寵,隱瞞外間起義消息,成爲奸佞之臣。而虞世南仍謹慎艱苦,只管讀書寫詩。

竇建德打敗宇文及後,任命虞世南爲黃門侍郎。之後,李世民又擒住竇建德,力邀虞世南爲秦府參軍,與房玄齡一起對掌文翰。

太宗十分看重他的博識,兩人經常談論經史,虞世南也常常趁講史之際規調勸諫,陳述昔日帝王得失。而且,他志性抗烈,多次因修陵、遊獵等事進諫太宗,因此更加得到李世民的敬仰。太宗稱虞世南有五絕,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學,四文辭,五書翰。

實際上,我們無從考證虞世南的天賦,不過他刻苦學習的例子, 史書上有很多記載。少年時,他隨王羲之七世孫智永法師學習書法。智永和尚深得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二人書法的嫡傳。儘管獲得名師指點,虞世南也非常刻苦用功: 數年之間竟不下樓一步, 僅寫廢了的毛筆, 就裝了一大甕。晚上上牀睡了, 學習仍不停止, 一有心得, 就用手指在被子上劃, 結果被子也被他劃爛了好幾牀。

虞世南出身望族卻德行淳備 實在是一位良諫純臣

最終,他的書藝才大成。

之後,兄弟兩人又跟隨顧野王學習了十多年。這個顧野王, 也十分了得,他博學多才,曾任陳朝國史博士, 主修樑史。著有《玉篇》一書。有時爲了抓緊時間學習, 常常連洗臉梳頭都顧不上。這樣刻苦學習, 虞世南當然獲益匪淺。

李世民即位後,拜虞世南爲員外散騎侍郎、弘文館學士,而這時的虞世南, 已是古稀之人,可謂晚遇明主。

一次,太宗曾令虞世南寫《列女傳》用來裝屏風,當時沒有底本,虞世南默記刻寫它沒有錯一個字。太宗一次出行,有一個官員請示要將書籍、公文的副本裝到車上帶着。太宗說:“有虞世南在,就是此行的祕書。”

又一次,太宗曾作宮體詩,讓虞世南唱和,虞世南說:“聖作固然工整,但內容卻並非文雅端正。陛下喜歡的,下面的臣子百姓必然趨之若鶩甚至過猶不及,臣怕這首詩一旦流傳出去,天下的人都會追隨效仿。因此不敢聽從您的命令。”太宗說:“朕不過是在試探你罷了!”又賜他五十匹布帛。

貞觀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在長安逝世,享年八十一歲。太宗曾爲他做詩一篇,追述往古興亡之道,接着感嘆說:“鍾子期死,伯牙不再鼓琴。朕的這篇詩,將拿給誰看呢?”就讓褚遂良拿詩到虞世南的靈帳邊讀完後焚燒,希望他在天之靈能“獲知”。

幾年後,太宗還在夢見虞世南,和平時沒什麼兩樣。次日,太宗下令,說:“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德行淳樸完備,文章是辭賦的宗師,早晚盡心,志在忠益。忽然去世,轉眼過了幾年。昨因夜夢,忽見其人,並且進諫直言,有如平生之日。追懷他留下的美德,很增悲嘆,應當供給冥錢,申明朕的思舊之情,可在他家設五百僧齋,併爲他造天尊像一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