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一個皇帝的折騰 葬送了世界維持50年的和平

一個皇帝的折騰 葬送了世界維持50年的和平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14年,隨着薩拉熱窩的一聲槍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但是這一事件僅僅是一個藉口而已,兩大陣營都已經磨刀霍霍了10多年的時間。德國無疑是這次大戰的主要交戰國,而且一戰的爆發也和德國有很大的關係。在威廉一世和俾斯麥時期,德國可以說拿了一把的好牌。但是威廉二世繼位之後,他將俾斯麥留下的戰略完全肢解。最終德國在一戰中耗盡了國力,柏林發生歧義之後,德國向協約國陣營投降。

一個皇帝的折騰 葬送了世界維持50年的和平

一、在俾斯麥時期,德國的模糊戰略達到了巔峯狀態

在威廉一世在位時期,宰相俾斯麥爲德國制定了一整套的外交戰略。根據德國的實際情況,俾斯麥的態度上絕不說德國的敵人是誰,也不說德國的朋友是誰。德國採用了這樣十分模糊的外交戰略同時與各國交往,當時英國的態度是孤立主義,英國沒有與任何國家結盟。而德國與奧地利和沙俄組成了同盟,但是奧地利和沙俄之間有着不可調節的矛盾,因此德國選擇與兩國分別簽署條約。此時法國的地位最爲尷尬,它被德國完全的孤立。自從1871年普法戰爭之後,歐洲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爆發戰爭。有人稱俾斯麥的外交戰略是同時玩五個球,而且一個也不會落地。

一個皇帝的折騰 葬送了世界維持50年的和平 第2張

但是一切都在1888年發生了變化,順便說一下,同一年中國北洋水師建立。1888年,年僅29歲的威廉二世登上了皇位。這位皇帝和中國的光緒皇帝一樣都屬於憤青,他迫切希望德國成爲歐洲的霸主。威廉二世登基之後,立刻更改了俾斯麥的外交策略,最終俾斯麥只能宣佈辭職。在威廉二世時期,德國提出了自己新的外交戰略,也就是清晰戰略。換句話,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必須分清楚。首先法國是德國最大的敵人,德國開始制定新一輪進攻法國的計劃,而法國自然也開始擴軍備戰。但是法國缺乏盟友,這個時期意大利還屬於上不了檯面的國家。但是接下來德國的舉動十分讓人難以理解,德國的一把好牌即將全部喪失。

[$HR getPages$]

二、德俄關係惡化,英國加入協約國陣營

起初德國和俄國的關係相當好,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與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私人關係也不錯。但是在國家戰略問題上,兩國卻開始激烈的碰撞。由於德國開始奉行清晰戰略,那奧地利和沙俄之間就必須做出選擇。德國與奧地利、沙俄分別都是盟友,但奧地利與沙俄在巴爾幹半島和斯拉夫民族問題上的矛盾十分尖銳。德國必須在兩個國家中選擇一個,最終德國選擇了奧地利。奧地利與德國屬於同一民族,所以威廉二世感覺更爲親切。但是這就意味着德國與俄國的關係將全面惡化,俄國被德國孤立之後,只能選擇與法國聯合。最大的問題出現了,俾斯麥一直擔心兩線作戰的問題,但這個問題還是來了。法國與沙俄達成同盟之後,德國面臨着被兩國東西夾擊的境地,這纔出現了後來的施裏芬計劃。

一個皇帝的折騰 葬送了世界維持50年的和平 第3張

英國的加入更是德國沒有料到的,這是英國的外交戰略決定的。從拿破崙時期以來,英國一直奉行大陸均衡主義政策。也就是在歐洲大陸羣雄爭霸,但絕對不能出現一個可以威脅到英國地位的國家。在法國和俄國達成了同盟之後,歐洲兩大陣營的對立雛形已經出現。英國擔心一旦德國徹底擊敗了法國,那德國將完成對歐洲大陸的控制,進而威脅到英國的地位。最終英國放下架子加入了協約國集團,英國的加入不在於本身軍隊有多強,而是英國身後的資源。英國擁有世界上最廣闊的殖民地,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還有同樣擁有龐大資源的俄國,這些條件都是德國所不具備的。客觀的說,德國在一戰中的失敗,第一是戰略的失敗,第二就是資源的匱乏。

一個皇帝的折騰 葬送了世界維持50年的和平 第4張

三、嚴謹但認死理成爲德國的缺陷

1914年,隨着斐迪南大公遇刺,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而塞爾維亞是沙俄的保護國,沙俄又是英法的盟友。在戰爭爆發之前,英國向德國發出了最後通牒:“只要德國不進攻法國,英國就不會與德國爲敵。”但是德國的將軍們表示進攻計劃已經完備,不能隨意更改。就這樣德國喪失了第一個機會,而之後它又喪失了第二個機會。俄國是各國中最落後的國家,需要很長的準備時間,爲了有備無患,俄國宣佈了戰爭總動員令。這被德國視爲宣戰的前兆,威廉二世認爲應該先下手爲強。德國主動宣佈對俄國宣戰,隨後英法兩國對德國宣戰。緊接着是各個集團中加盟國一連串的宣戰,歐洲打成了一團亂麻,最終葬送了世界長達50年的和平局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