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什麼是封樁庫?宋仁宗執政時爲何就消失殆盡了?

什麼是封樁庫?宋仁宗執政時爲何就消失殆盡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封樁庫?宋仁宗執政時爲何就消失殆盡了? 說起這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北宋建國後,宋太祖趙匡胤指揮麾下大軍南征北討,終極目的是希望在統一了南方後,再集舉國之力拿回被後晉石敬瑭割讓給遼國的燕雲十六州。

爲此,趙匡胤單獨設立了一個“封樁庫”,把從各國收繳上來的財富存入其中,用作未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贖金或軍資,史載:

初,太祖別置封樁庫,嘗密謂近臣曰:“石晉割幽薊以賂契丹,使一方之人獨限外境,朕甚憫之。欲俟斯庫所蓄滿三五十萬,即遣使與契丹約,苟能歸我土地民庶,則當盡此金帛充其贖直。如曰不可,朕將散滯財,募勇士,俾圖攻取耳。”

“封樁庫”中的錢財隨着北宋逐一消滅南方的各個割據勢力而逐漸增多,且到宋太宗趙光義執政時期,還將部分國庫和“封樁庫”和二爲一,統改稱爲“內藏庫”:

帝初即位,幸左藏庫,視其儲積,語宰相曰:“此金帛如山,用何能盡!先帝每焦心勞慮,以經費爲念,何其過也!”於是分左藏北庫爲內藏庫,並以講武殿後封樁庫屬焉,改封樁庫爲景福內庫。

由此,形成了一筆巨大的財富,估計有數千萬貫之多,但這筆財富並沒有完全用於收復燕雲十六州之用,僅僅只傳到宋仁宗執政時期,就損耗殆盡。

這麼多錢,是如何傳承了不到三代就基本消失?起因還是在宋太宗身上,他雖然把錢變得更多,還佔用了部分國庫,可他也把“封樁庫”的名字去掉,讓封存財富變成了可以隨時動用的財富,且親口承諾這些錢將用之於民:

帝謂左右曰:“朕置內庫,蓋慮司計之臣不能節約,異時用度有缺,復賦斂於民,終不以此自供嗜好也。”

宋太宗這麼說的目的僅僅只是爲了遮掩他霸佔半個國庫的行爲,實際上是爲了將大筆財富劃歸皇家掌管,不想自己過上苦日子,從政治方面考慮,沒錢的皇帝也硬氣不起來。

宋太宗本人在位時,還是有北伐收復故土之雄心的,不過,太平興國四年時,高粱河一役的慘敗讓他的雄心化爲烏有,也讓北宋從此對遼國產生了畏懼心理。

什麼是封樁庫?宋仁宗執政時爲何就消失殆盡了?

“內藏庫”因北宋無法且不敢再去收復燕雲之地而變得尷尬,還因爲宋太宗親口承諾的可以隨時補充國用,變成了百官眼中的提款機。

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時,憑藉自己的威望勉強能壓制住百官不開口找皇帝要錢,但皇帝存下來的財富實在讓人眼紅,只不過這兩位硬氣,百官雖然也找他們要錢,但名義上是借:

自乾德、開寶以來,用兵及水旱賑給、慶賜賞齎,有司計度支所闕者,必稽其數以貸於內藏,俟課賦有餘即償之。淳化後二十年間,歲貸百萬,有至三百萬者,累歲不能償,則除其籍。

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都知道,這就是電視劇中重點描述的虧空,只不過,《雍正王朝》中的虧空是國庫,北宋時的虧空是皇傢俬庫,當然,宋太宗用罷官的方法好歹還能壓制住一部分貪慾之心。

等到宋太宗死後,後續兩代帝王都對百官和士大夫比較軟弱,百官再找皇帝要錢,就從借變成了白給,從而導致“內藏庫”逐漸失守。

在史書中可以看到,從宋真宗趙恆執政時開始,“內藏庫”就真正成爲北宋三司(掌管鹽鐵、度支、戶都,爲北宋最高財政機構)的提款機。

宋真宗鹹平四年,一次釋放拖欠官方錢財的欠款人二千多人,而本來由三司追討又追不回來的欠款,就全部從“內藏庫”中劃撥:

甲子,三司都催欠司引對逋負官物人,帝親辨問,凡七日。釋二千六百餘人。蠲所逋負物二百六十餘萬;已經督納而非理者,以內庫錢還之,身歿者給其家。

宋真宗景德四年,三司奏請宋真宗劃撥錢財賞賜給重臣,其實就是把皇家的錢轉到百官家中,但宋真宗沒有拒絕:

庚午,三司請令左藏庫出次色金爲帶,以備賜與。帝曰:“朝延褒寵近臣,惜費豈在於此!”即詔:“已成者悉鎔之,別用上色金改造。”

除了官員們眼紅皇家財物,用各種藉口找皇帝要錢外,宋真宗自己也因爲簽訂了“澶淵之盟”後覺得丟人,晚年大修道觀給自己封神,到處封禪彰顯功績,這些都花費了鉅額的錢財,比如封禪所用的器物因運送到泰山,所花費的運費就達到銀十萬兩:

辛未,趙安仁奏:“得太僕寺狀,金玉輅合先赴泰山,輅高二丈三尺,闊一丈三尺,所經州縣城門橋道有狹隘,請令修拆。”帝曰:“若此,則勞人矣。可於城外過,於墳墓處避之。”三司假內藏庫銀十萬兩,從之。

專門爲封禪準備的各種禮儀用品及在封禪之地修築祭壇等,更是花費無數,僅僅封禪泰山的總花銷就超過錢八百萬貫,故而,有說法是,在宋真宗朝"內之蓄藏,稍已空盡"。

再到宋仁宗趙禎執政時期,這位歷史上對官員和百姓最寬容的皇帝越發守不住皇家僅存的財富,多次從“內藏庫”中出錢補貼,比如:

(寶元二年)乙卯,出內庫銀四萬兩,易粟賑益、梓、利、夔路饑民。(寶元二年)十一月,戊子朔,出內庫珍珠估緡錢三十萬賜三司。(康定元年)十二月,癸未,出內藏庫絹一百萬助糴軍儲。

給百姓,給官員,給軍隊,仁宗朝的這種現象太多,當然,這位仁宗皇帝或許是真心不願意聚集財富,他估計也覺得反正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不如把錢花掉完事,史載:

帝諭輔臣曰:“此無用之物,既不欲捐育,不若散之民間,收其直,助糴邊儲,亦可少紓吾民之斂也。”

什麼是封樁庫?宋仁宗執政時爲何就消失殆盡了? 第2張

凡此種種,宋真宗和宋仁宗兩代帝王或因不好拒絕百官的要求,或爲私心奢靡,或爲散財於百姓,數十年間就把宋太祖和宋太宗積存的“內藏庫”消耗殆盡。

瞭解和喜歡北宋歷史的愛好者們大概都知道,宋仁宗是個特別節儉的皇帝,臨終時,宰輔們入宮看望,發現仁宗皇帝用的牀鋪、被褥、傢俱等全部是舊的,史載:

見帝所御幄亦、裀褥皆質素暗弊,久而不易。帝顧韓琦等曰:“朕居宮中,自奉正如此耳。此亦生民之膏血也,可輕費之哉!”

宋仁宗說自己不願意輕費是真的,可實際上,或許也是窮的,皇家的私藏都被百官用各種理由要去了,他不節儉又能怎麼辦?

宋太祖設立“封樁庫”時的本意到底還是落空了,錢財太多,即使是皇帝都守不住這筆龐大的財富,更何況,宋朝號稱“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要分贓,皇帝能反對?

宋仁宗之後,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變法,大概又存了些錢,但沒過多長時間,北宋不但迎來了宋徽宗這位奢侈無度的皇帝,還迎來了“靖康之恥”,大把財富又送給了金人。

宋室南渡,傳承到宋孝宗,這位皇帝爲了收復故土,又重新設立“封樁庫”,志氣可嘉,可宋朝的國都卻離燕雲十六州越來越遠了,設立“封樁庫”的願望也從未實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