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爲什麼帶了很多大齡婦女?

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爲什麼帶了很多大齡婦女?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永樂、宣德年間,鄭和曾七下西洋,先後歷經28年,最遠到達過東非和紅海。關於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意圖,在歷史上依舊是一個未解之謎,說法衆多。有的說鄭和下西洋是爲了宣揚大明國威,有人說是爲了跟各國貿易往來,但最合理的一個說法就是鄭和是受朱棣的命令去尋找失蹤的朱允炆

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爲什麼帶了很多大齡婦女?

不管目的爲何,關於鄭和下西洋的趣事,是被傳得神乎其神。鄭和的船隊規模極大,遮天蔽日,僅士兵就有上萬人。鄭和出發前會準備大量的物資,有中國的瓷器、香料、絲綢、種子等等東西,但鄭和出發前必備的還有一樣“物資”,大齡婦女。這是爲什麼?爲什麼不帶更養眼的年輕女子?

首先,大齡婦女各方面經驗豐富。

那是個男耕女織的時代,男人出力、打仗是好手,但若說讓男人縫縫補補,怕是太難爲人了。鄭和船隊人數衆多,這些人代表着大明朝的光輝形象,因此衣服鞋襪必須要乾淨整潔。他們的衣服縫縫補補與洗滌是一個龐大的工程,要有人專門去做,如果不帶大齡婦女,士兵就得自己縫補,效果可想而知。

趕製新衣、縫補襪子、衣服等,這種活在大齡婦女幹起來可以說是又快又好。而且帶着她們還可以傳授沿途落後國家的一些女紅手工。中國古代的刺繡手工,不僅在當時精美無比,就是放到現代那也是無可比擬的。所以鄭和帶着她們去傳授女紅,也是爲了表達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係。

這些大齡婦女有一部分還是接生婆,鄭和在前面航行時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常常束手無策,曾眼睜睜看見過沿途落後地方的女子因生育而死,這對鄭和刺激很大,因此帶上了穩婆。當然,這個穩婆是多功能的,除了能接生,也能幹些雜事。

大媽們操持了一輩子的鍋碗瓢盆,竈頭上的經驗,大多數都要遠強於男人。本來就是枯燥的遠行,如果能吃上可口的飯菜,那豈不是更好?除了吃和穿,海員得病也是經常會碰到的。當然,大船是有專業郎中的,但郎中只看病,可不管照顧人,這時候大媽們細緻的照顧就成了得病士兵們快速康復的好辦法了。

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爲什麼帶了很多大齡婦女? 第2張

其次,大齡婦女不容易滋生事端。

鄭和的團隊大多數是血氣方剛的男子,出航一次就需要很長時間,也許會好幾年。航海路途又艱難、寂寥,若有閤眼的女子陪同怎能不生情?而人一旦生情就容易分心,而且船上女子數量有限,很有可能出現一女多求的情況。如此一來,士兵之間就會產生間隙,無法團結,對船隊大爲不利。

當然,明代平均壽命不高,十幾歲就結婚生子。雖然女人50多歲在現代還很年輕,但是在明代算是高齡了,出海強度那麼大,帶高齡女人出海不大現實!帶的應該是三四十歲的女人吧!她們比年輕女子心思更加沉穩,更加善於從全局觀方面考慮問題,即便是沒有見過什麼世面的婦人也會在關鍵時刻識大體,這一點,年輕女子是無法與之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