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神宗爲何將近30年不上朝?背後有何隱情?

明神宗爲何將近30年不上朝?背後有何隱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翊鈞,即明神宗、萬曆帝,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號萬曆,在位共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明穆宗朱載坖第三子,生母是孝定太后李氏。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神宗沖齡踐阼,江陵秉政,綜覈名實,國勢幾於富強。繼乃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廢弛,君臣否隔。於是小人好權趨利者馳騖追逐......——《明史》評價萬曆皇帝

1956年5月,我國考古隊發掘了明朝第13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的陵墓,這座陵墓被稱作明定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大峪山東麓。

明神宗爲何將近30年不上朝?背後有何隱情?

明定陵佔地面積多達18萬平方米,墓中通體有漢白玉鋪就修建的富麗堂皇,陪葬奇珍異寶無數可謂是極盡奢華。

地宮並排擺放着三具棺槨,中間的棺木正是明神宗朱翊鈞,左爲尊安葬的是孝端顯皇后王氏,右側則是宮女出身的孝靖皇后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陵墓的挖掘除了發現大量明代文物以外,還解開了一個曾經困擾很多史學家幾百年的謎團。

據史書記載,萬曆皇帝朱翊鈞十歲繼位是爲神宗顯皇帝。雖然他在位48年是明朝歷史上待機時間最長的皇帝,但實際上真正執政的時間不超過18年,有30餘年不曾上朝、不曾主理朝政。

明神宗爲何將近30年不上朝?背後有何隱情? 第2張

那麼究竟爲何萬曆皇帝30年都不上朝呢?考古學家打開了朱翊鈞的棺木,從他異於常人的屍體上發現了他不上朝的真實原因,並不是因爲耽於享樂、懶惰所致。

那麼,到底朱翊鈞身上隱藏着什麼祕密?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朱翊鈞這位皇帝的與衆不同的一生。

三皇子朱翊鈞

公元1563年9月4日,裕王朱載坖的妃子李氏誕下第三子,取名爲朱翊鈞。雖然他是第三子,不過因爲朱載坖的長子和次子皆是早夭,朱翊鈞順理成章成爲裕王府的繼承人。

後來,朱載坖繼位稱帝以後,朱翊鈞也順利被冊封爲皇太子。爲了培養兒子將來成爲一位文韜武略的君主,明穆宗朱載坖可謂煞費苦心,召集了以張居正爲首的一批大臣,教導皇太子讀書學習治國之法。

明朝一般執行早朝制,皇帝和朝中大臣凌晨三點就要起牀準備,五點就要開始上朝,早朝之上處理的事情十分繁雜,大臣事無鉅細都要一一向皇帝稟報。

除了國家大事以外,城中百姓被盜竊財物等等小事也要一一上報由皇帝定奪,此舉從朱元璋廢除丞相就成了規矩,目的就是加強中央集權,將皇權牢牢的掌控在皇帝手中。

對於皇帝來說,他們每天處理政事的數量十分大,從早到晚都要將精神耗費在朝政之上。明朝後期的皇帝篤信煉丹長生,尤其是嘉靖皇帝,晚期幾乎不上朝、也不處理朝政,一心在後宮誦經修行。

早期朱翊鈞早期也十分勤勉,當太子之時一直被母親李貴妃督促,他凌晨五點就在李貴妃的監督下讀書學習,稍有懈怠就會被李貴妃懲罰長跪不起。

明神宗爲何將近30年不上朝?背後有何隱情? 第3張

明穆宗朱載坖身體羸弱,上位不過五年就因病去世,年僅10歲的朱翊鈞不得不擔起大任繼承大統,所幸有內閣首輔張居正輔佐朱翊鈞主持朝政。

爲了督促明神宗勵精圖治勤勉不攜,張居正等人每天凌晨三點就要在文華殿內給皇帝講授儒家史學典籍,朱翊鈞還要在早朝後處理政務,一年四季從不間斷,可謂是明朝少有的勤勉皇帝。

在張居正等人的輔佐監督下,萬曆朝前十年朱翊鈞兢兢業業,他遵從張居正的建議大刀闊斧的改革,讓明末晚期暮氣沉沉的局面一掃而光,政治和經濟得到了極大地發展,造就了“萬曆中興”的局面。

只可惜,張居正在萬曆十年六月去世,張居正一死皇權全部回到了朱翊鈞手中,他開始親理朝政,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萬曆皇帝的人生髮生了轉變。

萬曆從此不早朝

朱翊鈞徹底親政事不過只有20歲,沒有了嚴肅正直的張居正約束一下子放鬆下來,感到無比的自由和暢快。加之萬曆年間明朝社會興盛,百姓安居樂業天下一片太平,朝中小人自然後許多。

在身邊奸佞小人的唆使下,朱翊鈞也開始沉迷酒色,直接走上了爺爺嘉靖帝的老路,癡迷老子修道養生的長生之術,一改往日的勤政模樣變得懶惰怠政,僅僅只是偶爾上上朝。

隨着時間的推移,在朱翊鈞三十多歲時他幾乎連朝堂都不曾踏足,早朝制度也就此形同虛設。那麼朱翊鈞爲何不上早朝呢?面對朝中大臣的抨擊和質疑,朱翊鈞自稱是因爲自身有疾病不便於走路。

從皇帝寢殿到文華殿需要走很遠的距離,所以路途遙遠不便於上朝,朝中的大臣自然不肯相信,他們認爲朱翊鈞這樣說不過都是懶政的藉口。

明神宗爲何將近30年不上朝?背後有何隱情? 第4張

那時,明朝朝中大臣分爲兩派,一派認爲朱翊鈞之所以不上朝,是因爲被宦官和道士蠱惑沉迷煉丹修道,再者就是驕奢淫逸美色誤國。

另一派的官員則是認爲,朱翊鈞之所以不上朝是因爲“國本之爭”,此事的前因後果是這樣的:

朱翊鈞最爲寵愛的後宮嬪妃是鄭貴妃,她曾誕下一位皇子名叫朱常洵。朱翊鈞愛屋及烏,在衆多皇子中最爲喜愛朱常洵,還將其封爲福王,更想要立其爲太子將來接自己的班。

不過自古以來爲了防止兄弟紛爭,皇位都是立嫡立長,明朝祖制也是如此。但福王朱常洵只是朱翊鈞的第三子,也不是皇后嫡出,自然沒有資格成爲皇帝。

更何況朱常洵此人因爲母妃的榮寵以及朱翊鈞的偏愛,性子養的囂張跋扈自私自利,日常生活中也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

既破壞祖宗規矩又難堪大任,朝中大臣自然不會支持朱翊鈞將朱常洵立爲太子,文武百官幾乎清一色的擁立朱翊鈞長子朱常洛。

朱常洛的母妃恭妃本只是慈寧宮裏的一名小宮女,因姿容秀麗身姿窈窕偶然被朱翊鈞寵幸,原本萬曆皇帝已經將這個事情忘在了腦後,但她卻幸得龍子誕下皇長子朱常洛。

母憑子貴的情況下,宮女被冊封爲恭妃,雖然她並不得朱翊鈞的歡心,但其兒子朱常洛卻深知世間艱難,“窮苦環境”下成長的他比朱常洵優秀許多,這也是百官支持他的重要原因。

明神宗爲何將近30年不上朝?背後有何隱情? 第5張

國本之爭爆發以後,每每早朝立太子一事都會被反覆提及,成爲朝堂之上爭論的重點,羣臣皆是維護朱常洛爲太子。朱翊鈞更加厭惡恭妃,一氣之下便尋了由頭將其幽禁冷宮,致使母子分離。

恭妃在冷宮之中度日如年,生活條件惡劣加之日夜思念兒子,不久就因病而死,朱常洛這位皇長子和父親朱翊鈞的關係也逐漸惡化。

恭妃死後,朝中大臣更是要求朱翊鈞厚葬恭妃,百般上奏以後才獲得朱翊鈞鬆口,答應以皇室規格下葬恭妃。

也正因爲立太子一事,萬曆皇帝和朝中大臣的關係急劇惡化矛盾重重,更加不喜歡原本就被冷落的長子朱常洛。

原本就耽於享樂的萬曆皇帝,因爲政治上的種種不如意更加不願意上朝,他不想面對這永無休止的國本之爭,不想和這些朝中大臣妥協和左右,更不能如願立皇三子朱常洵爲太子。

因此更加厭惡朝政,恨不得避而不見這些朝臣。到後來原本還會隔三差五出現在朝堂之上的萬曆皇帝,乾脆避而不見再也不踏入文華殿,相成日裏躲在後宮裏煉丹修行沉迷美色。

萬曆皇帝這番作爲自然遭到了羣臣的猛烈抨擊,但他也總是以身體隱疾迴應,處理朝政的方式也變爲諭旨的形式,由宦官向朝政傳達諭旨。

自此之後,朝臣上奏的奏摺屢屢被束之高閣,即使上呈到皇帝面前也不會被批閱,所以萬曆皇帝也被朝臣認爲是懶惰消極,得了一個怠政的名聲。

明神宗爲何將近30年不上朝?背後有何隱情? 第6張

萬曆皇帝臨朝處理政務,導致官員也見不到皇帝,久而久之原本還有復甦之象的大明王朝徹底走了下坡路。萬曆年間的史書直接記載“明亡始於萬曆”,可見萬曆皇帝這30年不上朝造成了多麼嚴重的後果。

那麼,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的真正原因,是如羣臣所猜測的一般,還是真的因爲他所說的身體隱疾,1956年的一天真相被揭開了。

朱翊鈞的隱疾

明定陵被挖掘以後,考古學家打開了萬曆皇帝朱翊鈞的棺木,通過對他的屍體進行研究和考證發現,朱翊鈞的屍體擺放形狀奇特和尋常君王並不相同。

朱翊鈞的兩條腿並沒有並在一起,反倒是朝兩側撇開,右腿也形狀捲曲,姿勢看起來十分怪異。研究人員將其屍體還原以後才發現,原來萬曆皇帝的右腿的骨頭變形,明顯比左腿要短上一截。

倘若萬曆皇帝患有如此嚴重的腿部疾病上朝的確非常不便,畢竟從皇帝寢殿轉過大半個皇宮去上朝,每天來來回回十分不便,至於萬曆皇帝的腿疾如此嚴重,是外傷所致還是重病的後遺症就不得而知了。

無論是哪種情況萬曆皇帝的身體都不容樂觀,想必他日常也忍受身體的病痛坐立難安,纔會直接選擇在寢殿裏躺着休養,將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到煉丹術上,期望能讓自己的身體痊癒。

萬曆皇帝自五歲開始就被稱作是神童,更是被朝中上下寄予厚望,與生俱來有一種驕傲和自豪感,初期執政的時候又在張居正的扶持下創出瞭如此輝煌的政績,心中自是有一股傲氣。

雖然他的腿疾如此厲害,卻依舊是沒有向朝中羣臣透露半分,僅僅表示自己身患隱疾不便上朝。

明神宗爲何將近30年不上朝?背後有何隱情? 第7張

萬曆是一位高高在上的皇帝,如果走路坡腳會被人在背後嘲笑、有損威嚴,出席一些活動和接見使臣的時候也會有失皇家體面。

或許他寧願被朝中重臣抨擊是懶惰,也不願意拖着一條殘疾的腿上朝任人嘲笑,最終他選擇了30年不上朝,只爲隱瞞下了這一祕密,直到明定陵開棺真相才得以大白。

或許很多人對這個緣由嗤之以鼻,此時不妨回看唐朝時期的李承乾,墜馬前他是李唐王朝的天之驕子。墜馬之後腿腿瘸了,他成了文武百官眼裏的廢物,太子之位都保不住,才引發後期的奪嫡之爭。

明朝的明仁宗朱高熾也有腿疾問題,太子之位差點就被弟弟所取代,可見“君王的完整”是百官心中的基礎標準。

瘸腿則有損君王的形象,萬曆皇帝有這樣一層擔憂也不是空穴來風,他有着自己的考慮和思量。

對於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