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三國志》說蜀漢沒有史官,事實真相真是如此嗎?

《三國志》說蜀漢沒有史官,事實真相真是如此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是個混亂的時代,也是羣雄並起的時代,很多三國愛好者會仔細研究三國史。不研究不要緊,一研究就發現大事了,蜀漢居然沒有史官,陳壽的《三國志》也說蜀漢沒有史官,事實真相真是如此嗎?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志》說蜀漢沒有史官,事實真相真是如此嗎?

通過表面搜查我們發現蜀漢好像確實沒有史官,原因也頗多,不過細細探究就會發現蜀漢是有史官的,不過是兼職而已。關於明面上沒有史官,後人總結幾個原因:

官制

蜀漢不設置史官的根本原因在於其官制原因,與其堅守的漢代正統觀念有關。

蜀漢沒有史官,但是有一套文書制度,兼有史官的職能。公元221年,劉備稱帝,“詔告於皇天上帝、后土神祗,凡諸文誥策命,皆巴所作也”時巴爲尚書令,掌握制詔誥文書。蜀漢不設置中書省,朝廷圖籍祕記由尚書省掌握,此制度與東漢相同。尚書省雖無記注史官,但其文書制度爲蜀漢史修撰積累,保存了大量史料。

補充機構

蜀漢還設置了一個機構,兼有補充的職能。祕書官以及祕書圖籍制度。祕書官掌握校文獻典籍。,祕書官又被稱爲東觀。《華陽國志·陳壽傳》陳壽在蜀任東觀祕書郎。

劉備還網羅了一批人從事文化事業。閬中的周羣,成都的杜瓊,南陽的許慈,魏郡胡潛等學者羣聚蜀國。劉備還很注重歷史學習,臨死遺照“遺詔敕後主曰:可讀《漢書》”這都說明劉備並非不在意歷史,只是在官制上固守東漢,不設置史官,也無國史修撰制度。

劉備思想

劉備以漢代後裔自居,特別是魏國建立後,建立蜀漢,並將正統觀念介入他們的官制與史官制度。

《三國志》說蜀漢沒有史官,事實真相真是如此嗎? 第2張

蜀漢史官是什麼職位?

陳壽在《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裏留下了這麼一句話: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爲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

看了這句話,大家首先就會想:“原來蜀國沒有史官啊,難怪史料不全了。”但事實上蜀國當時設置了史官的,只是應該在劉備稱帝前沒有專門的史官。

把西漢和東漢加在一起,也找不出一個職業史官。所有的史官,都是幹兼職的。

西漢時期的史官主要是太史令,太史令既是天官又是史官,本來就是個兼職官員,這與早年史官天官同源有關。到了東漢,太史令成爲職業天官,史官卻一直沒成爲獨立的職位。雖然如此,記錄歷史的工作還是要有人做。

當時,歷史著述工作先後主要由蘭臺(明帝時)、東觀(章帝至獻帝初)和祕書監(獻帝時)三個機構負責。這些機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國家圖書館和檔案館。具體的職員分別稱作蘭臺令史、東觀校書郎中(校書郎)和祕書監。從這些官號的名稱也能看出來,校書郎是管校勘文字的,祕書是管理圖書的,他們就是國家圖書館檔案館的管理員、出版社的編輯。

不過這些圖書管理員和編輯都是飽學之士,又守着圖書(當時紙張未普及、更沒有印刷術,圖書是稀有資源)和檔案,讓他們來負責歷史著述的工作,簡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具體而言,這種歷史著述工作有二:其一是記言記事,也就是把剛剛發生的事情記錄先來,是爲“註記”;其二是修撰史書(尤其是修撰本朝國史),是爲“修史”。負責註記的,我們可稱之爲註記官;負責修史的,當然就稱他修史官。不過註記官和修史官往往不這麼涇渭分明,漢魏之時大多數史官既是修史官,也是註記官。

蜀國明明有史官一職,陳壽爲什麼要說:“國不置史,註記無官。”原因爭議頗多,後人不得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