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太平廣記·卷一百零九·報應·李氏如何理解?具體內容是什麼?

太平廣記·卷一百零九·報應·李氏如何理解?具體內容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平廣記》是中國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紀實故事爲主的雜著,屬於類書。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4人,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太平廣記·卷一百零九·報應·李氏

太平廣記·卷一百零九·報應·李氏如何理解?具體內容是什麼?

【原文】

唐冀州封丘縣,有老母姓李,年七十,無子孤老,唯有奴婢兩人。家(原無“家”字,據《法苑珠林》九四引補。)鎮沽酒,添灰少量,分毫經紀。貞觀年中,因病死,經兩日,兇器已具,但以心上少溫,及蘇說雲:初有兩人,並著赤衣,門前召出,雲有上符遣追,便即隨去。行至一城,有若州郭,引到側院,見一官人,衣冠大袖,憑案而坐,左右甚多,階下大有著枷鎖人,防守如生。官府者遣問老母:“何因行濫沽酒,多取他物?擬作法華經,已向十年,何爲不造?”老母具言:“酒使婢作,量亦是婢。經已付錢一千文與隱師。”即遣追婢,須臾婢至,即笞四十放還。遣問隱師,報雲是實。乃語老母雲:“放汝七日去,經了當來,得生善處,遂爾得活。”勘校老母初死之時,婢得惡逆,久而始蘇,腹皆青腫,蓋是四十杖跡。隱禪師者,本是客僧,配寺頓丘,年向六七十,自從出家,即頭陀乞食,常一食齋,未嘗暫輟,遠近大德,並皆敬慕。老母病死之夜,隱師夢有赤衣人來問,夢中答雲:“造經是實。”老母乃屈鄉閭眷屬及隱禪師行道,顧諸(原本空一格,據明抄本補“諸”字。)經生,衆手寫經了,正當七日。還見往者二人來前,母曰:“使人已來,並皆好住。”聲絕即死。隱師見存,道俗欽敬。(出《冥祥記》)

太平廣記·卷一百零九·報應·李氏如何理解?具體內容是什麼? 第2張

【譯文】

唐朝冀州的封丘縣,有一個老母姓李,年紀七十,孤苦一人,只有兩個奴婢。家在鎮上賣酒,酒中摻假,付酒量又少,分毫都不相讓。在貞觀年中,因病而死。過了兩天,埋葬她的器具已準備好了,只因她的心口稍微溫熱,未曾入斂。等到她甦醒過來後說:當初有兩個人,都穿着紅衣服,在門前叫她出去,說有上符派遣追拿,就跟着他們去了。到了一座城,很象州城。引她到側院,看見一官人,穿着寬衣大袖,憑着几案而坐着,他手下人很多。階下有很多帶枷鎖的人,防守得很嚴。官府的人責問老母:“爲什麼行騙賣酒,奪取別人許多的財物?打算寫法華經,已十年了,爲什麼不寫。”老母就說:“酒讓奴婢作,量也是讓奴婢量。寫經的錢已付了一千給了隱師了。”就派人追拿奴婢,不一會奴婢帶到,就打四十杖放回。又派人問隱師。回答說:“都是實情。”於是對老母說:“放你七日先回去,經寫完了再來,因爲你有善念,才能得活”。驗證一下老母剛死的時候,奴婢得了重病,很久才甦醒過來,腹部都青腫,大概是打了四十棒的痕跡。那個隱禪師,本來是客僧,住在頓丘寺,年紀近六七十歲,自從出家後,就定齋唸佛,行腳乞食,不曾停止,是遠近聞名的有功德的人,大家都很敬重他。老母病死的那個夜晚,隱師夢見有個穿紅衣的人來問,夢中他答道:“造經書是事實。”老母就召集鄉間親屬以及隱禪師行道,看着各經生寫經書。正好是七天,又看見來過的兩個人,老母便說:“使者來了,你等好好活着。”聲斷而死。隱師等還活着,道俗都很欽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