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公孫瓚努力平叛成爲割據一方的羣雄,爲何最後引火自焚?

公孫瓚努力平叛成爲割據一方的羣雄,爲何最後引火自焚?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孫瓚(?—199年),字伯圭 (一作伯珪),東漢末年武將、軍閥,漢末羣雄之一。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東漢末年的歷史上,有這麼一位將軍,他算是一介草根出身,靠着當上門女婿才上了學,成爲了劉皇叔的同學,他依靠着自己的本領將胡人擋在境外,令胡人聽到他的名號都聞風喪膽,他一步步靠着平叛,從一位默默無聞的小職員,成爲了後來稱霸一方的諸侯將軍。一位如此英勇的人物,最後卻自焚死於自己的家中,這樣的一位猛人,最後怎麼會落到自焚的境地呢?

今天我要認識的這位將軍,他就是公孫瓚。

公孫瓚,字伯圭,是遼西令支人,據記載公孫瓚家在當地是有名的貴族,家裏很有錢。但因爲公孫瓚的母親出身不是很好,所以可能在家裏的地位也不怎麼樣,只能是小妾之類的地位。而公孫瓚從小也沒讀過什麼書,這就導致初入職場的他,只能從一個小職員開始做起。

公孫瓚努力平叛成爲割據一方的羣雄,爲何最後引火自焚?

雖然出身不是很好,但是公孫瓚似乎繼承了母親的美貌,樣子長得是十分的俊美,腦子也是十分的機靈聰慧,而他的容貌氣質,和才智頭腦,也被當地太守一眼看重,邀請公孫瓚做了自己家的上門女婿。

而後岳父又有一顆惜才的心,於是送公孫瓚去讀了書,老師就是盧植,他和劉玄德劉皇叔算是同學。後來劉備畢業了回老家,繼續拉幫結派,當他的團伙大哥,而公孫瓚則沒劉備混的那麼輕鬆啦。

學成歸來後,公孫瓚在太守劉其的手下當郡吏,後劉太守因爲犯了事,被朝廷發配到了南方的荒蠻之地。這個時候公孫瓚冒着違法的風險,一路喬裝成押送劉其的士兵,護送照顧劉其,結果劉其在押往南蠻之地的途中,就得到了朝廷的赦免。

老闆被赦免之後,由於公孫瓚的舉動令劉其非常感動,後來公孫瓚被舉爲孝廉,被朝廷任命爲遼東屬國長史。

某一天,公孫瓚帶着十幾名手下的騎兵,到外面去巡邏關塞。結果好巧不巧的,他們遇到了一夥鮮卑騎兵,這夥鮮卑騎兵足足有幾百人,回頭在看看公孫瓚這邊,他們只有十幾人。但就在這樣緊張的關頭,公孫瓚一點都沒在怕的,直接對自己的隨行隊伍說道:“如果我們不主動進攻的話,一定被殺!”狹路相逢勇者勝,打他丫的。

於是公孫瓚一聲令下,手持長矛策馬奔騰,帶着自己這十幾名手下就衝了過去,靠着自己的這點人殺了幾十位鮮卑族的士兵,可以說是非常英勇。打的鮮卑族人一次就長了記性,至此之後在也不敢貿然闖進關塞,算是一下子就見識到了中原騎兵的厲害。雖然公孫瓚這次以少勝多算是佔了便宜,但是自己這邊的騎兵也損失過半。此戰之後,公孫瓚被朝廷升爲涿縣縣令。

公孫瓚努力平叛成爲割據一方的羣雄,爲何最後引火自焚? 第2張

光合年間,邊章、韓遂等人發起叛亂,勢頭兇猛。朝廷從幽州地區調發了三千精銳騎兵,交給公孫瓚統帥,並給了公孫瓚都督行軍打仗用的軍符。就在公孫瓚帶兵剛走到薊中時,遇到了叛軍張純等人。這個張純也算是中原地區的禍害之一,他此前剛剛勾引了西烏桓首領丘力居等人,合計着大夥一起趁亂也搞搞事。一拍即合的他們在中原地區燒殺破壞,姦淫擄掠,還佔據了右北平郡、遼西郡屬國等地。

公孫瓚眼看着走都走到這了,平那個叛亂不是平,順手就把張純等人也給平了,將張純與丘力居等人給攆跑了,屬國烏桓首領一見這架勢,趕緊就率領烏桓衆人對公孫瓚表示了歸順。此戰之後公孫瓚對付少數民族的本事也算是徹底顯現了出來,並被朝廷非常看好,於是朝廷乾脆升公孫瓚爲中郎將,封爲都亭侯,帶兵入駐屬國,在屬國當祕書長,負責邊陲的安全問題。此後公孫瓚在屬國呆了差不多有五六年的時間,而在這五六年的時間裏,公孫瓚幾乎一直都在忙着與少數民族打仗。

中平五年,張純與丘力居等人賊心不死,又開始閒着沒事搞事,結果又被公孫瓚給收拾了一頓。這一次,張純被公孫瓚攆着打了一路,敗的是十分狼狽,狼狽到張純直接拋妻棄子,連妻兒父母都顧不上了,自己一路逃到了鮮卑的地盤。

而公孫瓚看着一路狂奔不止,屁滾尿流出境的張純,卻並沒有打算就此放過他,而是打算一路追擊,恨不得直接將張純趕盡殺絕。但是由於追的太深了,反倒是被丘力居帶人給包圍了,兩人就這麼開始僵持了一段時間,僵持的公孫瓚這邊糧食也沒了,士兵們也都堅持不住了,而丘力居這邊也沒比公孫瓚能好多少,最後丘力居堅持不住,撤兵了。公孫瓚等人才算得以安全。

公孫瓚努力平叛成爲割據一方的羣雄,爲何最後引火自焚? 第3張

之後,朝廷升公孫瓚爲降虜校尉,又兼職屬國長史,公孫瓚此後,算是可以自己率兵保衛邊境了,這也算是奠定了之後公孫瓚成爲諸侯的開始。後來每次再有少數民族侵擾邊境的時候,公孫瓚一聽到有敵人來了,馬上就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見敵人如見了殺父仇人一般,渾身血氣翻涌,充滿了力量,即使是大戰個一天一夜也絲毫不會懈怠。

再後來,公孫瓚的威名不僅僅是響徹了朝廷,同時也震撼了烏桓。之後烏桓的士兵們一聽到公孫瓚的名字,都表示十分恐懼,也就不敢在來騷擾了,而公孫瓚也因爲喜歡騎白馬,甚至還組織了一隊精銳的騎兵,大家一起都騎白馬,擺陣形,這也就是他們“白馬義從”的由來。

本來公孫瓚在邊界打胡人打的好好地,突然朝廷派了皇室宗親劉虞來了幽州,當幽州牧。劉虞來幽州其實就是刷刷簡歷,劉虞空降之後,他的想法和之前公孫瓚所採取的強攻政策不同,劉虞想要以理服人,派使者到胡人的地盤去給人家一頓洗腦,一頓講道理,並且還威脅人家,趕緊把張純的人頭拿上來,以免你們的族人在受戰爭之苦。或許是被公孫瓚打怕了的緣故,也可能是真的懼怕東漢皇室的力量,在劉虞的一頓威逼利誘之下,胡人還真的就很吃這一套,同意了劉虞的說法。

丘力居在聽說了劉虞到幽州了之後,不斷的派使者來這邊商量歸附的事。他們想歸附,但公孫瓚不願意啊,老子跟你們打了這麼長時間了,都打順手了,打出仇來了,你們說不打就不打了?公孫瓚表示不同意,於是暗地裏曾派人多次截殺了丘力居派來的使者。

時間一長,胡人們也知道了公孫瓚在暗地裏使絆子,於是他們就想辦法繞過了公孫瓚,直接繞到劉虞面前,跟劉虞商量歸順的事。再後來劉虞知道了胡人的意圖之後,更是直接上報了朝廷,撤掉了駐紮胡人的軍隊,就只留下了公孫瓚手下的一萬多士兵,繼續駐守。劉虞的做法讓公孫瓚很是不滿,自己辛苦了這麼久的邊防事業,就這麼被劉虞給截胡了,公孫瓚表示很是鬱悶。

公孫瓚努力平叛成爲割據一方的羣雄,爲何最後引火自焚? 第4張

中平六年三月,張純的人頭終於還是到了劉虞的手上。胡人因爲忌憚公孫瓚的戰力,又迫切的想投降歸順於劉虞,大家都不想再打了,最後張純被自己門下的政客王政給拿了一血,並送給了劉虞。後來劉虞因爲安撫少數民族有功,被授予太尉之職,封爲襄賁侯,沒過多久又升遷爲大司馬,而公孫瓚封爲奮武將軍,封薊侯。

其實幹到這裏,公孫瓚也不必太過不滿,畢竟人家是正兒八經的皇室宗親,跟他那個同學的八竿子打不着的皇室宗親可不一樣,人家也算是當時朝廷力捧的,所以履歷好一點,升職順一點也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

初平二年,黃巾軍在青州,攻打渤海,聚集了三十萬士兵與百姓,想要與黑山軍匯合,一同掃蕩搞事。此時公孫瓚僅僅只率領了兩萬多人,在東光南大敗黃巾軍,斬殺了黃巾軍三萬多人,剩下的敵軍也被公孫瓚打的丟盔卸甲,輕裝逃亡。

公孫瓚的套路一向是斬草就要除根,趕盡就要殺絕,對敵人絕對不能夠有絲毫的心慈手軟,只是擊退或者打散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追殺到底。公孫瓚在黃巾軍逃亡渡河渡到一半的時候,做好了準備,再次截殺了剩餘的敵軍,斬殺敵軍數萬,俘虜了七萬多人,獲得錢財無數。此戰之後,公孫瓚不僅僅在邊境讓人聞風喪膽,就在中原的衆多諸侯當中,公孫瓚也有了一席之地。

一開始,劉虞剛被朝廷調到烏桓的時候,公孫瓚可以說是處處受制於劉虞,殺烏桓也不讓殺,劫錢財也不讓劫,劉虞他自己倒是自帶朝廷財力,給自己養的膘肥體壯。但是公孫瓚可沒有什麼背景財力,還要苦哈哈的養自己手下的軍隊,還要打仗,簡直是窮到不行。而劉虞爲人大愛仁義,經常不贊同公孫瓚的各種粗魯行徑,這也慢慢的導致二人越發的不合,關係越來越差。

公孫瓚努力平叛成爲割據一方的羣雄,爲何最後引火自焚? 第5張

後來漢獻帝想要回洛陽老家,但是身邊又沒什麼靠譜的將領,於是就派劉虞的兒子劉和,偷偷找機會逃出長安,想辦法出去找自己的父親劉虞,讓劉虞帶着兵馬來迎接自己。但劉和點子不好,他在途徑武關的途中,經過了袁術的領地,沒辦法就只好將漢獻帝的意思告訴了袁術。誰知道袁術聽後不僅沒有放行,竟還半路扣押了劉和,還讓劉和給劉虞寫信,讓劉虞答應自己率兵前來做自己的後援,然後自己願意和劉虞一起奔赴長安。

公孫瓚這個時候早就料定了,袁術肯定會變卦,他就不是個什麼言而有信的正人君子,於是就想勸劉虞別信他的。但奈何劉虞不聽,畢竟自己的兒子和獻帝都需要自己,自己就算明知是龍潭虎穴也得先闖了再說啊。但是公孫瓚卻不這麼想,公孫瓚怕劉虞去找袁術後,會出賣自己,害怕袁術會因此記恨自己,於是乾脆先下手爲強,派自己的堂弟公孫越率軍先去與袁術交好。

不僅如此,公孫瓚還暗地裏讓袁術繼續扣押劉和,順帶還吞併了劉和所帶來的兵馬,也正因如此,公孫瓚與劉虞的關係是越發的惡化,矛盾也是越來越深。

公孫越到了袁術手下之後,沒過多久就被派去幫助孫堅,攻打周昂。後來不幸的是公孫越在一場戰爭中被亂箭射中,不幸戰死。這個結果讓公孫瓚非常惱火,自己堂弟的死讓他是非常的憤怒,並把這一切的錯都怪到了袁紹的身上,準備出兵攻打袁紹,給自己的堂弟報仇。

袁紹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表示非常的驚恐,非常的怕怕,將渤海郡太守印交給了公孫瓚的另一個堂弟,公孫範。想讓公孫範去跟自己的堂哥講講請,說說好話,跟公孫瓚結個盟啥的。

可誰知道公孫範這小子一點沒給袁紹面子,轉頭就帶袁紹給的渤海兵力,投靠了自己的堂哥,並一路協助公孫瓚攻破了青州與徐州的黃巾軍。之後公孫瓚不僅借袁紹的力搶了地盤,還自己任命自己的手下嚴綱爲冀州牧,田楷爲青州牧,單經爲袞州牧。這一波公孫瓚賺的是盆滿鉢滿,樂開了花了。

公孫瓚努力平叛成爲割據一方的羣雄,爲何最後引火自焚? 第6張

初平三年,袁紹終於是忍不了公孫瓚了,因爲袁紹手裏馬上沒有地盤了,如果再不搞點事情的話,袁紹就快淪爲跟劉皇叔差不多的境地了。於是袁紹在廣川屯兵,在界橋南邊,準備與公孫瓚來個決戰。

公孫瓚打仗有個愛好,就是愛擺陣仗,擺隊形。公孫瓚這次又拿出了他的白馬陣型,五千多騎兵,都騎着白馬,然後在兩萬步兵的左右面,組成羽翼。完事放眼一看對面袁紹,也就帶了兩千多人來,結果公孫瓚一輕敵,剛想要欺負欺負袁紹兵馬少,就被袁紹打了個狗吃屎。袁紹順便還俘虜了嚴綱給斬首了。

公孫瓚被打退之後,袁紹命令自己的部將麴義繼續追擊公孫瓚,就在麴義追擊公孫瓚到界橋的時候,公孫瓚還想回頭打個反手,結果又被麴義給打了兩個大嘴巴。之後公孫瓚就一路逃到了薊縣,在城內又築造了一個小城用來防守。

袁紹見自己兩次擊敗公孫瓚,就想着這個威名遠揚的匈奴戰神其實也不過如此,於是派部將崔鉅業前去,繼續攻擊防守的公孫瓚,結果沒攻下來不說,還在想要撤退的時候被公孫瓚打了個大敗,之後公孫瓚又想乘勝追擊,結果又被袁紹擊敗,倆人打的是有來有回,也算是勢均力敵

就在公孫瓚與袁紹打的你來我往,勢均力敵的時候,此時的劉虞就臨近公孫瓚不遠,劉虞與公孫瓚本來就不合,矛盾頗深,就在這個時候,劉虞眼看着公孫瓚的行事作風,越發的覺得公孫瓚就是個禍害,他這個打法受傷的只能是貧苦百姓,所以想要管管公孫瓚。誰知道公孫瓚不但不聽,還變本加厲的剝削當地百姓,看的劉虞是越看越來氣,越看越覺得公孫瓚就是個禍害,絕對不能留他在禍害世間。

初平四年,劉虞實在是看不下去公孫瓚的所作所爲,於是決定自己出手教訓公孫瓚。可行軍打仗這種事本就是粗魯行徑,玩命的東西哪裏有什麼君子不君子一說。劉虞的士兵本來就不怎麼打仗,缺少戰鬥的經驗,而劉虞又給士兵們下令不準騷擾到當地的百姓,不許損害百姓,這就導致本就不夠熟練的士兵們,打起仗來還處處受限。

最後公孫瓚趁着某一天颳大風的時候,放了把大火,趁着火勢直接殺入了劉虞的兵營。劉虞兵敗後帶着部下北逃至居庸縣,公孫瓚則趁機活捉了劉虞的妻兒回到薊縣,之後還趁着獻帝派使者段訓封賞二人的機會,大肆誣陷劉虞與袁紹謀和反叛,意圖稱帝,並威脅使者段訓斬殺了劉虞以及劉虞的家人妻兒。

公孫瓚在得逞之後,想將劉虞的人頭送到獻帝眼前,後來半路就被劉虞的部下給劫走安葬了。劉虞死後,公孫瓚一時間取得了整個幽州,迎來了他人生的高光時刻,但此時的公孫瓚還是不改往日的賊寇作風,依然是不善待百姓,搜刮民脂民膏,而且性格還非常的睚眥必報。順帶一提,這個時候公孫瓚手下有兩位大將,一個是覺得公孫瓚特別能打,特別符合自己發展的趙雲,另一個則是自己的老同學,前幾年被黃巾軍打的連北都找不到的劉備,但都沒什麼卵用,誰也沒幫上什麼忙不說,最後還都叛變了。

公孫瓚努力平叛成爲割據一方的羣雄,爲何最後引火自焚? 第7張

老天讓其滅亡,必先使其猖狂。沒過多久,公孫瓚的衰敗,就來臨了。

興平二年,劉虞的幾個老部下,鮮于輔、鮮于銀與齊周等人,召集了劉虞生前的兵馬部將,想找公孫瓚報仇。後來他們又聯合了燕國的閻柔素,以及鮮卑、烏丸等衆多兵馬,加在一起湊了有好幾萬人,決定與公孫瓚決一死戰。

他們先是斬殺了公孫瓚的部下鄒丹,之後又與劉和、麴義等人匯合攻打公孫瓚,結果在鮑丘打了公孫瓚個落花流水,斬殺士兵兩萬多人。此戰之後,公孫瓚大勢已去,屢戰屢敗,最後只能逃回易京守在城內,與麴義開始對峙。

就這樣麴義與公孫瓚對峙了一年多的時間之後,麴義實在是等不下去了,軍糧也等沒了,士兵也等誇了,只能帶着大家撤退,哪知公孫瓚趁着敵人要走的這個機會,趁機出城攻擊麴義,還最終將麴義給擊敗了。

之後的打了一輩子仗的公孫瓚,可能是心灰意冷,也可能是打不動了,或是不想打了,他開始造戰壕,堆土丘,築營壘,準備之後自己就躲在最中間,最高的土丘當中,還裝了兩個大鐵門。不僅如此,公孫瓚還不信任身邊的將領隨從,將身邊的人都趕了出去,還下令只要是七歲以上的男的,都不能進來,除了糧食財寶之外,就只有自己的妻妾能與自己共處一室。

不得不說公孫瓚此時的思想行爲真的是十分奇葩,他將自己封印起來,疏遠了自己身邊的所有部將,就連謀臣和親信都疏遠了,也不再打仗了,有什麼命令都靠女人往外喊來傳達,這樣故步自封的將軍,未來會失敗想必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建安三年,袁紹寫信給公孫瓚表示想要與他和解,不跟他打了。但是公孫瓚對於袁紹的書信並沒有半點回應,相反防守的更邪乎了。袁紹見此,看出來公孫瓚是沒有搭裏他的意思,於是乾脆舉兵攻打公孫瓚。這個時候的公孫瓚已經是今時不同往日,在公孫瓚一系列的謎之操作之下,他的部下們早就已經離心離德,無力再戰了。公孫瓚派他的兒子公孫續向黑山的黃巾軍求救,自己則繼續躲在堡壘之內,等待救援。

公孫瓚努力平叛成爲割據一方的羣雄,爲何最後引火自焚? 第8張

建安四年三月,張燕與公孫續率領十萬大軍,打算兵分三路前來拯救公孫瓚。而公孫瓚在得知了自己的兒子和救兵即將趕到的消息之後,派人往外送信,讓公孫續率領騎兵以舉火把爲號,公孫瓚見到信號就從城內與其來個理應外合。

結果沒想到的是,袁紹半道把這封信給劫了,袁紹見信之後決定乾脆將計就計,舉起了火把。這個時候公孫瓚還以爲救兵到了,馬上率兵出擊,沒想到袁紹在外面已經設好了伏兵,就這樣公孫瓚又敗了,慌忙又逃回了城內。

後來袁紹看公孫瓚老躲在這城裏也不出來,再拖延下去怕是援軍如果真的到了,那到時候到底是誰勝誰負可就不好說了,於是袁紹開始命人挖地道,一點一點挖到城內去。公孫瓚一看這袁紹連挖地道都用上了,知道了自己今天怕是沒有活路了,於是乾脆自己點燃了火把,引火自焚了。至此,公孫瓚退出了歷史舞臺。

回顧公孫瓚一生我們發現,公孫瓚或許是一位優秀的武將,但他絕對不是一位優秀的統治者,他的謀略與格局,和其他幾位諸侯相比還是比較一般的,在加上他的性格又比較剛愎自用,狂妄自大,後來甚至開始了故步自封,這些問題更是加速了他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