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爲何“封禪永理”纔是劉備的終極追求,而不是匡扶漢室?

爲何“封禪永理”纔是劉備的終極追求,而不是匡扶漢室?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劉備其實並不想匡扶漢室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一、劉備小時候,家裏有一顆桑樹,長得像極了車轎,劉備跟村裏孩子們玩過家家的時候,自己總是挑皇帝的角色,並且一邊指着桑樹,一邊理直氣壯的對別人說“我爲天子,當乘此車蓋”,常言道“童言無忌”,想必,當時的劉備還沒有發育出“假仁假義”“冠冕堂皇”“口是心非”這一類的猥瑣技能,所以才能夠毫無顧忌的吐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你也許會說,當時的劉備只是一個黃口小兒,還不具備相應的民事或者刑事責任能力,無需爲自己的任何言論承擔任何後果,好罷,但是,請您繼續往下看……

爲何“封禪永理”纔是劉備的終極追求,而不是匡扶漢室?

二、劉備28歲的時候,在涿郡的集市上認識了關羽、張飛,三人一見如故、開懷痛飲,酒過三巡之後,劉關張三人便到桃園中結爲兄弟,這便是彪炳史冊的“桃園三結義”,此後,三人分別陳述自己的理想抱負,關羽的意思是去參軍,平定黃巾暴亂,爲漢朝的封建主義和平化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馬革裹屍在所不惜,張飛的理想自然是“俺也一樣”,此時的劉備輕撫菊花笑而不語,直到關羽急的臉都紅了、張飛急的臉都圓了,劉備才緩緩說道“現今黃巾四起,朝廷兵匱將乏,詔令地方各自招募鄉勇守備,形成地方豪強割據之勢,待黃巾平定之日,誰爲天下之主尚未可盡知也,我等爲何要受制於他人”,劉備的意思是,與其依附他人,不如自己做主,與其打工就業,不如自己創業!就差喊出一句“當今皇帝姓劉,我也姓劉,他坐得皇帝,我坐不得?”

三、如果說前面只是劉備青年時代的血氣方剛所導致的激情犯罪的話,那請看下面這個事實:公元204年左右,劉備因一直沒有子嗣便收了一義子,起名劉封;公元207年,劉備得第二子,起名劉禪;公元210年左右,劉備得第三子,起名劉永;公元215年,劉備得第四子,起名劉理,四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就是“封禪永理”,何意?“封禪”毫無疑問就是“稱帝”,永理就是“永遠治理,把江山代代傳下去”,這難道還不夠明顯嗎,要知道,當時的劉備已進入中年時代,人生觀和價值觀早已完全定型,正是最爲成熟理性的時期,並且,這四個孩子的時間跨度長達11年左右,這再次證明了,自己做皇帝,是劉備一個蓄謀已久的、延續了長達十餘年的陰謀!

爲何“封禪永理”纔是劉備的終極追求,而不是匡扶漢室? 第2張

四、劉備在晚年終於稱帝,但其稱帝后的第一道聖旨是什麼?不是北伐,不是滅曹,而是伐吳,不管諸葛亮和趙雲如何死諫,都無法阻擋劉備伐吳的執着,這是爲何?因爲皇位已到手、夙願已達成,劉備沒有必要再小心翼翼的呵護他所一直標榜的“匡扶漢室”的品牌了,要打誰、要怎麼打,等等這所有的一切,劉備終於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真實意願來了。諸葛亮和趙雲這些真正以“興復漢室”爲己任的理想主義者們這才明白,“匡扶漢室”不過是劉備的方式方法,“封禪永理”纔是劉備的終極追求。

聰明的諸葛亮瞬間明白,自己這些年的奮鬥,竟然只是劉備實現個人稱帝慾望的墊腳石,因此諸葛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再爲劉備獻計獻策,直到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戰死,此後,諸葛亮徹底掌握了蜀漢朝政,他才真正迎來了實現自己“興復漢室”理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