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三國時期,關羽爲什麼視東吳將領爲“江東鼠輩”?

三國時期,關羽爲什麼視東吳將領爲“江東鼠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東吳到底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竟被關羽稱爲“江東鼠輩”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東吳在赤壁之戰後的表現令人大跌眼鏡。孫劉兩家合作打贏赤壁之戰後,便開始了對曹操的戰略反攻,但在這個過程中,兩家表現大相徑庭。劉備一鼓作氣拿下了荊南四郡,後又揮師入川,拿下益州,不久又在漢中之戰大勝曹操,可謂氣勢如虹,關羽作爲劉備手下第一虎將,在襄樊戰役中也是大放異彩,斬龐德,擒于禁,水淹七軍,逼迫曹操幾乎要遷都躲避。而孫權一方呢,先後多次圍攻合肥地區,卻一次次鎩羽而歸,尤其是第二次合肥之戰,孫權的10萬大軍被張遼的800人打的落荒而逃,在這個階段,東吳唯一的收穫是攻取了曹仁的南郡,卻也是在劉備的鼎力協助下才拿下的。

三國時期,關羽爲什麼視東吳將領爲“江東鼠輩”?

第二,湘水之盟後東吳一方的貪婪無度。曹操北撤後,荊州歸屬問題成爲孫劉兩家的重要矛盾,其焦點主要在南郡,孫權口口聲聲讓劉備歸還的也是“南郡”,兩家爲了南郡,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劉備在取得西川之後,做出妥協,以割讓長沙和桂陽兩郡爲代價,留下南郡,孫權同意,荊州糾紛塵埃落定,這就是著名的“湘水之盟”。但是好景不長,貪婪無度的孫權,事後居然再次厚着臉皮索要南郡,並在關羽北伐之際發動了“白衣渡江”。如此貪婪無度而又反覆無常,難怪爲武聖關羽所不齒了。

三國時期,關羽爲什麼視東吳將領爲“江東鼠輩”? 第2張

第三,東吳在孫劉聯盟大背景下的忍耐。赤壁之戰後,曹操雖北撤,但仍是當時中國的第一大勢力,劉備和孫權仍然需要繼續抱團取暖,尤其是兩家的重要謀士諸葛亮、魯肅均不遺餘力地維護孫劉聯盟。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東吳對關羽伸出了一系列的橄欖枝,比如孫權的和親之邀,比如魯肅的過江談判,但是關羽並沒有正確理解,反而認定了這是東吳的懦弱,而後拋出了“江東無英雄”、“東吳全是鼠輩”、“我虎女豈能嫁權子”等偏激言論,孫權礙於抗曹大局一忍再忍,這更是助長了關羽心目中對東吳的蔑視。

三國時期,關羽爲什麼視東吳將領爲“江東鼠輩”? 第3張

第四,關羽內心深處崇尚武力、蔑視智謀。關羽這個人,武功高強,位列“五虎上將”之首,後來被世人稱作“武聖”,但他的問題在於,過於看重武力,卻從骨子裏看不起智謀。關羽能看得起的人,不外乎張飛、趙雲、張遼等人,這些人的共同點就是勇武過人,而像徐庶、諸葛亮初到劉備陣營時,就曾經受過關羽的蔑視。這樣一來,東吳的孫權、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人,均是長於智謀而短於勇武,自然也就入不了關羽的法眼了,至於東吳文化中所盛行的儒雅、儒將等氣質,就更讓關羽嗤之以鼻了。

結語:由此以觀之,關羽視東吳爲“鼠輩”,既有東吳自身“不給力”的原因,也有關羽性格方面的問題,但在本質上,仍是一個主觀問題,歸根結底,是關羽對自己的武力過於自信,繼而看不起東吳的智謀,到最後,關羽偏偏敗在“白衣渡江”這種他所看不起的智謀中,這實在是讓人難以釋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