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大足石刻中五山造像特點有哪些?"五山"摩崖造像介紹

大足石刻中五山造像特點有哪些?"五山"摩崖造像介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知道大足石刻中五山造像特點有哪些嗎?“五山”摩崖造像建成後,除世俗裝絢、培修外,直到十九世紀末至本世紀初年,當地民衆纔在造像區旁增刻觀音、山神、天公地母等少數幾個小龕。現基本上保持了唐、宋時期造像的規模和風貌。

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簡稱"五山")摩崖造像爲代表的大足石刻是中國石窟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藝術中公元九世紀末至十三世紀中葉間中國晚唐景福元年至南宋淳佑十二年最爲壯麗輝煌的一頁。大足石刻始建於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興盛於公元九世紀末至十三世紀中葉,餘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品。

“五山”摩崖造像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好而著稱於世。以集釋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之大成而異於前期石窟。以鮮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在中國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史料,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公元九世紀末至十三世紀中葉間中國石窟藝術風格及民間宗教信仰的重大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有重要貢獻,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替代的歷史、藝術、科學和鑑賞價值。

大足石刻中五山造像特點有哪些?"五山"摩崖造像介紹

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爲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公佈爲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75處,雕像5萬餘尊,銘文10萬餘字。大足石刻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即北山石刻(包括北塔)、寶頂山石刻、南山石刻、石門山石刻和石篆山石刻,亦稱“五山石刻”,我稱之爲“一足五趾”;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4處,即尖山子石刻、舒成岩石刻、妙高山石刻和千佛岩石刻;大足縣文物保護單位66處,有西山石刻、聖水寺石刻、三教寺石刻、青山院石刻、老君廟石刻、半邊廟石刻、七拱橋石刻、普和寺石刻、陳家岩石刻等。“五山”摩崖造像爲代表的大足石刻是中國石窟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藝術中公元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最爲壯麗輝煌的一頁,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