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漢時期,爲什麼有大批中原百姓選擇往北遷徙?

秦漢時期,爲什麼有大批中原百姓選擇往北遷徙?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秦漢是中華大地真正進入統一的兩個王朝,也是中華民族多民族融合的重要時代。那麼爲什麼有大批中原百姓選擇往北遷徙呢?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本站小編一起看下去。

從這兩個王朝開始,中國正式確立了多民族國家體系,民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快速發展,北方的匈奴和中原人士交集增多,民族出現大遷徙的趨勢。

不過按常理來分析,正常的人口遷移,應該是貧窮地區的人向富裕的地域遷移,但在秦漢時期,卻出現了反常的情況。

很多內地人向物質生活條件極度貧乏的北方匈奴的屬地遷徙,這些人中誠然有一部分是被匈奴南下掠奪的俘虜。

但不只是俘虜,其中還有大批中原百姓,也向匈奴一帶北遷,爲何會如此,成爲後世研究的一種奇怪現象。

秦漢時期,匈奴所居住的地域物質貧乏

歷史上,匈奴在中國古代北方草原上以遊牧爲生的勢力強大的民族部落。

秦漢時期,爲什麼有大批中原百姓選擇往北遷徙?

從春秋戰國時代,各個諸侯國就曾經多次與其交手,趙國的名將趙牧就是以防守匈奴而出名,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

爲了防止匈奴南下,就修建萬里長城,以阻擋匈奴以及塞外其他民族從北方高海拔的地方對中原侵襲。

匈奴人以遊牧爲主,因此他們的族人都是騎馬得到好手。

比如秦漢時期著名的的“匈奴騎兵”,就是依仗優越的機動性和戰鬥力,不斷對內地進行騷擾,給秦朝和漢朝造成不少的侵害。

匈奴之所以對秦漢造成如何大的威脅, 不是他們經濟實力有多麼強大,而是他們的騎兵力量比較突出。

實際上,匈奴所處的地方氣候非常惡劣,糧食等生活必需品的產量源十分有限。

當時匈奴所佔據的北方草原與內地相比較,是一個物質條件十分落後的地區。

在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匈奴的貴族和平民都想和漢朝人交易,他們不遠萬里來到長安,用他們的馬匹、牲畜、以及毛皮來換取漢朝衣物、食物、以及武器東西,可見他們生活條件是多麼的艱苦。

而且,匈奴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的民族,他們餵養的牛羊需要,不斷的隨着氣候以及水、草的變化而改變居住的地方。

在這種生活方式下,他們固定的財產並沒有多少。

雖然從現在來看,匈奴當時所處的地方地底下有着巨大的稀有金屬,例如黃金,白銀等資源儲備。

但以當時的條件,匈奴人根本無法將這些東西開採出來,變現爲金錢。

中原地區經濟繁榮,物質充足

秦漢時期,爲什麼有大批中原百姓選擇往北遷徙? 第2張

與匈奴的苦寒生活相比,此時的的“中原地區”生活條件要優越的多,憑藉高度發展的“農耕經濟”,以及完善的社會制度的驅動,中原一帶的經濟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匈奴人的水平。

糧食的富足,也讓手工業等得到長足的發進步,特別是漢朝時期手工業技藝尤爲突出。

可就是在這種條件差距甚大的情況下,還是有很多中原百姓往北方匈奴地區遷移,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在這其中一部分人是在南下侵擾邊境時,俘掠回去充當奴隸的,還有很多百姓則是自願到匈奴的領土居住,而且這些人還佔據了北遷人口中的大部分。

被匈奴掠奪過去的人口,後世的研究者們認爲,匈奴所掠奪的漢族人口,大概有二十萬左右,也有人認爲不到二十萬約十萬人。

但不管多少,這個人口數量與西漢初期的1400多萬相比較,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大部分北遷的人還是自願過去的。

在政治和生活的壓力下,很多人依舊北遷到匈奴領地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成爲中華第一帝之後,爲了防止匈奴部落南下對秦朝進行騷然,也爲了顯示國力的強盛,他讓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對匈奴進行討伐,並收回了被匈奴佔據的套南北一帶,還在這裏設置郡縣,並安排軍人進行防守。

爲了能夠長期的讓軍士可以定居下來,秦始皇不僅讓軍人駐防,還讓他們的家人隨着遷移了過來,使他們可以安心的在邊疆居住,這些中原人就成爲北遷的一份子。

在公元前212年,從麗邑,雲陽分別遷移了五萬家和三萬家到北疆,到公元前211年,又從榆中遷移了三萬家,爲了獎勵這些人,每家都進封了一級爵位。

這些人一般都是將妻兒老小全部帶去,實際上在邊境安家的人要比上報的多得多。

漢朝延續了秦朝的制度,這種將內地百姓遷移到邊境守衛國境的政策也被保留了下來,在開國初年。

因爲經歷長期的戰火侵襲,內地的經濟發展非常不景氣,需要大量的人口來恢復生產,因此這種官方籌辦的移民規模並不大

但隨着漢朝綜合實力的增強,特別經歷文景之治後,漢朝出現了盛世局面。漢朝的皇帝們開始將眼光投向邊境,又將匈奴這個威脅一舉消滅掉的想法。

雄才偉略的漢武帝劉徹登基之後,開始有意的向北疆遷移大量的居民,人數高達140萬人口。

這些遷徙到北方匈奴地區的漢朝百姓,都是漢朝統治者故意安排去守衛邊境的,他們身負守土職責。

另一方面講也是被迫前往,如果不是朝廷強令,估計他們都不遠離開中原的繁華之地。

如何讓這些被迫離開的人在邊境安心的生活下去,漢朝也做了各種優惠措施。

首先對他們生產的糧食,朝廷高價回收,並給他們分配種地所需的耕牛,而且去邊境的人,都賜給了爵位,使他們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並在春夏秋冬根據時節的不同,不斷給他們賞賜,讓他們儘量的減少生活的壓力。

這些措施的實施,都是爲了讓這些百姓能夠守衛漢朝的邊境,以防止匈奴騎兵的入侵。

還有一些純粹憑個人想法,自願北遷的中原百姓,這些人很多都是因爲在中原一帶生活不下去,或者因爲戰爭的頻繁爆發,爲了生存被迫向塞外苦寒之地轉移,也有人爲了尋找失散的親人,而主動到匈奴的領地居住。

在秦朝滅亡的時候,中原大地義軍四起,劉邦和項羽還進行了長時間的爭霸戰鬥,這些戰火都讓百姓流離失所,無法安定的生活。

秦漢時期,爲什麼有大批中原百姓選擇往北遷徙? 第3張

爲了能夠在亂世中苟活下去,他們就開始長途跋涉,遠赴相穩定的匈奴地區,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爲作奸犯科,受到官府的追捕,在內地生存不下去,被迫向匈奴地區逃亡。

秦漢時期百姓之所以往北方的匈奴一帶遷移,絕大不多並不是被那裏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所吸引。

一部分是因爲在戰爭中被俘虜,被迫到匈奴的地方居住,一部分是被朝廷徵調,安排去守衛邊疆,在與匈奴接壤的地方居住,開荒駐地,一方面自養,一方面保衛國家的安全。

還有一些則是在內地受到苛政的壓迫,實在過不下去的窮苦農民。

爲了讓自己的能夠活下去,他們已經不會在乎匈奴那裏的生活條件有多麼的惡劣了,活下去纔是他們唯一的目的。

因此,秦漢時期的中原百姓,因爲各種原因,在被迫或者自願的情況下,去往北方遷移。

之後在匈奴佔據的北方草原居住,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將風俗習慣以及文化傳承開始進行各種交集傳播,最終使北方民族與中原人民在文化、人口、宗教等多方面開始不斷的融合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