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唐朝前期,經濟爲何能繁榮發展?統治者採取哪些政策措施?

唐朝前期,經濟爲何能繁榮發展?統治者採取哪些政策措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中國歷史上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聲譽遠播,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唐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爲“唐人”。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唐朝,留給世人的印象是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的封建王朝,那爲什麼中國古代王朝,最讓人羨慕的是唐朝?究竟唐朝繁榮發展的背後有什麼樣的因素?今天來淺談一下唐朝前期經濟能繁榮發展的原因!

封建王朝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

1,確立政治制度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確立了基本的封建主義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從此以後的2000餘年,古代中國的王朝都沿用此制度,只是在具體的措施上有所不同,因爲這項基本制度包括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和選官用官三個部分。

唐朝前期,經濟爲何能繁榮發展?統治者採取哪些政策措施?

例如秦朝爲了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實行郡縣制和三公九卿制、軍功爵制;西漢實行推恩令和刺史制以及中外朝制度,選拔人員運用察舉制;

唐朝在中央是三省六部制,地方上是節度使,用人方面是推行科舉制。這些制度各自朝代的初期都是非常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

2,安定統一的局面

這一點在每個朝代的初期基本都是具備的,即使有些不定因素,但是面對一個王朝初期的軍事戰鬥力和統治者的能力是不堪一擊的。

所以唐朝經歷隋末的混亂紛爭,唐朝在公元623年,基本完成統一,當天下初定之後,唐朝立馬着手恢復國力。

3,國家各方面政策的實施

即王朝對於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有利於社會各方面發展的舉措和鼓勵方針。唐朝在這些方面的政策,最大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開放和包容,這也是唐朝成爲中國古代史標杆的重要因素。

唐朝前期,經濟爲何能繁榮發展?統治者採取哪些政策措施? 第2張

4,各民族不斷地融合

這一點在漢朝、魏晉南北朝極爲常見,多民族融合首先是可以增加社會勞動力,其次是豐富文化內涵,其三是填充中原漢族所沒有的空白,例如培育戰馬、例如軍事技能等等。

5,生產技術的創新和進步

在中國的歷代王朝,都是以小農經濟爲主,所以農業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是關鍵所在,因此對於這方面技術的研究和突破可以追溯到夏朝之前。

一直到後世幾千年都在不斷地改進,同時農業生產需要水利工程和新的農作物,這些方面都是各代王朝所努力的方向。

6,最後就是百姓的辛勤勞作

在古代的王朝時期,百姓的辛勤勞動極爲關鍵,漢朝的文景之治,史書上說官倉裏的糧食完全吃不完,有些甚至都腐爛了;

例如史料上說隋朝的各地官倉在唐朝接手之後,還能消耗半個世紀!這些如果沒有當時天下千千萬萬的老百姓辛勤付出,不可能有如此富裕!

唐朝前期,經濟爲何能繁榮發展?統治者採取哪些政策措施? 第3張

唐朝前期統治者的主要政策措施

所謂唐朝前期,是指公元618年-公元712年,這近百年時間主要是歷經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武周時期、唐玄宗李隆基等五位君主,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在治國理政的大的方向不會改,但是各自的實際行動上肯定有所不同。

1,唐朝的政治制度

其一,唐朝從隋朝手中奪取政權,但是並沒有推翻隋朝所有的東西,反而繼承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然後在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國家政治體制,確立從中央的三省六部到州縣、再到鄉里的政治制度。

如此形成一套等級森嚴、職責明確的決策及行政機制,這樣可以有力保障國家有序治理和保證朝廷強大的行政能力。

其二,同時延承隋朝的科舉制度進行人才選拔,唐朝的科舉制在選用人才方面基本做到了公平客觀、擇優錄取的原則。

唐朝在隋朝科舉制的基礎上完善了此制度,主要體現就是對於選拔人才的範圍更爲廣泛,隋朝多數還是世家子弟或功勳子弟,而唐朝允許一般地主家子弟和部分得到朝廷認可的農家子弟都可以通過科舉考試參加政權。

這樣做就是告訴天下所有人,只要你才德兼備,朝廷願意給你機會,不管你背景出身,這樣唐朝把自己政權所代表的統治階層給擴大了;同時還可以網羅更多的人才,加強自己的政權統治,又能緩和地主和朝廷的矛盾,使地主階級衷心擁護中央,從而鞏固了統治政權,等於一舉多得,何樂不爲。

通過上述可以看出唐朝首先確立政治制度,其次唐朝前期統治者較爲賢明,大臣多爲盡忠職守之人,如此可以把國家制定的政策給執行到位,所以才能讓唐朝在短短20來年時間就進入貞觀之治的盛世階段。

2,唐朝前期有關經濟發展的政策

首先要立法,只有依法辦事,才能讓國運走得長遠,因此唐朝確立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完備法典-《唐律疏議》,此法典涉及了各個方面,對唐朝社會發展有着重大作用;

其中在《唐律疏議·衛禁律》中專門針對唐朝全境的互市貿易作出法律規定,而且對於國內國外經商者一視同仁。因此在唐朝繁榮又複雜的經商環境下,依然可以有序發展經濟!

其次,在土地政策上實行均田制,這是唐朝前期基本的土地制度,均田制的規定是一般是以每戶的男子授予田地,田地分爲口分田、永業田;

而口分田在人戶的男子滿60歲以後就會收歸國家,同時唐朝對於僧尼寺院、鰥、寡、孤、獨也會有田地授予,基本上是雨露均沾,因此在唐朝前期沒有因爲土地而爆發大的社會問題,所以推動着唐朝經濟持續增長。

唐朝前期,經濟爲何能繁榮發展?統治者採取哪些政策措施? 第4張

其三,對於賦役方面實行租庸調製,這個賦役制度也是唐代前期的賦役制度,而且是以均田制爲基礎。這個制度規定只要是授予了田地的人戶,都要按照人戶口丁來定額繳納賦稅和服徭役。

所謂租庸調,是指每丁每年向國家繳納的定額糧食爲租;若是不服役可以用定額的絹布進行代替稱爲庸;按人丁繳納定量的絹布等則爲調,是爲租庸調。

這個租庸調製度在唐朝前期非常適用,例如“庸”的內容,對於百姓是否服役唐朝並沒有強制要求,反而是二選一,這一點頗講人性,因此可以不用去服徭役,但是要按朝廷規定每人服役的天數,然後每天足額繳納絹布代替服徭役。

那選擇以繳納絹布代替的人,就肯定會努力勞作,這樣纔能有繳納絹布的本錢,因而促使所有人都埋頭苦幹,自然而然社會經濟發展就上去了。

3,唐朝的民族政策

唐朝皇室李氏一族本就是漢族與鮮卑族的融合血脈,所以唐朝對於多民族融合有着先天性的因素;

其次唐朝距離南北朝多民族大融合時期並不遙遠,因此中原地區和少數民族的融洽度還有一定的基礎;

其三,唐朝前期在朝廷中重用少數民族官員。因此唐朝朝廷上下都釋放出開放包容的態度,讓周邊的少數民族都積極踊躍地參與唐朝的經濟建設,推動着唐朝經濟繁榮發展。

4,唐朝前期的農業生產技術的突破和水利工程興建

公元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唐朝實現基本統一,從此開始在往後近百年間,根據史書記載重要的水利工程多達160多項。

例如玉樑渠、絳巖湖、安徽鏡湖、山東竇公渠、山西文水、河北三河、四川彭山、湖南武陵等全國各地都有興建,幫助全國各地灌溉農田,促進全國各地農業生產不斷增長。

同時在開元盛世時還誕生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車和筒車,以及發明新的生產工具-曲轅犁。因此在水利工程的興建和農業生產工具的創新下,不斷推動着唐朝小農經濟的快速向前發展!

唐朝前期,經濟爲何能繁榮發展?統治者採取哪些政策措施? 第5張

5,唐朝初期的外貿政策

在唐朝,外國商人最多的城市有三座,分別是長安、揚州、廣州。公元630年(貞觀四年)來自西域各國的使者朝見李世民。

李世民本着開放包容的態度,準備親自去迎接各國外使,以表唐帝國的大氣和重視,但是大臣魏徵說:“聽任外商往來,與邊民互市,就可以了。待如上賓,反而不好。”

於是唐太宗沒有行動,但是唐朝任由外商在唐國境內自由貿易,互市互利,成爲大唐帝國留給後世的一個重要典範。

唐朝前期經濟發展的深層次原因

前面淺談了唐朝自身的經濟發展的原因,但是唐朝的經濟發展除了自身的原因,深層次的原因即源自隋朝的經濟基礎。

根據史書記載,隋朝隋文帝楊堅統治的後期,隋朝全國上下富裕的不可想象,據說當時國庫裏的金銀珠寶裝不下,都跑到國庫外面來了;而全國各地的糧倉都是滿滿的,在往後幾十年都不用擔憂糧食短缺問題。

而在史書上還實際在貞觀十一年,李世民收到大臣的回報,隋朝留下的糧食等物資夠用唐朝繼續用半個世紀左右。

在古代封建時代,這些物資都是關係整個國力強盛的關鍵東西,由此可見唐朝前期的經濟繁榮發展,離不開隋朝遺饋。

綜上所述,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不是單一的某個人、某個事情就可以促進增長的,而是靠國家全方位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國家經濟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