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唐朝的繁榮發展,是否與隋朝滅亡後留下的經濟基礎有關?

唐朝的繁榮發展,是否與隋朝滅亡後留下的經濟基礎有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唐時期(581年—907年),爲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兩個朝代的合稱,也是中國歷史上強盛的時期之一。兩朝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科技上達到前所未有的發展,隋唐兩朝君主在治國政策與民族思想上較爲開明,也影響了周邊諸國向中國朝貢、學習。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隋朝和唐朝,在現代史學研究領域一直是被一起提到,包括在歷史書籍中也都是隋唐時期,就連影視作品都說隋唐演義!因此隋朝和唐朝被並在一起談論,肯定是有原因,而不是憑空臆造的說法。

所以唐朝滅掉隋朝之後,唐朝究竟獲得了什麼,可以讓唐朝迅速發展起來,並且在較短的時間內走到了中國古代史乃至世界古代史的罕見高度!那是否跟亡隋留下的經濟基礎有關係?

唐朝的繁榮發展,是否與隋朝滅亡後留下的經濟基礎有關?

隋朝時期有怎樣的經濟基礎

根據史書資料記載,說在公元597年(隋朝開皇十七年)的時候,當時隋朝的財政收入多到國庫都裝不下,導致國庫裏的財物都堆積到庫外面了。

這是史書記載,都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那唐朝最後勝利了,也沒有更改這個信息,恰恰可以反映出來隋朝時期的繁榮景象!

那隋朝究竟是有怎樣繁榮的經濟狀況呢?

1,人口和耕地大幅度增長

根據史料數據顯示,隋朝初年總人口是3000萬左右,而到隋朝盛世時的總人口達到4500多萬;而耕地總面積從建國第一年的1900萬頃增長至20年之後的5500萬頃。

這兩個數據都是隋朝實力的真實寫照,其一因爲隋朝的大部分財政收入是靠人口和土地的賦稅;

其二表明隋朝是真的盛世,只有盛世降臨纔會出現人口和耕地的大幅度增長,否則只會是減少或最多持平。

唐朝的繁榮發展,是否與隋朝滅亡後留下的經濟基礎有關? 第2張

2,國家糧倉豐盈

首先是比起建國之初,隋朝在盛世時期多了三個官倉,在長安、洛陽、華州、陝州這四個地方,每個地方都建立多個國家官倉;

其次在整個隋朝全境有很多義倉,而不管是官倉還是義倉都是裝滿的狀態,特別是長安等四地的官倉,每個官倉的糧食少也有數百萬石,多的官倉更是多達上千萬石糧食。

所謂官倉,是指僅供朝廷使用的糧倉;所謂義倉,是備用糧倉,主要防備天災人禍,爲了維護國家統制。

而且根據史書記載,在隋煬帝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隋朝的洛口官倉被瓦崗軍奪取,然後瓦崗軍打開洛口倉,開放糧食任由老百姓取用,史料描述說當時各處流民排隊領糧食幾天幾夜都沒有結束!

可想而知,若是加上隋朝所有糧倉,所擁有的糧食是不敢想象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已是隋朝末年了,經過楊廣各種征伐消耗之後的貯備!如此豐盈的糧食貯備,表明若隋朝不亡的話,盛世局面依然能保持很久!

3,大興土木、修建大規模工程

例如開鑿隋朝大運河、修築馳道、營建東都和江都等這些大型工程,每一項大工程都是等於燒錢了行爲,但是隋朝時期都能在很快的時間內完成,而且都是隋煬帝在位期間建設的。

先不管這些大工程背後給老百姓和國家帶來什麼傷害和損失,就看表面,至少說明隋朝的富有,說明隋朝的國力強盛!

唐朝的繁榮發展,是否與隋朝滅亡後留下的經濟基礎有關? 第3張

4,手工業發達

其中爲最具代表的就是瓷器業、造船業和紡織業。

這三個行業在當時都是屬於在技術層面實現新的突破,特別是後來的隋煬帝楊廣在自己下令開鑿的大運河上浪的時候,直接建造了幾千只船,這些船裏有皇帝坐的龍舟、皇后坐的翔螭、宮妃坐的浮景,還有漾彩、朱鳥、蒼螭、白虎等種類。

雖然爲建造這些貪圖享樂的大船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但是也凸顯了隋朝時期高超的造船技術和隋朝國家財政的富裕。

5,四處征伐

隋煬帝到處與周邊國家打仗,打仗是最燒錢的事情,而隋煬帝經常幹,其中在攻打高句麗時,集結了113萬大軍,加上爲保障後勤得及時,還有近200萬的後勤保障人員,如此龐大的隊伍,要消耗的錢糧是不可估量的!

隋朝留下的基礎對唐朝興盛的作用

1,唐朝經濟的開放包容源於隋朝

說到唐朝繁榮興盛,應該第一時間會想到唐朝的開放和包容,正因爲這樣的態度,讓世界各地諸多國家來到唐朝進行學習或增長見識。

唐朝繼承隋朝的這種開放包容的態度,讓唐朝在政治地位上、經濟實力上、文化水平上、軍事實力上都得到不斷地增強!

其實在隋朝或者是唐朝,一直在大力支持農業發展,也就是說“重農抑商”的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時期一直存在,只是隋朝和唐朝都是既支持農業發展,同樣支持商品經濟發展。

這一點也深深表明隋唐時期的開放與包容,所以唐朝在隋朝的基礎上,繼續推陳出新,推動全面發展,最後讓唐朝成中國古代王朝的一顆璀璨明珠。

唐朝的繁榮發展,是否與隋朝滅亡後留下的經濟基礎有關? 第4張

2,隋朝留下便利的交通網絡

隋煬帝楊廣雖然暴虐但不昏庸,這一點翻看史書資料是可以清楚的,所以楊廣爲了自己享受生活。

爲了帶着一羣嬪妃暢遊隋朝江山,就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建設了一條橫跨南北的大運河,當時隋唐時期號稱“半天下之財富,悉由此路而進”!

所以大運河的開通讓當時南北方交通不便的限制逐漸大幅度降低,讓南北方的各種物產得以大範圍的相互交易、文化風俗則深層次的相互交流。

這樣的南北關係發展,讓南方很多水路的重要碼頭逐漸興盛起新的城市,從而讓原本北方更強的經濟實力促使南方各地也快速發展,最後在唐朝中後期南方的整體經濟實力已然超越北方,成爲唐朝新的經濟重心。

由於生產力的限制,古代人們的生活受多方面的限制,在遼闊的國土之上,南北方的交流非常有限,商品交換十分困難。

3,留下的糧食等物資貯備夠用半個世紀

這句話不是誰憑空臆測,也不是爲了追捧哪個朝代,這是《資治通鑑》史籍中記載的,同時還記載貞觀年間一位唐帝國大臣向李世民彙報說:“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爲國家之用,至今未盡。”

這一年是貞觀十一年,隋朝早在20年前就滅亡了,開創隋朝盛世的隋文帝也已去世33年了,但是到貞觀十一年,隋朝留下的糧食布帛等貯備還能夠繼續使用!

可能會覺得這史書是後人所寫,不可全信。

那另一件發生在1969年的事情,讓人不得不相信擺在眼前的事實,這一年在洛陽挖掘出一座隋朝糧倉—含嘉倉遺址。

唐朝的繁榮發展,是否與隋朝滅亡後留下的經濟基礎有關? 第5張

經過考察驗證,發現此糧倉原本面積應有45萬多平方米,大概有近300糧窖,而在其中有一個糧窖中還有碳化的穀子,估量達50萬斤!

從此處其實至少反映出兩個事情,第一件即看出隋朝的確繁榮富裕;第二件事情也能看出唐朝在隋朝的基礎上繼續繁榮昌盛,所以隋朝留下的一些貯備白白浪費了。

其實還能反映出唐朝統治者的不服輸的性格,寧願隋朝留下的穀子浪費也不願再用,然後勵精圖治證明唐朝比隋朝要更強,想必正因爲這樣的想法,才能讓唐朝在隋朝基礎上持續繁榮發展。

4,唐朝基本沿用隋朝的經濟措施

隋朝爲了經濟發展,修建水渠,統一貨幣,建立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這些都在短短15年時間讓隋朝進入盛世局面,而唐朝建立之後的政治措施,也基本沿用,所以隋朝和唐朝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影響!

5,人才的影響

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除了人口數量、糧食產量、金錢貯備、軍事實力、經濟水平等各方面的發展,還有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即人才的利用。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是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的外甥,因爲李淵的生母與楊堅的皇后獨孤伽羅是親姐妹,同時兩家之間的晚輩還有親戚關係,在此就不贅述了。

講到此事,主要是傳遞一個信息,即因爲兩家關係的原因,唐朝對於隋朝的很多能臣武將並沒有趕盡殺絕,反而收攏重用,例如裴寂、封德彝、宇文士及、裴矩等等。其實這一點再一次表明唐朝開放包容的態度,因此才能深得人心!

唐朝的繁榮發展,是否與隋朝滅亡後留下的經濟基礎有關? 第6張

隋朝對唐朝的文化繁榮發展的影響

首先,文化的發展是離不開繁榮的經濟環境,因爲只有物質生活充足,人們纔會追求精神財富,所以隋朝留下的經濟基礎進行助力,加上唐朝本身的努力發展,從而造就了文化繁榮的有利環境。

同時唐朝又繼承隋朝的開放包容的態度,讓唐朝的文化對於各種外來文化交流也是海納百川,最後促使唐朝出現出一片繁榮的文化盛世。

其次,隋朝時期大力支持教育,而且官府從朝廷中央到地方都建立大量的學校,這樣讓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從而讓文化發展在隋朝得以進步;

同時隋朝開的科舉取士制度,成爲後世1300多年的人才選拔制度,因此唐朝繼承了隋朝的文化政策,讓唐朝的文化水平也繼續繁榮發展,讓唐詩文化流傳千古!

綜上所述,唐朝雖然滅亡隋朝,但只是滅亡隋朝皇室楊家,並沒有把隋朝建立起的有關經濟、文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反而繼續沿用,並且推陳出新,爲唐朝的興盛發達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