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趙光義對宋朝做出哪些貢獻?他對歷史帶來多大的影響呢?

趙光義對宋朝做出哪些貢獻?他對歷史帶來多大的影響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光義,即宋太宗,本名趙匡義,宋太祖趙匡胤之弟,北宋第二位皇帝,在位共21年。在位期間,採取治國馭將方針,明顯地走上了“崇文抑武”的道路,並最終構成爲宋朝“祖宗家法”的重要內容。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中華民族的五千年,經歷輝煌、也經歷風雨、更經歷極其慘痛的教訓,留給後世有太多的經典故事或經典著作或是經典人物,而這五千年當中,備受後人關注其實主要是三大羣體,一是歷朝歷代立下功勳之人,二是歷朝歷代的文學藝術家,三是歷朝歷代的著名帝王!

其中宋朝雖然不是真正大一統的王朝,但是這個朝代在歷史上留下極其深刻的痕跡,特別是開國皇帝和第二位皇帝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千年依然是喜好者的談資!今天主要是探究一下非“涇渭分明”人格的趙光義,作爲宋太宗的作爲及其歷史影響!

趙光義對宋朝做出哪些貢獻?他對歷史帶來多大的影響呢?

爲何說宋太宗趙光義的人格非“涇渭分明”

首先,涇渭分明是什麼含義?在古代有兩條河,一條爲渭河,這條河流的水很清澈;另一條是涇河,這條河則是水比較渾濁;當這兩條水流匯合之後,發現兩條河流的水依然分得很清楚,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區別!

宋太宗趙光義作爲一個備受爭議的君主,從他走上皇位那一刻開始,就很難做到甚至是不可能做到涇渭分明,因爲他是皇帝!

其次,根據歷史記載,趙光義在一次與遼國對戰之後,因爲失敗者導致逃亡之中與大軍走散,在後方的大臣們以爲皇帝已無法歸來。

於是計劃擁護宋太祖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繼位,沒想到計劃還未開始,趙光義突然安全歸來,這個計劃就是無用的,但是趙光義不罷休,還藉機用心理戰術打擊趙德昭,即趙德昭認爲不管失敗與否,都應該犒勞三軍。

但是趙光義只想着自己的皇位,認定是趙德昭要謀奪他的位置,所以直接說等你趙德昭當上皇帝再犒勞三軍不遲!趙德昭隨後回到家自殺而死!從此處就可以看出趙光義爲何當了皇帝就做不到涇渭分明!

其三,作爲皇帝的趙光義,他考慮的事情是關乎大宋存亡的事情,他不會以是非分明爲首要原則,而是誰能幫助他穩固朝政誰就是對的,哪怕這個大臣是一個是非不分之人!因此他首先考慮的是皇權統治和國家利益,而不是去做什麼涇渭分明之人!

趙光義對宋朝做出哪些貢獻?他對歷史帶來多大的影響呢? 第2張

宋太宗趙光義對宋朝做的貢獻

1,完成中原地區的統一

公元960年,大宋王朝在趙匡胤的宣告下成立,但是並不代表宋朝已經統一除遼國以外的區域,反而當時的宋朝只是取代北周,佔領北周的原有地盤,即使趙匡胤到處征戰,也沒有完成中原地區的統一。

直到公元976年之後,宋太宗趙光義先後滅掉五代十國時期留下的殘餘勢力,最終在趙光義手裏實現中原地區的基本統一,真正地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大混亂時代。因此趙光義上位之後爲宋朝做的第一個貢獻就是給大宋百姓一個相對安寧的生活環境,讓大宋王朝完成中原地區統一。

2,爲大宋修築水長城從而抵禦遼國

宋太宗趙光義從公元979年開始一直對遼國發動戰爭,希望奪回戰略要地燕雲十六州,但是最終以失敗告終,面對遼國的騎兵,宋太宗組建的“靜塞軍”也與對方拼殺的不相上下,但是最終因爲戰馬的原因,導致這個戰鬥力爆棚的靜塞軍沒有傳承下去。

因此,面對遼國的騎兵,宋朝只能以守爲攻,而可以修築長城的燕雲十六州不在宋朝手裏,所以只能利用現有的優勢修築防禦工程,經過多番考慮,在當時守將何承矩的提議之下,修建出長達450多公里的水上防禦工程,所以稱之爲水長城!

正因爲宋太宗吸納大臣的建議才能修成這個“水長城”,從而讓北宋有着守禦現有國土的能力,一直保持100多年,這個就是宋太宗爲大宋王朝做出的第二大貢獻!

3,改變諫官制度和登聞鼓制度

第一,所謂諫官制度,其實就是指言官進諫的通道,一個皇帝是否有所作爲,言路的開明是非常重要的體現,皇帝雖然是一言九鼎的存在,也可以一言堂,但是還要聽得進諫言。

因此趙光義在這個方面做出改變,最直接的辦法是提高諫官的官階等級,以表示天子對言路的重視,於是宋太宗將左右補闕改名爲左右司諫,左右拾遺改爲左右正言。

同時,宋太宗對直言進諫的官員都是寬恕爲主,幾乎沒有做出懲罰諫官之事,例如寇準當時還未擔任宰相前,有一次爲了表達自己的想法硬是拉住趙光義,不讓趙光義離開,而趙光義不僅沒有處罰還很欣賞寇準!

趙光義對宋朝做出哪些貢獻?他對歷史帶來多大的影響呢? 第3張

因此趙光義在諫官制度之上做的制度性改變和他自己的身體力行,爲後來宋朝更完善的諫官制度打下堅實基礎!

改革登聞鼓制度,是指宋太宗命令大臣在皇宮禁門處設置一個大鼓,方便有冤屈的臣民可以直接到此地敲鼓鳴冤。

因爲這個“大鼓”鳴冤之後有機會直面皇帝,而宋太宗也特意安排一些時間親自處理這個“大鼓”而來的案件,有一次,一個地方官員竟然狀告開國元勳-曹翰,事後審查證據確鑿,不過宋太宗沒有處死曹翰,念他立下汗馬功勞,只是削去所有官職和榮譽並流放!

4,對科舉制度做進一步完善

自隋朝以後,科舉制度作爲封建王朝最爲重要的選拔人才的通道,而到宋朝,沒有了世家門閥阻攔,完全是看皇帝選誰,所以科舉制度變得更加重要,特別是宋朝形成一個“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對選拔人才更是關鍵。

於是趙光義對科舉制度作出進一步完善舉措:第一,擴大錄取人員名單和範圍,因爲真正人才是少有的,只有多錄取才能發現真正有用之才;

第二,殿試考試後實行糊名制度,即參與殿試考試的進士在交卷之後,他們的姓名都被紙糊住,閱卷官員看不到姓名,這樣避免濫用私權,保證錄取的公平性。

5,鼓勵農業經濟發展

宋太宗在即位後,非常重視農業生產,面對因戰亂四處遊走的流民,多次下詔要他們在一個地方定居,尤其是可以開荒的地方,允許他們在沒有開荒的地方開墾自己的土地,並規定朝廷官方不收他們的租稅,從而讓宋太宗時期的田地比起宋太祖時期要多十七萬多頃。

同時,宋太宗安排官方幫助各地修建水利工程,保證農田的灌溉,極大地促進了宋朝農業經濟的發展。

趙光義對宋朝做出哪些貢獻?他對歷史帶來多大的影響呢? 第4張

宋太宗的所作所爲對歷史有什麼影響

1,北伐失敗導致宋朝一直處在遼國的陰影之下

不可否認,宋太宗趙光義基本統一了中原地區,但是在完成這個任務之後,急於求成,認爲自己是秦皇或是唐太宗在世,非常勇敢地對遼國發起了進攻,而且征伐多年。

但是連續7年都未佔到真正的上風,竟然對自己迷之自信,直接發起北伐總攻,最後以大失敗告終,要不是宋朝建國不久,麾下的軍士有着一定的戰鬥力和不錯的帶兵戰將,恐怕在宋太宗手裏就會實現“南宋”的局面。

因此因爲宋太宗的強行北伐,導致宋朝後來在與兩個人的對峙之中再也沒有佔過真正的優勢,最後是宋真宗簽下屈辱的“澶淵之盟”,每年向遼國奉上“歲幣”和大量財物才能保平安,更是大宋“積貧積弱”的歷史推手之一。

2,進一步確立文官集團的政治地位

宋太宗站在宋太祖的肩膀上對武將集團打壓更狠,讓宋朝的文官集團徹底崛起,而趙光義的做法讓宋朝在軍事上的崛起之路十分困難!

趙光義打壓武將集團的做法:第一是任用親信,這個“親信”大部分是宋太宗當晉王的舊部,其中只有小部分人是真正有才能之人,剩餘的人都是溜鬚拍馬之輩,而讓這些人走上軍隊高位,宋朝的軍隊只能走下坡路;

第二是出征的大將必須攜帶宋太宗趙光義親自制定的作戰計劃,要求到了戰場必須按照他制定的計劃一步一步去對敵作戰;若是遇到特殊變故,必須派人千里奔馳到京城向他做彙報,等他親自作出批示才能行動

在大將身邊安排監軍,這個監軍都是文官擔任,甚至在後來有很多太監擔任,總之唯一任務是監督大將,而且地位在大將之上。如此可笑的行爲,宋朝軍隊怎能成功!

宋朝後來的皇帝在這一點上都是非常孝順,都是延續老祖宗的安排,即使做出改變也是進一步打壓武將集團。

趙光義對宋朝做出哪些貢獻?他對歷史帶來多大的影響呢? 第5張

3,對宋朝經濟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第一,因爲宋太宗的執着北伐,加上宋太宗建立的水長城,讓遼國認識到宋朝雖然戰鬥力不是很強,但也不是遼國能滅的,因此在宋真宗時期纔有基礎簽訂澶淵之盟,否則遼國肯定要滅了宋朝,而不是在兵臨城下之時又選擇和平共處!

正因爲這個帶着恥辱性的澶淵之盟,讓宋朝有着百年的經濟發展時間和環境,從而讓宋朝的經濟繁榮發展。

第二,因爲在軍事上的薄弱,選擇在經濟上強大,而且文官集團也支持經濟發展,從而進一步推動着宋朝經濟向前發展。

綜上所述,宋太宗趙光義作爲一個從登皇位之際就留下謠言之人,加上他後來的所作所爲,讓他只能是一個非“涇渭分明”之人;

雖然他爲宋朝的發展和延續做出一定的貢獻,但是他的所作所爲也讓宋朝形成一個比較極端的政治局面,促使宋朝成爲一個“積貧積弱”的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