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劉禪作爲一國之君,爲何連殺三位重臣?

劉禪作爲一國之君,爲何連殺三位重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禪,即蜀漢懷帝,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國時期蜀漢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劉琰之妻留宿皇宮長達一個月,劉琰休妻子,被殺;李邈上書詆譭諸葛亮,被殺;楊儀口出怨言,下獄後自殺。

劉禪作爲一國之君,爲何在這個特殊時期,連殺幾位大臣,其實是有深意的,這關係到蜀漢最高權利的過渡,我們先看看這幾個人是什麼身份,又是代表着什麼勢力,而劉禪這個皇帝是如何通過殺人而真正掌控蜀漢最高權利的。

先帝劉備座上客——劉琰

其實劉琰並不是劉禪所殺,劉琰的妻子是正月去皇宮,“經月乃出”,大概是過了一個月就出來了,而這時候諸葛亮還在成都,並且不久之後就開始最後一次北伐,從時間上和實際情況分析,他 應該是諸葛亮所殺,但是 意義相差無幾,具體看我們慢慢分析。

劉禪作爲一國之君,爲何連殺三位重臣?

劉琰,蜀漢元勳之一,他是豫州人,也是大漢宗室。

劉備在豫州之時,一窮二白,很多人還不承認劉備的宗室身份,正好有一個儀表不凡,談吐有度的宗親前來投靠,於是劉備將其引爲座上客。

劉琰本身能力其實並不太突出,但是他身份非凡,再加上比較會說,可以作劉備對外的一個形象代表,因此也算地位非凡。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駕崩,留下諸葛亮和李嚴爲輔政大臣。太子劉禪繼位之後,劉琰作爲功勳元老被封爲都鄉侯,兼任衛尉、中軍師、後將軍,僅次於李嚴,不久之後還被升爲車騎將軍。

“車騎將軍”可是真正的重號將軍,在東西兩漢,車騎將軍僅次於大將軍和驃騎將軍,還在衛將軍和前後左右將軍之上。

雖然劉琰這個重號將軍並沒有兵權,只是一個虛位,但是地位之尊貴,非同一般。

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劉琰在蜀漢正營名聲不顯,說明並沒有什麼出色的功績,那他何德何能竊據如此高位呢?

主要是爲了制衡李嚴。

劉禪作爲一國之君,爲何連殺三位重臣? 第2張

衆所周知,劉備臨死之前,留下兩位輔政大臣,除了諸葛亮之外,還有“統管內外軍事”的李嚴。

也就是說,丞相諸葛亮原本只是受命主政,而軍事由李嚴負責,可是,當劉備死後,諸葛亮想要北伐之時,他不可能不收攏兵權 。

當然,爭權是事實,但是並不是說諸葛亮貪權,而是因爲蜀國國力微弱,想要在亂世生存下去,並想更進一步,所有的力量必須握在一起,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果,這也是蜀漢其他大臣以及皇帝默許的根本原因。

爲了掌握兵權,諸葛亮北伐之前,先是將有“統管內外軍事”之先皇遺命的李嚴任命爲“驃騎將軍”,然後又樹立一個傀儡“車騎將軍”,這就將李嚴的地位大大降低了。

明面上給他升官,實際上,卻將其淪爲和一個象徵性的劉琰相提並論,可見明升暗降之意。

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敗,負責糧草運輸的李嚴弄虛作假,劉琰與諸葛亮等人共同上書請求罷黜李嚴,在彈劾諸臣之中,車騎將軍劉琰位列第一。

劉琰這個有名無實的“車騎將軍”不僅制衡了李嚴,同樣被制衡的還有留守漢中近10年,實質上的封疆大吏鎮北將軍魏延。

建興十年(公元232年),劉琰與魏延不和而發生爭吵,受到諸葛亮責備,被遣返成都,但是官位保持不變。

當然這些人因爲對蜀漢的忠心,所以並沒有對諸葛亮統一權利產生太大阻礙,所以劉琰這個虛職也許並沒有起作用。

也正是這些考慮,最終,從來沒有掌握過兵馬,卻又勉強算是宗室的勳貴劉琰一躍成了軍方第二位大佬。

那麼,與諸葛亮在同一年被殺的劉琰是否被“卸磨殺驢”呢?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正月,劉琰的妻子胡氏進宮給太后祝賀新春,過了一個月纔出來。

劉禪作爲一國之君,爲何連殺三位重臣? 第3張

當時蜀漢 有這麼一個傳統,大臣的妻子會入宮給母儀天下的太后拜年。

胡氏長得很漂亮,在皇宮住了一個多月,而皇宮中又有一個年富力強的男人,於是劉琰不免懷疑胡氏是不是與劉禪發生了什麼。

當胡氏回家之後,劉琰就讓手下抽她耳光,還親自用鞋底踩她臉,並將她休了,趕回了孃家。

如果說到這裏都感覺還比較正常的話,接下來的劇情會讓人大跌眼鏡,胡氏竟然去相關部門告了劉琰,劉琰因此被抓,甚至直接被殺了。

十二年正月,琰妻胡氏入賀太后,太后令特留胡氏,經月乃出。胡氏有美色,琰疑其與後主有私,呼五百撾胡,至於以履搏面,而後棄遣。胡具以告言琰,琰坐下獄。有司議曰:“卒非撾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琰竟棄市。自是大臣妻母朝慶遂絕。——《三國志·劉琰傳》

爲什麼說這讓人“大跌眼鏡”呢?

首先,胡氏和劉琰的身份根本沒有可比性。

劉禪作爲一國之君,爲何連殺三位重臣? 第4張

劉琰身爲劉備時期老臣,而胡氏“有美色”,說明她並不是劉琰原妻,大概率是續絃,給這麼一個糟老頭子做續絃,想必也不是出身太大的家族,敢去告狀這麼一個大佬嗎?

其次,哪怕是真的告了,誰敢審理,又有誰敢將其處死?

我覺得劉禪是不會這麼做的,因爲這樣做不僅有“欲蓋彌彰”之嫌,而且會讓更多的老臣寒心。

再看看時間,這一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出征北伐,2月出徵,8月病逝於五丈原。結合胡氏在2月從皇宮出來,然後有了這場鬧劇。

最大的可能是諸葛亮在出徵之前就已經將劉琰殺死,免得後方不穩,並且處死劉琰之後,還取消了大臣在新年給太后拜年的習俗。

諸葛亮這麼做的原因也很簡單:

先主爲何禮遇劉琰,無非是看在同姓宗室的身份上,爲自己“中山靖王之後”找證人。

而劉禪爲什麼給他封高位,是爲了藉助他先帝老臣以及宗室的身份來鞏固權力。

可是劉琰做了什麼?

懷疑劉禪與自己妻子有染,無論是否是真實,都給劉禪留下了不可洗刷的污名,這樣一來,你對得起厚待你的兩位皇帝嗎?

再加上,驃騎將軍李嚴已經被貶爲平民,車騎將軍地位太高,交給這麼一個輕浮之人,實在不妥。

最後,大戰在即,國內怎麼能出現這種玷污皇帝名聲的事情,需要殺雞儆猴!

作繭自縛的楊儀

關於楊儀與魏延的矛盾,我們就不贅述,我們談談楊儀的死亡之路。

劉禪作爲一國之君,爲何連殺三位重臣? 第5張

諸葛亮死時,楊儀是以丞相府長史的身份,與費禕等人一起統率部隊撤退的。

而這個丞相府長史,聽起來並不起眼,可是我們要知道,當時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統領國家一切軍政事務,所以前線最高統帥,沒有什麼大將軍,也沒有什麼車騎將軍,只有丞相。

哪怕是做了近10年的漢中太守、鎮北將軍魏延,都是被封爲丞相司馬,這才能命令他出兵的。

所以說,諸葛亮死後,當時名義上的最高職務就是丞相長史,這纔是楊儀與魏延相爭的底氣。

也正是因爲這個身份,楊儀自以爲自己就是丞相的接班人,在跟魏延鬧翻之後,不顧魏延老臣的身份,竟然令馬岱砍了他的首級不說,還夷了他三族,此舉可謂是囂張至極!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丞相臨死之前,已經給劉禪推薦了蔣琬,因爲諸葛亮也覺得楊儀性情急躁狹隘,不堪重任。

蔣琬是誰?也是丞相府長史,不過他不是參軍長史,而是留府長史,一直留在成都,因此楊儀尚且不知道,自己志在必得的地位其實根本就是鏡花水月。

等楊儀回到成都,發現一切和自己預料的都不一樣,不僅自己沒有得以“繼任丞相”,甚至連已經被封爲“尚書令”的蔣琬都不如,已經失去了話語權。

於是,他跟自以爲有過患難之交的費禕抱怨,說自己要是在丞相死後,帶兵投靠曹魏,怎麼會混到如今的慘狀呢!

誰知道,費禕跟他關係並沒有他以爲的那麼好,將他告發了,於是被貶爲平民。

被貶之後的楊儀依舊不滿,繼續上書表達自己的憤怒,最後被下獄,因而自殺。

劉禪作爲一國之君,爲何連殺三位重臣? 第6張

楊儀之死其實死在自己的囂張妄爲之上,諸葛亮一死,他就敢殺爲蜀漢鎮守漢中十幾年的重臣魏延,還有什麼是他不敢做的?這樣的人一旦身居高位,恐怕比董卓還殘暴吧!

所以,無論是諸葛亮是否真的給劉禪寫了密信,讓蔣琬接替自己,或者他有沒有大發怨氣,有了魏延的先例,朝廷或者說劉禪都不可能讓楊儀身居高位的,這就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口無遮攔的李邈

裴松之評價李邈性格疏狂率直,而他的死也是因爲他的性格。

李邈原本是益州本地人,劉備應劉璋之邀,後來反客爲主,李邈還被任命爲益州從事,也算身居高位。

可是李邈卻並不買賬,他在過年大慶的時候,當衆對劉備譴責:“振威將軍(劉璋)本來以爲與你同爲宗室肺腑,這才相邀,沒想到最後敵人沒能討伐,振威將軍自己卻被滅了!我覺得將軍您此舉是很不合時的!”

李邈眼看要被侍衛拉下去砍頭,還是諸葛亮求情,這才免除一死。

建興六年,第一次北伐失敗,馬謖失街亭,諸葛亮想殺馬謖以振軍威,李邈卻他不要殺,與諸葛亮意見不合,被他遣返,從此不受重用。

諸葛亮死後,後主劉禪穿着白色衣服爲諸葛亮舉行3天的哀悼儀式,沒想到李邈上書,勸告後主,說諸葛亮這樣的權臣,死得好,他死了國家才能安定,君臣一心,百姓也因此而慶祝。

李邈自以爲揣摩出了上意,覺得長期被諸葛亮壓制的劉禪,應該很高興聽到這樣的話,誰知道,劉禪直接將他砍了!

李邈之死,其實也並不一定就是因爲他的率直,我覺得他的口無遮攔,更像是自以爲是。

首先,譴責劉備的時候,他是當着益州所有官員的面,又是新春之喜,劉備剛得益州,殺自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像是邀名。

劉禪作爲一國之君,爲何連殺三位重臣? 第7張

其次,對於馬謖一事,他更是爲了勸而勸,根本不知道諸葛亮殺馬謖,可不僅僅只是因爲敗了一場,而是整個北伐的失敗需要一個承擔者,也是爲下次能繼續北伐,斷了那些反對者的聲音

最後,他自以爲看穿了權臣與皇帝的階級矛盾,其實不過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諸葛亮雖然權力大,但是他並不是貪權,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不過是爲了報答先帝知遇之恩,而劉禪之所以默認諸葛亮的權力,是因爲他了解諸葛亮,絕非霍光、董卓這些權臣。

諸葛亮死後,蜀漢再也沒有丞相,權力牢牢掌握在皇帝劉禪手中,哪怕是投降之後,依舊能“樂不思蜀”,在洛陽安享餘生,這樣的人,政治智慧豈能小覷?

這三位蜀漢大臣之死,其實就是諸葛亮死亡前後,蜀漢政權交接的一個縮影而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