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劉秀與劉邦一樣都是開國之君,爲什麼他沒有大殺功臣呢?

劉秀與劉邦一樣都是開國之君,爲什麼他沒有大殺功臣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劉秀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劉秀和劉邦相隔二百年,一個開創了西漢,一個開創了東漢,劉秀雖說是再造大漢,不過也可視爲開國之君,不過劉秀對待功臣卻沒有像劉邦一樣大肆屠戮,這是爲何呢?

我們先來看兩人的個人經歷。劉邦是個普通的老百姓,中年之後不過是個泗水亭長這種連吏都算不上的基層工作人員,如果不是秦末天下大亂,估計他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劉秀可是漢室宗親,儘管自己祖上因爲酎金失了爵位,可人家是如假包換的漢室宗親,而且少年時期就進入太學學習,如果天下沒有大亂,他哥沒有參與造反,他會朝着他的理想執金吾努力,在官場上奮鬥。劉邦並沒受過儒家教育,一直鄙視儒生,劉秀是儒家學生,崇尚儒學。儒家強調仁者愛人,是反對擅殺的,劉秀從小受的教育也不會讓他屠殺功臣。

輿論背景也不一樣。劉邦當時沒有輿論爲他造勢,可劉秀在很多年前就有了強大的輿論,當時流行讖緯,“劉秀當爲天子”這句話當時傳得很廣,連國師劉歆都改名爲劉秀。不過劉歆膽子也很大,都不怕王莽弄死他,不過人家會忽悠,他說臣應了讖緯,臣忠心大新和陛下,陛下無後顧之憂。你這改名的肯定不能算,劉秀才是真的對應讖緯之人。這樣的話劉邦會害怕別人和他競爭,畢竟自己不是真命天子,劉秀不怕,天下人都知道人家早在幾十年前就被寫在讖書上了。這樣就是你推翻劉邦大家會支持你,劉秀的話支持者就少了,必定沒幾個人願意跟天命作對。

劉秀與劉邦一樣都是開國之君,爲什麼他沒有大殺功臣呢?

和功臣的關係也很重要,劉邦和劉秀兩個人和功臣的關係可不一樣。劉邦也不是功臣都殺,他主要殺的是韓信、彭越、英布,我們就看這三個人和劉邦的關係。韓信原來是劉邦的下屬,可攻克齊國以後,韓信成了諸侯,和劉邦就成爲了合作關係,而且當時是劉邦、項羽、韓信三足鼎立,韓信感念劉邦知遇之恩,最後還是幫了劉邦,可劉邦就不相信他了。彭越和英布一開始和劉邦就是合作關係,英布更是和劉邦一樣的諸侯王,這樣的君臣關係,很難穩定。他們也是不穩定因素,因爲劉邦這個人不是完全能服衆,時間久了,這些人勢必造反,及時自己不想,手下也會有反心,他們很容易被裹挾。

劉秀和他的臣下的關係就不太一樣,他的手下大部分都是下屬,和他不存在競爭關係。劉秀也是一個個消滅了競爭對手統一天下的,劉秀很有自信自己能掌控全局,而且劉秀待人以誠,這樣的話下屬想造反的話也不容易。而且劉秀的功臣裏有他自己的親戚,在古代社會皇親國戚造反的還是少的,尤其是和皇帝關係近的,像西晉的八王之亂和明朝的靖難之役就是罕見的。劉邦的功臣裏他的親戚就樊噲,他還想殺。

劉秀與劉邦一樣都是開國之君,爲什麼他沒有大殺功臣呢? 第2張

軍事能力也不一樣,劉邦是出了名的常敗將軍,打仗基本就沒贏過,都是靠別人才行的。劉秀可不一樣,他軍事能力很強,昆陽大戰劉秀可是以幾千人對抗四十多萬,還有猛獸,這都能打贏,換成劉邦估計早就玩完了。劉邦殺的那些人基本上軍事能力都比他強,而劉秀比他手下都強,劉邦的手下如果造反他肯定歇菜,就算不完蛋,也是很慘烈的戰爭。劉秀可不怕他手下造反,造反他也能平定了。

時勢也不一樣了,劉邦是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崛起的,白手起家。劉秀雖然和白手起家差不多,可大漢必定存在了二百多年,有一定的基礎。人們會認爲王莽是亂臣賊子,同情劉秀,認爲人家是奪回自己的財產,民心是支持的。劉邦的話天下人其實是觀望的,很不穩。這也就造成了劉邦每天當皇帝都覺得不穩當,老覺着有人要造反,時間一長就成迫害妄想症了,他死之前連樊噲都想殺,說明他心智已經不正常了。

劉邦是個很自私的人,逃命的時候嫌車速太慢,把兒子女兒往車下扔,而且不是停車扔的,是車還行駛着就扔了,這就說明他眼裏自己最重要,他老爹和他媳婦被綁架,他竟然和項羽說,咱倆是拜把子兄弟,我爹也就是你爹,你把咱爹殺了分我一碗湯,雖說是謀略,可這話讓誰聽了都覺得這是個涼薄之人。劉秀和他比就要重情多了,雖然他廢了郭皇后,不過人家也沒殺,郭皇后本人也有錯。他從小立志娶陰麗華,成年後也實現了這一夢想,兩人是歷史上的模範帝后。

劉邦當皇帝的時候已經五十多了,而且也受過傷,自己也活不了多久。他和他媳婦呂雉的關係也不是很好,他覺得呂雉會不會依靠大臣謀反,這也是他死前要殺樊噲的原因,樊噲和他是連襟,和呂后關係是最密切的功臣。劉秀當皇帝的時候才30歲,年富力強,短時間是不會考慮身後事的,而且他和老婆關係好,他不會害怕陰麗華勾結別人謀反。劉邦可是拋棄妻子過,劉秀雖然也和陰麗華分開過,還讓原配變小三了,不過人家內心可沒有拋棄這段感情。

劉秀與劉邦一樣都是開國之君,爲什麼他沒有大殺功臣呢? 第3張

還有就是皇帝殺人是會上癮的,如果一開始他不殺人,那他很難養成殺人的習慣,如果殺了人沒人勸諫,殺了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時間一長,他就順手了。千年之後的范仲淹深有體會,還起了個名詞“手滑”,北宋從一開始就控制皇帝殺大臣,如果沒控制,皇帝很容易就殺上癮了。劉邦不僅殺而且殘忍,他把人家彭越剁成了肉醬還分給大家吃,這就很變態了,而且越是這樣,越是有不穩當因素,皇帝就更想殺人,這樣就惡性循環了。

劉邦其實也不懂得帝王術,就是個流氓,因緣際會當了皇帝,他的很多做法就是最原始的作法,而且受秦朝政治的影響,人們做得不對就是殺或者刑,漢朝法律雖然沒秦朝那麼嚴苛,不過在劉邦的意識裏還是按秦朝的思路走的。劉秀的時候大漢已經存在二百多年了,如果當皇帝,怎麼當好皇帝有太多例子可以學。而且漢朝的法律不再嚴苛,更多的是有錢就可以免罪,這樣的話劉秀的意識裏就有了寬恕人的思維。也就是同樣的一個人犯錯了,劉邦會無限地擴大他的罪過,最終殺之而後快,而劉秀則儘可能地想方設法減免他的刑罰。

其實殺不殺功臣,跟皇帝本人的性格也很大。古代皇帝天性涼薄的不少,晉文公和介子推,我一直覺着晉文公就是變態,人家不願意當官你把人家燒死了你去哭,太虛僞了吧。勾踐更是個翻臉無情的君主,一起吃苦可以,那是沒成功,一旦成功就要殺人。劉邦是個自私鬼,你指望他善待功臣,那是不可能的。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對不起別人,所以索性把你們都給殺了。

劉邦的形象到底如何我們不太清楚,因爲現在看到的都是他當皇帝后留下的,劉秀倒是在太學時就有記錄。劉邦看到那些功臣主要是自慚形穢,他覺得自己不行,好像大漢的建立都是別人的功勞,自己沒出啥力,這樣想了以後,殺意也就萌發出來了。劉秀像衆星拱月一樣,不存在覺得自己不如大臣。所以劉邦殺功臣在某種程度上是自卑的體現,別以爲當皇帝就自信了,骨子裏的自卑是改變不了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