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皇帝下令誅九族的時候 古人爲何不選擇逃跑

古代皇帝下令誅九族的時候 古人爲何不選擇逃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古代誅九族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古代“誅九族”是指哪九族?犯人家屬爲何不逃跑?

古裝劇看得多的讀者肯定見過這樣一個場景,就是皇帝揪出造反的黨羽之後,會給他們定下“滿門抄斬,誅九族”的懲罰。按我們慣性思維理解,無非就是殺了犯人全家。其實,誅九族裏的“九族”並不是籠統地指代全家,而是指一些特定的親戚。

古代皇帝下令誅九族的時候 古人爲何不選擇逃跑

此外,除了“誅九族”和“滿門抄斬”外,還有“夷三族”這類的刑罰,而它們有具體代表着哪些親戚呢?

先看九族,《三字經》對九族的解釋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翻譯過來就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還有自己,甚至還包括自己的兒子、孫子還有曾孫與玄孫。往上往下延至4代,不可謂不殘暴。

當然,這是一種說法。歷史上還流傳另一種說法,九族不是指代父宗的九族,而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一共湊齊來的九族。具體是哪幾個呢?父族四是姑姑的子女、姊妹的子女(也就是外甥)、女兒的子女(外孫),還有自己的親生父母、兄弟姐妹,以及親生兒女。母族三即外祖父、外祖母和孃舅,妻族二具體是指岳父岳母。

反正不管是哪一種,其目的都是爲了斬草除根,杜絕後代復仇的一切可能和後患。

古代皇帝下令誅九族的時候 古人爲何不選擇逃跑 第2張

想比誅九族,夷三族就顯得溫和多了,這也是我國最早的株連制刑罰。起源於商朝,比秦朝商鞅變法時期誕生的誅九族還要早了1千多年。

而且,誅殺的範圍也不同,夷三族只針對父、子、孫。往上數的高祖父、曾祖父和祖父,往下數的曾孫和玄孫都可以倖免。不過,不管是誅九族和夷三族,對於滿門抄斬來說,都只能算隔靴搔癢。

顧名思義,滿門抄斬就是殺的一個都不剩。除了犯人的親戚之外,府裏的上班的的僕人、丫鬟、門客、馬伕都要殺掉,一個活口都不留。這種一般是犯了滔天的罪孽纔會如此,譬如叛國和謀權謀朝篡位未遂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滿門抄斬往上其實還有一個刑罰,但古往今來就一個人遭受過,只是個例,應用並不廣泛。這個刑罰就是“誅十族”。所謂十族,就是在九族的基礎上加上犯人所有的朋友和社會關係。能享受如此“殊榮”的竟是一個文人,叫方孝孺,他也是倔強到了極點,給明成祖朱棣氣炸了,才落得如此下場。

古代皇帝下令誅九族的時候 古人爲何不選擇逃跑 第3張

看到這裏,有讀者可能會疑問,既然株連制刑罰如此殘暴無度,那爲什麼沒有人逃跑呢?說白了,不是不想跑,而是跑不掉。畢竟涉及株連制刑罰的案件,都是十分機密的重大案件,審理過程都是祕密進行。一旦敗露,這些罪犯很快就會被隔離控制,完全杜絕了通風報信的機會。等到黨羽和家人反應過來時,他們已成了官兵的階下囚。

此外,古代雖然沒有如今這麼強大的戶籍系統,但是也存在戶籍管理制度的。而那些犯事的官員或是大臣,一經查出,他們家人所有的信息都會單獨製作一本手冊,而其就是專門用來誅族的花名冊。而且,登記在冊的人是不能臨時逃跑,離開戶籍所在地的。

其實,還有一點,就是雖然株連九族,但大部分情況下,並不會真正殺這麼多。因爲古代人口稀缺,尤其在邊疆地區更需要人戍守。於是,皇帝會把一些作案的主要囚犯殺掉,剩下的看上去沒什麼威脅的家屬,都會被流放發配到邊疆。如果這樣那些家屬還要逃跑,那被抓到後只有死路一條。

最後,就算逃掉了,朝廷還是會下通緝令滿大街張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面對高額的賞金,就算皇帝放過犯人,老百姓也不會放過的,除非犯人逃到了國外。不過,以古代的交通情況和人力物力來說,這種概率幾乎爲零。

古代皇帝下令誅九族的時候 古人爲何不選擇逃跑 第4張

所以,要是被“株連九族”,古代這些犯人們是基本不會跑的,第一是沒必要,第二個也是因爲跑不掉。而真正想要擺脫命運,除非能像《水滸傳》裏那樣逼上梁山,成爲草寇,要不然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