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劉備要奪取天下,爲何說憑藉他的實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劉備要奪取天下,爲何說憑藉他的實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劉備要怎樣才能奪取天下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國的君主中,劉備是最得人心的君主。不但在當時,劉備以仁義著稱,他在荊州渡江南撤的時候,有十幾萬百姓甘願和他一起逃亡。就算是在到了後世,在民間依然流傳着他的故事。在宋朝人寫的筆記裏就有記載,當時在茶館聽書的百姓,聽到劉備打了敗仗就很難過,甚至會哭泣。而當聽到劉備打了勝仗,就十分高興,喜笑顏開。我們從這裏也能夠看到大家對劉備的態度。

劉備要奪取天下,爲何說憑藉他的實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可是,雖然我們都希望劉備能夠統一天下,恢復漢室。可是要達成這一目標,劉備也是要具備一定的條件的。在三國之中,劉備的勢力是最弱的一個。如果不講求戰略戰術,劉備是不可能達成他的目標的。

一、劉備、孫權和曹操三者之間的優缺點。

讓我們先看看,劉備爲什麼沒有能夠取得天下?兵法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我們就從這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劉備沒有取得天下的原因。

在伐謀方面。劉備在這個北方的征戰中,我們可以看到,由於劉備的麾下沒有優秀的軍政人才,使得劉備沒有一個基本的戰略方針。在當時的北方勢力中,袁紹有沮授規劃的戰略方針。那就是佔據冀州,統一北方四州,南下爭奪天下。而曹操則有荀彧等人規劃的戰略方針,那就是佔據兗州,奉迎漢獻帝,奉天子以討不臣。我們看劉備則沒有這方面的戰略方針,最後被曹操驅趕到了南方。

直到劉備遇到了諸葛亮,諸葛亮爲他謀劃的《隆中對》才使得劉備有了明確的戰略方針。但是,在這一方面,劉備已經落後曹操和孫權很久了。這當然對劉備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劉備要奪取天下,爲何說憑藉他的實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2張

在伐交方面。我們從劉備的所作所爲來看,劉備在外交上是很拙劣的。當時,劉備爲了顯示自己與曹操的對立,喊出了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口號。他拼命攻擊曹操名爲漢相,實爲漢賊,關閉了和曹操所有的外交渠道。在奪取漢中後,劉備更是自立爲漢中王,和曹操擁立的漢室割斷了聯繫。

而曹操則不同,曹操雖然擁有朝廷的名義,可是我們沒有看到,曹操以朝廷的名義去攻擊哪個勢力。他始終保持着一個原則,那就是你只要承認漢獻帝的朝廷,我就不關閉外交的大門。劉備不和曹操打交道,曹操也不停止對他的外交努力。

而在三國之中,最大限度利用了外交優勢的人就是孫權。他巧妙地利用了劉備和曹操的矛盾,同時和劉備、曹操保持這外交關係。在荊州之戰前,孫權和劉備保持着聯盟狀態,同時又在暗地裏向曹操投降。這就讓孫權擁有了外交的好處,他可以利用外交關係,時而和劉備結盟抗擊曹操,時而和曹操、曹丕聯盟,抗擊劉備。正是外交上的優勢,才使得孫權能夠在曹魏和蜀漢中間遊刃有餘。

再從上來說。劉備的軍隊是在三國中比較精銳的,這是因爲劉備的軍隊融合了整個中國的各個兵種的優點。在劉備的部下,有多年征戰北方的騎兵,有在荊州訓練的水軍,還有在蜀中收編的山地步兵。在這一方面,劉備軍隊的綜合素質要比起曹操、孫權來佔有一定的優勢。

這是因爲,曹操在赤壁之戰的慘敗,使得他失去了水軍,從此曹操就只能面對江漢望洋興嘆。而東吳沒有馬匹,組建不了大規模的騎兵。在陸上作戰中,東吳根本就不是曹魏的對手。所以,劉備的軍隊在水軍上壓制曹操,襄樊之戰就說明了這點。而在陸軍上壓制東吳,關羽膽敢說出吞併東吳的話也是基於這點。

不過,劉備在軍隊構成上佔有優勢,但是他的軍隊也有劣勢,那就是數量太少。劉備的總兵力最多也就在十萬上下。這就造成了陸軍上,劉備的軍隊數量比不過曹操,水軍上,劉備的數量不如孫權。這也給劉備的作戰帶來了影響。

最後從攻城來說。在當時,由於科學技術的落後,城市的防禦戰中,防禦者佔有絕對的優勢。在三國時期,除了使用計謀,或者守城者投降,很少有攻下城的記錄。周瑜攻江陵,在關羽的協助下攻了一年,曹仁撤走纔算攻下。關羽攻襄樊,孫權攻合肥,曹丕攻江陵,都是以失敗告終。從這些表現來說,三國的攻城能力,半斤八兩,不相上下。

二、劉備沒有能夠奪取天下的原因。

我們從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看到劉備沒有奪取天下的原因了。在伐謀上,在當時曹操獨大,孫權和劉備的勢力都相對弱小的情況下,兩個弱小的勢力聯合對抗強大的勢力纔是根本的出路。但是,對於這一點,劉備並沒有清醒的認識。他在赤壁之戰後,根本不顧及孫權的感受,肆無忌憚的發展自己的勢力。這嚴重危害了孫劉聯盟的基礎,造成了孫劉聯盟的破裂。一旦孫劉聯盟破裂,憑劉備個人的實力,是根本不可能打敗曹操,取得天下的。

劉備要奪取天下,爲何說憑藉他的實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3張

正是由於劉備沒有正確的戰略意識,這使得他對孫劉兩家的外交工作掉以輕心。他關閉了和曹操的外交渠道,對孫權的外交還是半心半意,這讓他被孫權玩弄在股掌之上。孫權一方面用孫劉聯盟來迷惑劉備,一方面通過外交得到曹操的支持,在孫權認爲合適的時機,孫權破壞了孫劉聯盟,襲取荊州,擒殺關羽,而這個時候劉備還毫無察覺。

等到了夷陵之戰之前,劉備才意識到外交的重要性。可是,這個時候已經爲時已晚。曹魏已經是曹丕掌權,曹丕根本沒有他父親的謀略。他對劉備十分討厭,根本就關閉了對劉備的外交渠道,轉而支持東吳。這也是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至於說在兵力上,劉備肯定是不如曹操和東吳的總和的。劉備面對孫權和曹魏的聯合,根本就沒有取勝的可能。但是,由於劉備在戰略上的失敗,導致了他戰爭上的失敗,使得他沒有奪取天下。

三、劉備如何才能奪取天下。

劉備要奪取天下,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孫劉聯盟。只有保持孫劉聯盟的狀態,雙方協作,才能在兵力上和曹操對等,而且在兵種上取長補短,壓制住曹操。這是劉備奪取天下唯一正確的戰略,沒有一絲一毫動搖的餘地。

那麼,如何保持孫劉聯盟,就是劉備要面臨的問題。我們知道,劉備和孫權最關鍵的衝突是在荊州的歸屬上。劉備佔有荊州是爲了實現《隆中對》的兩路北伐的作戰計劃。而孫權要佔有荊州,是爲了自己最基本的戰略安全。從這一方面來說,孫權佔有荊州的迫切性,要遠超過劉備。劉備正是忽視了這一切,才造成了孫權破壞聯盟的後果。

所以說,劉備要保有荊州,而且不破壞聯盟,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孫權在其他方向上取得補償,同時牽制住孫權所有的機動兵力。那就是,誘使孫權向淮南發動攻勢,奪取徐州。這一點是可以做到的。在孫權向淮南發動攻擊的時候,關羽在荊州要積極配合,吸引曹軍主力,這樣,孫權一旦突破淮南一線,他就成爲曹操的主要敵人。

在孫權和曹操的殊死拼殺中,肯定爲了得到劉備的援助,不可能再有破壞聯盟之舉。而且,孫權一旦佔據徐州,就如同呂蒙所說的,沒有八九萬人是守不住的。這樣,東吳幾乎全部的機動兵力都投入了徐州,就算是孫權想要破壞聯盟,也是有心無力了。

所以說,劉備要統籌規劃自己的兵力。其實在剛開始,劉備奪取西川的兵力分配是比較恰當的。但是,在龐統死後,劉備急於求成,將荊州主力調入西川,等於是破壞了荊州的平衡。這使得孫權有了武力奪回荊州的心思。如果劉備在荊州留下適當的兵力和將領,配合東吳在淮南的作戰,甚至派關羽出戰合肥,那麼局勢會有根本的改變。

劉備要奪取天下,爲何說憑藉他的實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4張

在外交方面,劉備要採取適當的靈活方式,沒有必要關閉與曹操的外交渠道。這樣,在外交上,劉備也可以利用曹操來威懾孫權。劉備擺出一旦孫權破壞聯盟,就和曹操聯手攻擊孫權的姿態。由於孫權對於曹操腹心的直接威脅要超過劉備,孫權是不敢去嘗試破壞聯盟的。

在保持了孫劉聯盟,將孫權的主力牽制在徐州之後,劉備奪取西川、漢中易如反掌。曹操的主力也被牽制在關東,關中的勢力也會隨之投入劉備的手下,劉備就能夠很順利的將雍州、涼州、益州都收入囊中,這個時候在發動兩路北伐,奪取天下的道路就向劉備敞開了。

結語:

劉備要奪取天下,僅僅憑藉他個人的實力,是不可能成功的。他只有聯合孫權,一起共抗曹操才行。所以,保持孫劉聯盟對劉備奪取天下至關重要,這是劉備奪取天下的保證。

爲了保持孫權聯盟,劉備應該在孫權北伐的時候,全力配合孫權。孫權的實力也有限,不過十萬人馬左右。一旦孫權將主力投入淮南方向,取得突破,佔據徐州。爲了守住徐州,孫權就只得將全部主力都投入其中。這樣,劉備就不必顧忌孫權的攻擊,可以實施自己的方案,奪取西川,進取漢中、雍涼。

這樣一來,劉備在實力得到壯大後,在加上曹操的死亡,曹丕的篡位,劉備就可以利用有利時機進行北伐。這樣,劉備就有可能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