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奪取了漢中之後,劉備是否擁有了恢復漢室的希望?

奪取了漢中之後,劉備是否擁有了恢復漢室的希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漢中之戰後,劉備有了統一天下的實力,可關羽使他的努力付諸東流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看三國的歷史,總是爲劉備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他在兄弟們的幫助下,雖然屢戰屢敗,可是依然毫不氣餒,再次重整旗鼓。最終,在退入荊州後,劉備得到了諸葛亮的輔佐,確立了《隆中對》的戰略方針,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得到了荊州南部四郡的根據地,終於得到了事業騰飛的機會。

奪取了漢中之後,劉備是否擁有了恢復漢室的希望?

劉備在施展政治手腕,從孫權那裏借得南郡後,劉備開始了他人生最輝煌的篇章。他率領軍隊,奪取西川,擁有了穩固的根據地。然後與曹操爭奪漢中,使得曹操首次在劉備手下嚐到了敗績。在劉備實力最強大的時候,他擁有益州、漢中、上庸三郡和荊州一部分,兵力達到十萬人以上。

那麼,劉備擁有這個實力,是否有恢復漢室的希望呢?我們看,這個實力是有希望的。雖然當時的曹操擁有的地盤、人口和兵力都超過了劉備,可是雙方的形勢是不同的。劉備在多年之後,厚積薄發,事業走上了正軌。劉備正處於上升階段,在戰略上處於進攻的態勢,佔據了戰略的主動權。

而曹操則處於疲於奔命的階段。他在漢中的敗績,已經顯示出對大局的失控。曹操內部正處於新舊更替的階段,匡扶漢室的勢力和要求政權變更的勢力,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地步。由於曹操不願意以禪讓的形勢接替漢朝的江山,使得內部的矛盾無法解決。曹操的統治區叛亂四起,戰火連綿。曹操依靠武力鎮壓也無濟於事。

而在軍事上,曹操也陷入頹勢。曹操的兵力雖多,可是能夠統領重兵的將領不多。由於上述的原因,曹操也不敢讓不是自己親族的將領統領重兵。他信任的大將只有夏侯淵、夏侯惇和曹仁幾人。這幾人中,夏侯淵在漢中戰死,夏侯惇病入膏肓,唯一能夠堅持作戰的唯有曹仁。曹操自己的身體也多病多災,沒有大將指揮的軍隊,數量再多也不能發揮作用。

因此,曹操只得在戰略上轉入守勢。他以關中、襄樊和合肥爲防禦據點,來防禦劉備和孫權的進攻。可是這種防禦的穩固性,曹操心知肚明。在襄樊一戰中,曹操的防禦在關羽的進攻下一觸即潰。如果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一起進攻曹操,造成的後果可想而知。可以說,劉備的實力雖然相對曹操要弱小,可是由於攻守易勢,曹操處於層層設防、防不勝防的態勢,形勢對劉備是十分有利的。如果劉備繼續保持這種態勢,就很有可能徹底打敗曹操,恢復漢室江山。

可是,我們也知道,最終的結果並沒有如同我們預料的一樣。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出兵襄樊。關羽利用自己的兵種優勢,借秋雨連綿的氣候條件,利用漢水暴溢之機,水淹七軍,以水軍將於禁、龐德率領的曹軍全部殲滅。在這個時候,關羽威震華夏,逼得曹操考慮遷都來躲避他的鋒芒。

奪取了漢中之後,劉備是否擁有了恢復漢室的希望? 第2張

但是,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孫權趁關羽出兵襄樊,後方空虛的機會,派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了荊州。關羽在撤軍之後,大軍離散,自己也被東吳所擒殺。孫權這一次背信棄義的襲擊,使得劉備失去了荊州的土地、民衆,還丟失了以關羽爲首的一支北伐的主力。這使得劉備元氣大傷,喪失了爭奪天下的能力。

我們可以看到,在關羽北伐襄樊的時候,如果沒有東吳的敗盟,偷襲荊州之舉,曹操的處境是十分危險的。這還只是關羽一支人馬的進攻,如果是劉備全軍的進攻,那局面就會更不相同了。那麼,爲什麼劉備恢復漢室江山的大好形勢,到了關羽北伐襄樊的時候,會突然毀於一旦呢?

這是因爲關羽的北伐是完全違背劉備、諸葛亮已經制訂的《隆中對》計劃的。我們可以看到,在《隆中對》裏,嚴格規定了三個戰略步驟,第一個步驟是跨有荊益,建立穩固的根據地。第二個步驟是加強內部建設,加強對孫權的外交工作,休養生息,等待時機。第三個步驟是在時機到來之時,兵分兩路發動北伐。主力由劉備率領兵出秦川,另一路由一員上將率領兵出宛洛。劉備勢力達到頂點的時候,正是第一個步驟基本完成的時候。

那麼,在第一個戰略步驟完成之後,劉備、諸葛亮就準備進行第二個戰略步驟,那就是進行戰略休整,準備爲最後的決戰,也就是第三個戰略步驟做準備。劉備在西川動員民夫開始基礎建設,就是這個實行這個步驟的表現之一。可是,關羽的兵出襄樊,就完全打亂了劉備、諸葛亮的戰略部署,給劉備的事業帶來了毀滅性的影響。

如果按照《隆中對》的部署,這個時候正是劉備方面進行休整的時期。在漢中之戰中,劉備雖然取得了勝利 ,可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不但西川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程度,人力、物力消耗很大,而且曹軍在撤退的時候將漢中的人口遷移一空。這使得劉備急需要進行休整,恢復元氣。這樣,蜀中的軍隊主力暫時無法遂行較大的戰略軍事行動。所以,劉備依照《隆中對》的計劃轉入了戰略休整階段。

按理說,荊州的關羽也應該遵照《隆中對》的部署,堅守荊州,休整軍隊。並且發揮自己和東吳接壤的條件,做好與孫權的外交工作,爲下一步北伐做準備。可是,關羽卻偏偏在這個時候發動了北伐。

奪取了漢中之後,劉備是否擁有了恢復漢室的希望? 第3張

如果單單從軍事的角度來看,關羽北伐襄樊也是有他的道理的。因爲此時曹操從漢中撤退,主力滯留關中,一時無法撤回。在襄樊地區雖然曹軍比關羽出動的兵力要多,可是他們兵種單一,只是陸軍。而關羽則擁有一支精銳的水軍,在戰場上可以利用漢水分割對方,各個擊破。再加上劉封、孟達佔領了漢水上游的上庸,可以對關羽予以配合。

關羽就算無法擊破曹軍主力,他也可以在水軍的掩護下,先奪取襄陽。然後在長期相持下,如同當年周瑜奪取江陵一樣,逼退曹仁,奪取樊城。這樣,在奪取襄樊後,關羽就控制了襄樊和江陵間幾百裏的縱深地區,再加上長江和漢水兩條與蜀中溝通的交通線,就會立於不敗之地。

可以說,關羽的軍事眼光是十分敏銳的,他一舉抓住了這個稍縱即逝的戰機。可是,他只是從戰術的角度處理了這個問題,卻沒有從戰略角度來看待這個情況。在當時的情況下,關羽的戰略任務是保有荊州,與孫權做好外交工作,奪取襄樊並不是關羽當前急迫的任務。而且,在關羽取得了水淹七軍的勝利後,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即使是曹軍援軍到達,勝利無望的情況下也不撤退,這最終造成了丟失荊州的惡果。

如果關羽有清醒的戰略頭腦,他就會始終將荊州的得失放在第一位。在取得水淹七軍的勝利後,無法打破曹軍的增援,就會回師荊州,保衛自己的根本重地。可是,他本末倒置,最終造成了敗局。

如果我們設想一下,如果關羽遵照《隆中對》的計劃行事,天下將會發生什麼變化。在劉備經過一年的休養生息後,曹操的生命也到了盡頭。曹操一死,諸葛亮所說的天下有變的時機就到來了。由於曹操沒有進行禪讓,他的統治區依然是兩元式統治。當曹操死去的時候,他手下的青州兵就發生了兵變,擊鼓鳴角,自由行動,沒有人敢去制止。可想而知,曹軍的控制區人心不穩,帶來的後果將是一片大亂。

這時,劉備和關羽兩支人馬就可以向曹軍的控制區發起進攻。我們可以想見,一方是養精蓄銳已久的精銳之師,一方是軍心渙散的混亂之師,勝負早已得到了分曉。劉備的軍隊肯定會勢如破竹,諸葛亮所說的百姓食壺漿迎接的場景也會出現。

至於說孫權一方,這個時候呂蒙已經病死,即便是孫權想要襲擊關羽的後方,也派不出大將。他只能配合劉備一方北伐,從曹軍的控制區得到補償。這樣,曹軍一方更是雪上加霜。在進入北方之後,脫離了水網地帶,劉備的主力就顯示出更強的戰鬥力。這樣,劉備會控制更多的地盤,而戰略縱深的增加,使得東吳敗盟的可能性變得更小,即便是東吳敗盟,造成的危害也更小,不可能影響劉備統一天下的大局。

因此,如果按照《隆中對》的步驟來行動,劉備是有可能恢復漢室江山的。只要關羽能夠再耐着性子再熬一年時間,保守荊州不失。那樣,曹操和呂蒙就雙雙離世,劉備等待的統一天下的時機就到來了。可惜關羽沒有戰略頭腦,貪圖戰術上的勝利,最終葬送了劉備統一天下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