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營造法式是誰編制的 營造法式作者

營造法式是誰編制的 營造法式作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營造法式》是宋崇寧二年(110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誡,是李誡在兩浙工匠喻皓《木經》的基礎上編成的。是北宋官方頒佈的一部建築設計、施工的規範書。

 簡介

北宋建國以後百餘年間,大興土木,宮殿、衙署、廟宇、園囿的建造此起彼伏,造型豪華精美,負責工程的大小官吏貪污成風,致使國庫無法應付浩大的開支。因而,建築的各種設計標準、規範和有關材料、施工定額、指標急待制定,以明確房屋建築的等級制度、建築的藝術形式及嚴格的料例功限以杜防貪污盜竊被提到議事日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將作監第一次編成《營造法式》,由皇帝下詔頒行,此書史曰《元祐法式》。

因該書缺乏用材制度,工料太寬,不能防止工程中的各種弊端,所以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又詔李誡重新編修。李誡以他個人10餘年來修建工程之豐富經驗爲基礎,參閱大量文獻和舊有的規章制度,收集工匠講述的各工種操作規程、技術要領及各種建築物構件的形制、加工方法,終於編成流傳至今的這本《營造法式》,於崇寧二年(1103年)刊行全國。

營造法式是誰編制的 營造法式作者

  《營造法式》中的建築結構

 主要內容

全書共計34卷分爲5個部分:釋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圖樣,前面還有“看樣”和目錄各1卷。

看樣主要是說明各種以前的固定數據和做法規定及做法來由,如屋頂曲線的做法。

第1、2卷是《總釋》和《總例》,對文中所出現的各種建築物及構件的名稱、條例、術語做一個規範的詮釋。指出所用詞彙在各個不同時期的確切叫法,以及在本書中所用名稱,統一語彙。

第3卷:壕寨制度、石作制度。

第4、5卷:大木作制度:材、斗栱、昂、鋪作、平坐、樑、闌額、柱、陽馬、棟、柎、椽、檐、舉折

第6至第11卷小木作制度:板門,格子門,烏頭門,軟門,

第12卷雕作制度、旋作制度、鋸作制度、竹作制度

第13卷:瓦作制度、泥作制度

第14卷:彩畫作制度

第15卷:磚作、窯作制度等13個工種的制度,並說明如何按照建築物的等級來選用材料,確定各種構件之間的比例、位置、相互關係。大木作和小木作共佔8卷,其中大木作首先規定了材的用法。大木作的比例和尺寸,均以材作爲基本模數。

16-25卷規定各工種在各種制度下的構件勞動定額和計算方法。

26-28卷規定各工種的用料的定額,和所應達到的質量。

29-34卷規定各工種、做法的平面圖、斷面圖、構件詳圖及各種雕飾與彩畫圖案。

 特點

以材作爲建築度量衡的標準:

“材”在高度上分15“分°”,而10分°規定爲材的厚度。斗栱的兩層栱之間的高度定爲6“分°”,也稱爲“栔”,大木做的一切構件均以“材”、“栔”、“分°”來確定。這種做法早在唐初和佛光寺、南禪寺中運用,只是在文字中明確記錄,這是第一次。到清乾隆十二年(1734)年清工部被頒佈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的鬥口制代替。

靈活

各種制度雖都有嚴格規定,但並沒有限制建築的羣組佈局和尺度控制。可根據具體項目情況,在規定的條例下,可“隨宜加減”。

 傳統做法延續

如側腳、升起的規定,使得整個構架向內傾斜,增加構架的穩定性。

裝飾與結構的統一

對結構構件的詳細規定,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裝飾手法的表現。將裝飾做在結構中,不單獨設置裝飾構件。相比清朝時期的一些純裝飾構件,更具有結構和理性。

嚴格施工管理

全書34卷,用13捲來說明各種用料用途,如此確定勞動定額,及運輸、加工等所耗時間,對於編造預算,施工組織都有嚴格規定。

 意義

《營造法式》在北宋刊行的最現實的意義是嚴格的工料限定。該書是王安石執政期間制訂的各種財政、經濟的有關條例之一,以杜絕腐敗的貪污現象。因此書中以大量篇幅敘述工限和料例。例如對計算勞動定額,首先按四季日的長短分中工(春、秋)、長工(夏)和短工(冬)。工值以中工爲準,長短工各減和增10%,軍工和僱工亦有不同定額。其次,對每一工種的構件,按照等級、大小和質量要求——如運輸遠近距離,水流的順流或逆流,加工的木材的軟硬等,都規定了工值的計算方法。料例部分對於各種材料的消耗都有詳盡而具體的定額。這些規定爲編造預算和施工組織訂出嚴格的標準,既便於生產,也便於檢查,有效地杜絕了土木工程中貪污盜竊之現象。

《營造法式》的現代意義在於它揭示了北宋統治者的宮殿、寺廟、官署、府第等木構建築所使用的方法,使我們能在實物遺存較少的情況下,對當時的建築有非常詳細的瞭解,填補了中國古代建築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通過書中的記述,我們還知道現存建築所不曾保留的、今已不使用的一些建築設備和裝飾,如檐下鋪竹網防鳥雀,室內地面鋪編織的花紋竹蓆,椽頭用雕刻紋樣的圓盤,樑栿用雕刻花紋的木板包裹等。

《營造法式》的崇寧二年刊行本已失傳,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年)曾重刊,但亦未傳世。南宋後期平江府曾重刊,但僅留殘本且經元代修補,常用的版本有1919年朱啓鈐先生在南京江南圖書館發現的丁氏抄本《營造法式》,完整無缺,據以縮小影印,是爲石印小本,次年由商務印書館按原大本影印,是爲石印大本。

1925年陶湘以丁本與《四庫全書》文淵、文溯、文津各本校勘後,按宋殘葉版式和大小刻版印行,是爲陶本。後由商務印書館據陶本縮小影印成《萬有文庫》本,1954年重印爲普及本。

營造法式是誰編制的 營造法式作者 第2張

  營造法式

版本

宋代

崇寧二年欽定李誡重修《營造法式》,崇寧四年刊行於開封府。後世稱爲崇寧刊本。

紹興十五年秦檜妻弟平江府(今蘇州)提舉王喚,重刊《營造法式》。後世的各種抄本版本,全部來源於紹興本。營造法式之得以傳世,王喚功不可沒。平江軍府本後世稱爲紹興刊本。

南宋紹定間平江府本第二次重刊本,稱爲紹定本。

紹興原本現只存殘頁,紹定本現殘存三卷半。

 明代

紹興本明代有多種抄本:

《永樂大典》抄本。

天一閣抄本。

唐順之《稗篇》抄本。

陶宗儀《說郛》抄本

錢謙益絳雲樓抄本

 清代

《四庫全書》本-基本源自明代天一閣抄本,其中缺三十一卷,從《永樂大典》補齊,收入《四庫全書》,分抄文淵閣,文津閣,文溯閣。

明代錢謙益絳雲樓抄本,經傳抄爲密韻樓蔣氏抄本。

述古堂錢曾,獲得明代錢謙益絳雲樓抄本,改稱述古堂抄本,此後輾轉傳抄爲張金吾影抄本、張蓉鏡影抄本,丁丙八千樓本。1907年,江南圖書館收購八千樓藏書,丁丙八千樓抄本也在其中。今歸上海圖書館收藏。

歸安陸心源十萬卷樓抄本

咸豐年南海伍崇曜粵雅堂抄本

近代

1919年朱啓鈐從江南圖書館發現丁丙八千樓抄本。1920年商務印書館發行丁丙八千樓抄本的影印本。

著名藏書家陶湘根據《四庫全書》文淵閣、文津閣、文溯閣抄本、密韻樓蔣氏抄本、丁丙八千樓本相互校勘,仿照紹定本《營造法式》的排版和字體,於1925年刻板刊行,世稱爲仿宋陶湘本。陶湘本《營造法式》以鏤版、圖板精美聞名於世。宋本《營造法式》的彩畫、圖樣,原是線條畫,用文字標以紅、白、大青、二青等色,陶湘本將這些黑白線條畫,按營造法式中標明的色彩,5-11版套印,使圖樣更爲生動。有些圖樣是按紹興古本重繪,而且是先放大鏤版,再縮印宣紙上,因而紋路清晰。圖樣佔陶湘本八冊中四冊。

商務印書館曾多次重版陶湘本,並縮印收入《萬有文庫》JW10043《營造法式》李誡編臺灣商務印書館1956

樑思成《營造法式註釋》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3

李敖主編《中國名著精華全集》26.6《營造法式》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83

中國書局在1989,1995線裝書形式影印陶湘本。

營造法式、李誡撰,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中國書局在2006年出版影印平裝陶湘本上下冊。

中國書局在2006年出版精裝陶湘本1-8冊。

《營造法式》圖樣,上下卷,中國建築出版社,2007,ISBN,978-7-112-09176-8

《營造法式》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李誡撰鄒其昌點校,人民出版社2006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樑思成全集》第七卷《營造法式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