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三徵高句麗是誰贏了 三徵高句麗死了多少人

三徵高句麗是誰贏了 三徵高句麗死了多少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徵高句麗是指隋煬帝楊廣從大業八年(612年)到大業十年(614年),對高句麗進行的三次戰爭,三次隋煬帝都御駕親征。

從五胡亂華到隋朝統一,中國在政治上分裂了將近300年。隋朝滅陳朝的時候,兵分八路,水陸並進,由楊廣任總指揮,一次動員了51萬人。隋朝能再次統一分裂的中國,足以證明隋朝當時的軍事實力非常強大,可以說在軍事上,比周邊的任何國家實力都要強。然而,強大的隋軍,對遼東的高句麗發起了三次征討,幾乎沒有一次成功。那麼,朝鮮半島上的高句麗,在當時的實力到底有多強呢?他爲何能抵禦隋朝軍隊的三番兩次的進攻呢?

三徵高句麗是誰贏了 三徵高句麗死了多少人

  隋朝版圖

 隋朝的軍事實力

隋朝建立之初,沿襲了北周的武裝力量,以及軍隊建制。北周實行的是府兵制,除了由政府控制的府兵制,還有個地方的私人武裝,鄉兵和部曲。隋文帝爲了加強中央集權,將鄉兵和部曲也收編爲國家軍隊。隋朝滅陳朝以後,確立了以均田制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府兵制,隋朝將府兵編入戶貫,實行兵民合一的兵役制度。

國家發生戰爭,府兵被徵召服役,軍人將免除租稅,不過服役時的所需資糧則由士兵個人承擔。根據北周的軍事制度,男子18歲成人並開始服役,60歲免除服役。後來隋文帝將服役年齡提高到了21歲,免服役年齡由60歲,減爲50歲。楊廣即位後,軍人服役年齡由21歲,提高到了22歲,服役年限由原來的1個月減少爲20天。

隋朝府兵的編制在隋文帝時期是12衛府兵分統全國,隋煬帝即位後,發展爲16衛府兵制,其中包括京城的禁衛軍,也包括各地軍府的地方兵。根據《府兵制度考釋》的說法,隋朝時期的常備兵力大約60-70萬之間,如果遇到戰爭可以隨時擴編。隋文帝滅陳時,調集了90行軍總管,動員了51.8萬人的兵力。而隋煬帝第一次征討高句麗,親自領兵左、右各12軍,共113萬人,動員的後勤人員是軍隊的兩倍,可見隋朝的當時兵力可以秒殺周邊任何一個國家。

高句麗的軍事實力

目前我們很難知道高句麗在隋朝時期的真實軍事實力,我翻看了《朝鮮簡史》和《朝鮮通史》沒有發現,公元高句麗軍隊的具體數量是多少。不過從幾次的中原王朝對高句麗的征討來看,高句麗雖然採取的是防禦作戰,但是他們的軍事實力也不弱。當然,我們國內也有學者對高句麗的歷史進行過研究。

根據耿鐵華的《中國高句麗史》考證統計,高句麗滅國前的常備軍隊在60萬人左右。學者楊秀祖在其著作《高句麗軍隊與戰爭研究》一書中,也採納了耿鐵華的觀點:“從高句麗在歷次戰鬥中使用軍隊的數量及高句麗全國人口總數的測算情況看,耿鐵華先生詳細考證了唐太宗時期征討高句麗的歷次戰鬥。結果統計,高句麗全國軍隊數量爲60萬人左右,是具有客觀依據的。”

雖然學者們對於高句麗軍隊的數據也是處於推敲,但是史書當中也記載了歷次戰爭中,高句麗方面派出了多少軍隊。比如,隋煬帝第一次征討高句麗,高句麗方面就派出了30萬的精銳部隊。公元645年,唐太宗圍攻安市城的時候,高句麗寶藏王派遣高延壽和高惠貞兩員大將,率領15萬軍隊去救援安市城。

除了調集15萬援救安市城,高句麗又從國內城和新城調集了4萬人援救遼東城,兩次調遣合計19萬人。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已經過去了30年,高句麗的軍隊數量依然龐大。耿鐵華所說的60萬常備軍隊應該是可靠的,如果高句麗是全民皆兵,那麼60萬隻是保守數據,實際的高句麗軍隊數量可能更加龐大。

隋朝與高句麗的戰爭過程以及結果

公元598年,高句麗聯合靺鞨入侵隋朝邊境。隋文帝楊堅爲了懲罰高句麗,動員了30萬大軍,從陸、海兩路討伐。陸上軍隊剛進入高句麗就遭到對方的頑強的抵抗,隋朝軍隊停滯不前。由於後勤跟不上,軍糧斷絕,病死和餓死的劇增,士氣非常低落。而海上的部隊又遭遇風暴,戰船損毀嚴重,幾乎喪失了戰鬥力,隋文帝只好撤退。

公元612年1月,隋煬帝以高句麗國王不修藩禮,率領113萬,號稱200萬大軍,親征高句麗。據說,人數太多道路都擠滿了,旌旗連綿960裏。前線部隊已經出行40天,最後一波人才開始行動,可見當時的隋朝攻打高句麗是下了血本的。

面對宗主國的百萬大軍,高句麗嬰陽王也不示弱,他任命大臣乙支文德爲總司令,爲抵禦隋朝軍隊,把30萬的精銳部署在各個防線上,並制定了詳細的守城與作戰計劃,舉國上下進入戰備狀態。

三徵高句麗是誰贏了 三徵高句麗死了多少人 第2張

  明影視劇形象:隋煬帝

隋朝軍隊開到遼水邊時,開始搭建浮橋,高句麗軍開始按兵不動。當隋軍快搭好浮橋的時候,高句麗軍突然襲擊。隋軍一些將領跳入水中與高句麗軍決戰,可能不習水戰,隋軍吃了敗仗,只好撤退。隋煬帝只好從另外一個地方搭建浮橋,成功渡河。百萬大軍渡過了河,高句麗軍一下成了手下敗將,隋朝大軍直接逼近遼東城。

遼東城本來屬於中國的轄地,南北朝時期由慕容燕國佔領,後來被高句麗奪了去。按理說,當時隋朝軍隊可以一鼓作氣,打敗高句麗。然而,隋煬帝犯了一個錯誤。他下令全軍,沒有他的命令,不準擅自出擊。由於部隊拉得太長,傳令調度需要很長時間,前線部隊本來,乘勝追擊拿下遼東城。由於耽誤了戰機,遼東城內的高句麗軍加強了防禦,所以,隋朝軍隊持續了5個月也沒有攻下來。

隋朝的陸軍在遼東城受阻,水軍以300艘戰船從山東出發,率先抵達了平壤。由於陸軍未到平壤,水軍糧食缺乏,很快陷入了困境。隋煬帝見遼東城久攻不下,只好避開遼東城,率領30萬大軍直接進攻平壤城。高句麗大將乙支文德採用誘敵深入的策略,先將沿路的百姓疏散,一邊打一邊撤退。隋朝軍隊一路上沒有獲得任何糧食,反而遭到高句麗的軍隊襲擊。到達平壤城時,由於補給跟不上,軍隊幾乎喪失了戰鬥力。

隋煬帝打算撤退,高句麗軍又出其不意的突然襲擊,兩軍在薩水展開激戰。隋朝軍隊開始渡河時,剛渡江到一半時,高句麗軍將隋軍圍困,30萬隋朝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只有2700餘人逃走,高句麗軍大獲全勝,史稱“薩水大捷”。

隋煬帝第一次討伐高句麗遭到失敗,他並沒有死心,爲了挽回敗局。公元613年4月,他不顧大臣們反對,強行徵募士兵,對高句麗發起了第二次征討。第二次征討高句麗,隋煬帝吸取了教訓,先在遼東儲備軍糧,並讓將領自由發揮。這次攻擊的目標還是遼東城,隋軍攻城的時候,使用了飛樓、雲梯、撞車,以及挖地道,連續攻城20餘日沒有攻下。

三徵高句麗是誰贏了 三徵高句麗死了多少人 第3張

  高句麗

隋煬帝命人趕製了一百萬個布袋,並裝滿泥土,堆起來與城牆一樣高,隋軍可以站在土堆上射殺城樓上的守軍。隋煬帝同時還建造了八個輪子的耬(lóu)車,一切準備就緒後,朝廷卻傳來楊素兒子楊玄感叛亂的消息。隋煬帝只好放棄遼東城,而返回大本營。在撤軍的後續部隊還遭到高句麗軍的追擊,數千人被殺,第二次征討高句麗,再次遭遇失敗。

公元614年,第三次對高句麗征討,這也是隋煬帝最後一次征討高句麗。這一次,比前兩次的規模要小,畢竟當時隋朝的國內已經不穩,且征討高句麗的途中還有士兵逃跑。雖然這次規模小,軍心不穩,但是首戰告捷。隋朝將領來護兒在畢奢城擊敗了一支高句麗軍,隋軍立刻向平壤推進。高句麗國王高元懼怕,於是派遣使者向隋軍投降。

隋煬帝下詔撤軍,來護兒認爲是滅高句麗的好時機,想繼續進攻,想抗旨,而將領都聽從隋煬帝的命令只好撤軍。後來,隋煬帝徵召高麗國王高元入朝,被放了鴿子,隋煬帝準備再次討伐高句麗,計劃還沒有成行,隋朝就滅亡了。

從隋煬帝三次征討高句麗來看,高句麗在戰爭當中表現還是很出色的。隋軍征討高句麗最大的弱點在於,隋軍的戰線太長,補給跟不上。上百萬的軍隊,一天的糧食消耗,不是一般國家能夠承受的。只要補給跟不上,長期耗下去,很多人就會餓肚子,所以戰鬥力大減,這是隋軍最大的弱點。

而高句麗之所以,能抵禦隋軍,主要是高句麗的防禦措施做得很好。由於有了遼東城的防禦經驗,30年後唐太宗率領唐軍進攻安市城時,高句麗吸取了經驗,唐太宗也沒能把安市城攻下來。高句麗作爲小國,知道自己的實力遠遠弱於宗主國,如果直接開打,肯定不是對手。而他們採取了靈活的戰術,先加強防守,等對方鬆懈的時候,出其不意的打擊對方,總能獲得很好的效果。

高句麗在當時的軍事實力的確很強,遭遇隋朝的四次攻擊,和唐太宗沉重的打擊,高句麗國力大減,到唐高宗李治時期,最終被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