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高句麗當初只是一個小國 楊廣爲什麼勞師動衆攻打高句麗

高句麗當初只是一個小國 楊廣爲什麼勞師動衆攻打高句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隋朝和高句麗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高句麗只是一個小國,楊廣爲什麼要用百萬大軍去消滅高句麗?甚至打到隋朝滅亡呢?

華夏爲中央之國,在古代,特別是秦漢之後,華夏的君主都以四方鹹服,萬國來朝爲榮。只要國力允許,如有不服者,必發兵攻之。

高句麗當初只是一個小國 楊廣爲什麼勞師動衆攻打高句麗

高句麗建國在漢武帝所置漢四郡的玄菟郡。從立國之時起,就長期處於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隋煬帝登基之後,自然也希望高句麗繼續臣服。高句麗不服,特別是威脅到大隋安全時,對於好大喜功的隋煬帝而言,必然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一、隋煬帝楊廣的驕傲

隋煬帝楊廣,絕不是一個昏庸無能之輩,反而頗具才幹。正因爲有才能,楊廣倒是非常自負。

楊廣自登基之後,就給自己規劃了一個宏大的帝業藍圖,年號都改爲了“大業”,信心十足。而且,楊廣絕對是一個執行力十足的人。他說幹就幹,傾全國之力去實現自己定下的目標。只是,因爲過於急功近利,最後,反而將隋朝拖入了覆滅的深淵。

楊廣年僅二十歲,就掛帥征伐南陳,一舉活捉了陳後主,一統了江南,可謂是一戰成名。

登基之後,楊廣更是不遺餘力的大搞建設,四處征伐,爲實現“大業”的目標,奮鬥不息。

楊廣下旨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造巨型龍舟,修萬里長城和馳道。

如果楊廣有現代經濟學家的頭腦,這些大型工程,都是可以帶動經濟發展的民生工程。

只惋惜了,在楊廣的運作下,這些工程全都成了隋朝百姓的沉重負擔。

不過,這不重要。

在楊廣看來,他正在大步實現自己的宏偉藍圖,而且距離成功是越來越近。此時的楊廣眼中,只有民豐,糧足,國力強盛,還有自以爲的百姓很幸福,根本看不到民間疾苦。

高句麗當初只是一個小國 楊廣爲什麼勞師動衆攻打高句麗 第2張

楊廣的掩耳盜鈴,不利於他做出正確的判斷,反倒是進一步增強了他的自信,更確切地說,應該是自負。

楊廣在大興土木的同時,還宣威四方,東征西討,南征北戰。

隋煬帝收突厥,破契丹,平吐谷渾,威懾西域,迫使高昌王來朝,伊吾吐屯設獻西域之地數千裏。

楊廣下旨,在新得的領土,即現在的青海、新疆等地增設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

隋煬帝將在五胡亂華時期,失去控制的西域地區,重新納入了統治,擴疆數千裏,有足以驕傲的資本。這也讓楊廣更加的自負。

不止如此,他還派兵平林邑(越南南部)、徵流求(臺灣地區)、戰赤土(馬來半島),迫使真臘(柬埔寨)、婆利(馬來半島)、倭國(日本)等紛紛承認隋朝的宗主國地位,遣使入朝,稱臣納貢。

四夷之中諸如室韋等部,朝鮮半島的百濟等國,也紛紛遣使入朝,貢獻方物。

隋朝隨之達到了鼎盛期。

別說是隋煬帝了,不管是誰取得如此成就,也都會驕傲不已,自信心爆棚。

有了如此成就,驕傲的感覺是必須維持的。隋煬帝在決定征伐高句麗之後,不把高句麗“打趴下”,他是一定不會罷手的,除非真的是無能爲力了。

二、高句麗的擴張

就在隋煬帝要實現“國富民強”、“萬國來朝”的盛世藍圖之時,一個莞爾小國高句麗成了最扎眼的那個。

高句麗自立國之後,就不太“老實”,不斷擴張。高句領曾以少勝多,降服過在五胡亂華中盛極一時的鮮卑。雖然,高句麗也數次被攻打,卻如同不死小強一般,次次都能復活,而且,還越發展越強大,最終成了中原王朝的大患。

王莽曾將高句麗置於遼西郡的管轄之下,徵召高句麗士兵,一起攻打匈奴。結果,高句麗士兵消極怠戰,不斷逃跑,惹怒了王莽,將高句麗改爲了下句麗。

高句麗支援不積極,自己擴張卻很積極,趁兩漢交替之際,大肆攻伐周邊部族,搶佔人口、土地。

高句麗當初只是一個小國 楊廣爲什麼勞師動衆攻打高句麗 第3張

東漢建立後,光武帝劉秀曾派兵收復漢四郡中的樂浪郡,暫時遏制了高句麗對中原方向的擴張。

三國魏明帝時期,高句麗差點被魏幽州刺史毋丘儉滅國,王城丸都城被燒。毋丘儉誤以爲高句麗已滅,才讓高句麗殘部得以喘息。

五胡亂華時期,高句麗趁中原王朝無暇顧及之時,以朝鮮半島北部爲依託,大肆向遼東攻伐,將漢四郡全部納入了囊中。

高句麗的擴張,引起了與之接壤的五胡十六國中前燕的不滿。

名義上臣服東晉的前燕太祖慕容皝派兵侵入高句麗,焚燬了高句麗的王宮,復建的王城也再次被夷爲了平地。

高句麗重修王城,慕容皝聞訊,再次派鮮卑大軍將之夷爲平地。那個慘呀!

之後,位於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也趁火打劫,襲擊高句麗的最大城市平壤(原漢樂浪郡治所),還殺死了高句麗的國王。太慘了!

慘敗之後,高句麗開始吸取教訓,向中原學習,進行律法、教育和大軍改革,讓高句麗重新走向了強盛。

向強者學習,也可以很快變強,果然是不變的定律。

高句麗在中原方向,戰後燕,並扶余,吞靺鞨、契丹;而在朝鮮半島,大敗百濟,瓦解伽倻,收服新羅,完成了朝鮮半島暫時鬆散的一統。

在南北朝時的北魏一統中國北方時,高句麗已經發展成了一個足以和北魏抗衡的王朝,達到了全盛期。

強盛的高句麗,危機到了南北朝之後,隋朝邊疆的安全,是隋朝必須解決的。

三、大隋和高句麗的初次交鋒

隋朝建立之後,隋文帝楊堅已經開始要求周邊國家臣服,尊隋朝爲宗主國。

高句麗自恃強盛,“治兵積穀,爲守拒之策”,準備跟隋朝決一雌雄。

隋文帝楊堅相比隋煬帝楊廣而言,要成熟很多。高句麗雖未表示臣服,隋文帝還要忙於隋朝建設,並未在意。

可是,高句麗竟然聯合靺鞨先發制人,突然襲擊了隋朝在遼西的軍事重鎮營州。

隋朝剛剛脫胎於五胡,邊軍戰鬥力十足,“營州總管韋衝擊走之”,直接將高句麗來襲的大軍給打了回去。

高句麗此舉徹底激怒了隋文帝楊堅,派水陸大軍30萬攻打高句麗。

高句麗當初只是一個小國 楊廣爲什麼勞師動衆攻打高句麗 第4張

只能說,高句麗的運氣太好。適逢連綿大雨,導致陸上的隋朝大軍缺糧,瘟疫爆發;而海上的隋軍又遭遇了大風,船隻沉沒。不得已,兩路大軍還未跟高句麗交戰,就被迫撤退,死傷十之八九。

隋文帝出兵,雖然沒有交戰,卻嚇壞了高句麗,很快上表稱臣。上表中,高句麗王很謙卑的自稱“遼東糞土”。

隋文帝在高句麗臣服之後,雖然待之如初,但在隋朝君臣心中,高句麗卻成了深深插入肌膚中的一根毒刺,是必取之而後快的。

四、隋煬帝三徵高句麗

高句麗雖然在隋文帝時期,已經表示臣服,但是,還是依舊的傲慢,“籓禮頗闕(通缺)”,缺乏對宗主國必要的尊重。

這對於好大喜功,自信心已經爆棚的隋煬帝而言,是不可容忍的。這也是隋煬帝不惜傾全國之力,集結百萬大軍,征伐高句麗的主要原因。

只是,楊廣的好大喜功,帶來了不可預料的結果,最終引發了隋朝的大崩潰。

原本,征伐高句麗根本不需要動用那麼多大軍,只需要調集精銳大軍一二十萬,仿效當年衛青、霍去病攻打匈奴,對高句麗進行持續性的高精度、強力打擊即可。隋軍有強大的國力做後盾,慢慢蠶食高句麗,必能成功。

可是,隋煬帝楊廣跟他大搞建設一樣,急躁了。

按照《隋書》的記載,楊廣一徵高句麗,竟然徵發了“總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將士),號二百萬,其餽運者(運送糧食、裝備)倍之。”

楊廣甚至將朝廷都搬到了前線,讓朝廷的大部分官員隨行。

一下調動三百餘萬人,即使是在管理、調度能力超強的現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要說隋朝了。

而隋煬帝在臨陣指揮時,又犯了兩個致命錯誤。

一是不允許將領輕兵掩襲,孤軍獨戰。隋軍之間必須相互通報,而且都要得到隋煬帝的允許,纔可以行動,嚴重影響作戰效率。

二是隋煬帝下令以收降、安撫爲主,縱兵進攻爲輔。這讓高句麗士兵在抵擋不住時就請降,而前線的隋軍只能停止進攻。高句麗士兵則趁機休整、固防,出爾反爾,繼續跟隋軍作戰。隋煬帝一直執迷不悟,致使隋軍的攻城戰一直沒有什麼進展。

這種情況下,隋軍只有失敗的份。而第一次徵高句麗失敗,隋軍還給高句麗留下了大量的物資、軍械,反而增強了高句麗的實力。

第二次遠征高句麗,則因爲楊玄感叛亂,隋煬帝還未怎麼作戰,就因爲軍心不穩,被迫撤軍。結果,又將堆積如山的物資、裝備留給了高句麗。

到第三次徵高句麗時,隋朝士兵早已無心作戰,逃亡者無數。此時,隋朝內部,也已大亂,民變不斷。

讓人預料不到的是,高句麗這次竟然主動請降了。原來,高句麗經過了隋朝前兩次的征伐,也早已困頓不堪,無力再戰。特別是第二次遠征時,隋朝大將來護兒還曾攻破了平壤城,雖然最後還是被趕了出來,卻給高句麗人帶去了深深的恐懼。這次,來護兒仍舊率一支隋軍直逼平壤,可嚇壞了高句麗王高元,只能以假降騙隋朝退兵。

楊廣聽說高句麗主動請降,很是高興,竟然下令班師還朝了。

實際上,如果楊廣再堅持一下,命報仇心切的來護兒繼續進攻。有了前次攻入平壤的經驗、教訓,這次來護兒肯定能拿下平壤,那麼高句麗很可能就被楊廣滅了。

惋惜的是,楊廣被騙了,等他準備再次組織攻打高句麗時,卻因爲隋朝內部的戰亂,再也沒能成行。最後,隋煬帝只能避居江都,靠對外部信息的不聞不問來安慰和麻痹自己,最終,死於江都兵變。

而隋朝,也最終亡於隋煬帝的好大喜功。

五、唐代最終蠶食了高句麗

唐太宗李世民時期,曾先後兩次進攻高句麗。

第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雖然被阻於安市城,卻收復了大片的遼東土地,斬殺了大量高句麗精銳士兵。

第二次,唐太宗聽取了羣臣的建議,並未御駕親征。他派李績、牛進達、李海岸、薛萬徹等唐代將領,率領數量不多,卻靈活、精幹的唐代大軍,不斷襲擾高句麗,讓高句麗疲於應付,無法正常進行農業生產。

李績等人打仗,就跟當年衛青、霍去病打匈奴一樣,取勝後,劫掠、焚燒,然後,退兵休整。之後,再去,再回。士兵有了戰利品,打仗也更賣力。

而被高句麗長期壓迫的百濟、新羅,也配合唐代大軍,趁機漁利,不斷蠶食高句麗的城池。

高句麗王被折騰到無奈,只好派兒子入唐代謝罪。

唐太宗則顯示了大國君主的風範,該接待的接待,不過,該打的,還是要繼續打的。這就是成熟君主所具備的特質。

高句麗當初只是一個小國 楊廣爲什麼勞師動衆攻打高句麗 第5張

楊廣相比他爹楊堅和他的後輩唐太宗李世民,的確還是缺少了一些必須的素質。

做事,多數時候,比的就是耐心,就是矢志不移,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決心和勇氣。至於仁慈,那是在達到戰爭目的,決出勝負之後,纔會有的施恩。

像楊廣那樣的舉動,完全是本末倒置。

到了唐高宗時期,沿用了唐太宗時期的戰略。

自654年開始,唐代持續不斷的派兵對高句麗進行打擊,高句麗的國力則不斷被消耗。直到668年,唐代纔算徹底平定了高句麗。

唐高宗時期,唐代派出進攻高句麗的大軍,最多的一次也不過水陸軍十萬。以唐代的國力和疆域,完全可以支撐起這樣規模的戰爭,而不給百姓帶來過重的負擔,直到將高句麗的國力消耗殆盡。

隋煬帝楊廣,如果能夠耐心一點,只派遣少量的精銳部隊,駐紮遼東,以進攻代替防守,不斷的襲擾高句麗,那麼,不但可以解決邊患,還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發展生產,安撫百姓。此時,隋朝還真有可能不會那麼快滅亡。

這就像當年韓國人鄭國跑到秦國,遊說秦始皇修鄭國渠一樣,雖然消耗了秦國大量的國力,大不了暫緩對外攻伐就可以了。而修好了鄭國渠,卻可以大大提高秦國的農業生產力。

只惋惜,隋煬帝楊廣過於自負了,最終不但害了自己,還害了萬千百姓,也將隋朝給徹底葬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