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爲何無馬和羊?

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爲何無馬和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是一幅舉世聞名的現實主義風俗畫卷。千餘年來,此畫聲名顯赫,廣受青睞,它不僅僅是一件偉大的現實主義繪畫藝術珍品,同時也爲我們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業、手工業、民俗、建築、交通工具等詳實形象的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歷史文獻價值。其豐富的思想內涵、獨特的審美視角、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都使其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被奉爲經典之作。

《清明上河圖》採用傳統的中國畫長卷形式,使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衆多的景物統一納入富於變化的畫面中,作品中塑造了五百多位衣着不同、神情各異的人物。而且人物都有自己的活動,極富獨特個性的藝術審美情趣,整幅作品構圖美觀精緻,非常注重節律感與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的運用皆很巧妙。

據齊藤謙所撰《拙堂文話?卷八》統計,《清明上河圖》上共有各色人物1659人,動物209頭(只),比古典小說《三國演義》 (1195人)、 《紅樓夢》 (975人)、 《水滸傳》 (785人)中任何一部描繪的人物都要多。

但令人奇怪的是,在包羅萬象的《清明上河圖》上,卻缺少了兩種市井常見動物———馬和羊。需要體現馬匹的地方,總是用毛驢和黃牛代替。

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爲何無馬和羊?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這個問題涉及到當時政治軍事層面:北宋是典型的民富國窮,開國皇帝趙匡胤在立國之初,就奠定了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帝國之外北方的那些軍事力量,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中原早就垂涎欲滴。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着。於是,趙匡胤不得不加緊對戰備物資的控制。馬和羊,即名列其中。馬匹,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羊皮則要製作營帳、軍服。歷史學家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遼史》說得很清楚:與宋互市時馬與羊不許出境。同時也提及遼與金決戰時不失去戰馬之來源關係極爲重大。這限制馬匹南下的禁令,也可以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上看出:畫幅上,開封之大車都用黃牛水牛拖拉,可見當時馬匹在民間極其缺少。馬匹原來也可以在華中繁殖,但受當時和當地農業經濟的限制,其耗費極難維持,而且在耕作地區所育馬匹一般較爲低劣。”

古代名畫,大都有一定的寓意。那麼《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與“上河”是什麼含義呢?

有關專家學者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清明”二字考證後,得出三種觀點:一,“清明節之意”;二,“清明坊之意”;三,即“清明盛世之意”。許多專家學者對於《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有着諸多的解釋與爭論。

《清明上河圖》中的“上河”又是指什麼含義呢?長期以來一些專家學者對“上河”二字的含義也有諸多解釋。關於“上河”的含義主要有幾種觀點:有專家學者認爲“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專家學者認爲“上河”是 “逆水行舟”之意;也有專家學者認爲“上河”即“上墳之意”;還有專家學者認爲“上河”即“趕集上街之意”。

當年,張擇端完成這幅歌頌太平盛世歷史長卷後,首先將它呈獻宋徽宗。宋徽宗因者。 作爲中國歷史上書畫大家的宋徽宗酷愛此畫,用他著名的“瘦金體”書法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鈐上了雙龍小印(今佚)。

這件享譽古今中外的傳世傑作,在問世以後的800多年裏,曾被無數收藏家和鑑賞家把玩欣賞,是後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飄零,幾經戰火,歷盡劫難……它曾經五次進入宮廷,四次被盜出宮,歷經劫難,演繹出許多傳奇故事,令人感慨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