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漢匈之間能維持長期和平 是王昭君的功勞嗎

漢匈之間能維持長期和平 是王昭君的功勞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昭君出塞的故事婦孺皆知,講的是一個叫王昭君的美女,通過漢朝和親嫁給匈奴單于,最終給漢匈兩國帶來數十年和平。在民間傳說中,這一歷史事實更是被美化,王昭君簡直成了拯救漢朝的神女,似乎漢朝沒有王昭君就會亡國滅種。

不可否認,王昭君出塞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漢匈雙方的友好交流,但她能起到的作用是否有民間傳說的那麼大,卻是要打個大大的問號。漢朝在昭君出塞前,並非沒有與匈奴和親的經歷,而每次和親都只能換取極其短暫的和平,匈奴鐵騎依舊長驅直入,燒殺擄虐漢朝邊境地區。

漢匈之間能維持長期和平 是王昭君的功勞嗎

漢朝自高祖劉邦白登山之圍到漢武帝初期,都一直堅定不移地執行和親政策,除了必要的防守以外,從未對匈奴有任何的冒犯。但匈奴背信棄義完全不理會漢朝的善意,依然侵略漢朝邊境,尤其在劉邦去世後,屍骨未寒,匈奴冒頓單于更是甚囂塵上,甚至給守寡的呂后寫了封極爲輕薄的信:

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我冒頓雖然是個土鱉,但也想到繁華的中原來玩耍(即侵略漢朝)。最近聽說呂妹妹死了老公,正好,我現在也是個光棍,要不咱們湊合着一起過算了吧。

作爲堂堂漢朝太后,卻遭受匈奴單于如此輕薄,呂雉心中的羞愧與憤怒可想而知。但呂后最終還是強忍怒火,原因很簡單,漢朝當時打不過匈奴,只能忍辱負重、韜光養晦,於是低聲下氣地給冒頓回信:呂妹妹我年紀大了,模樣也變得有點對不起觀衆,可不值得單于掛念,讓我陪您過下半輩子不是侮辱您嗎?

如此屈尊給匈奴回信還不算,呂雉又給冒頓送了許多禮品,和親政策依然堅定不移地執行。然而這並沒有什麼用,等待漢文帝時,匈奴更加張揚跋扈,常常擄掠漢朝邊民,動輒上萬,似乎和親政策不僅沒有給漢匈帶來和平,反倒滋長了匈奴的盛氣。

漢匈之間能維持長期和平 是王昭君的功勞嗎 第2張

漢文帝十四年,匈奴甚至以十四萬大軍殺入漢朝邊境。十四萬大軍是什麼概念,匈奴在強盛的冒頓時期號稱控弦之士三十萬,十四萬軍隊相當於盛時匈奴一半的兵力。如此大軍壓境,很顯然不止單純的燒殺搶掠那麼簡單,漢文帝因此幾乎就要御駕親征,幸得薄太后勸阻才作罷,但也派出數路大軍反抗匈奴。

由此可見,漢朝的和親政策,雖然避免了漢匈大戰,但確實沒有帶來兩國和平。那爲什麼漢元帝時期的昭君出塞,卻能夠讓兩國結下長達半個世紀的友誼呢?難道僅因爲王昭君的個人魅力比其他參與和親的女子出衆?

事實恐怕不是這樣。對待匈奴這樣的遊牧民族,一味地妥協,是不可能得到和平的。和平,只能靠戰爭爭取,戰場上都拿不回的東西,想靠區區一女子拿回,這無異於癡人說夢。在此也提醒那些所謂的鴿派外交家,如果在國際交往中覺得自己特吃得開,各國領導人都給你幾分薄面,也許並不是因爲你的外交手段有多高明,而是在你身後有一支百戰雄師——中國人民解放軍。

昭君出塞爲什麼能取得成功,這與當時漢匈兩國的實力有關。自漢武帝即位,漢朝國力空前強盛,“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憑藉如此強盛的國力,漢武帝發動對匈奴的反擊戰爭,名將衛青霍去病屢次大敗匈奴,收復河西之地,匈奴遠徙,漠南無王庭。

漢匈之間能維持長期和平 是王昭君的功勞嗎 第3張

在抗擊匈奴期間,漢武帝又開闢絲綢之路,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聯繫,以達到孤立匈奴的目的。匈奴自經過漢朝打擊,從此一蹶不振,後來國內又開始鬧矛盾,致使匈奴國一分爲五,五單于並立。五個單于哥們之間也不團結,彼此相攻,加上連年自然災害,這又使得匈奴更爲衰敗。其中有一個叫呼韓邪的單于,被他的單于兄弟們揍得鼻青臉腫,實在受不了了,竟然逃到漢朝來,朝見當時的天子漢宣帝,甘當漢朝的小弟。

而這位呼韓邪單于,正是王昭君的老公。也就是說,昭君出塞所嫁的匈奴單于,就是這位倒黴透頂的呼韓邪單于。

當時的呼韓邪單于絕對沒有實力與漢朝相鬥,他是匈奴內部鬥爭的失敗者,是個向漢朝求救的難民。這也就意味着,漢元帝時期派王昭君和親,與漢初和親的意義完全不同,後者是討好匈奴,請求匈奴不要侵略漢朝,而前者僅僅是羈縻,給你點甜頭,讓你高高興興地做漢朝的小弟。這也就是昭君出塞爲什麼成功的原因。

昭君出塞能開啓漢匈長達數十年的和平,並不是王昭君本身能力特別突出,而是匈奴被漢朝打殘後,落魄的呼韓邪單于本來就不敢再與漢朝開戰了。否則,區區一和親女子能左右匈奴帝國的對外政策?你如果真那樣以爲,只能說明你太天真。史書上說王昭君嫁到匈奴後,勸匈奴單于不要攻打漢朝,難道之前和親的女子就沒有勸過?爲什麼單于視若罔聞?很簡單,因爲之前的漢朝好欺負。

呼韓邪單于自投漢後,漢朝大加賞賜,又出兵助他控制匈奴舊境,得到的便宜可不少。這期間嚴格來說,漢朝與匈奴並非完全和平,只是與呼韓邪單于所部(南匈奴)和平而已,漢朝與匈奴別部仍有交戰,比如與呼韓邪單于的哥哥郅支單于(北匈奴單于)。

漢匈之間能維持長期和平 是王昭君的功勞嗎 第4張

這位叫郅支單于的哥們當年把弟弟呼韓邪揍得很慘,使呼韓邪不得不投奔漢朝,向漢天子稱臣。其實,郅支單于這位仁兄也不傻,知道不是漢朝的對手,看到弟弟呼韓邪做了漢朝小弟,更擔心兩者合力攻打他,於是送兒子到漢朝做人質,並反過來給漢朝送禮。只是因爲漢朝不怎麼待見他,而他又不敢和漢朝翻臉,才被迫遷徙到西域撒野。可惜的是,漢朝當時太強大了,容不下這頭猛獸,名將陳湯在未請示朝廷的情況下,出兵把他滅了。之後上書天下,寫下了那句令中國人自豪的名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朝消滅郅支單于,雖然不是殺雞儆猴,但這在客觀上無疑對呼韓邪單于有警示作用,如此強大的郅支單于尚且都被漢朝輕而易舉地消滅,他呼韓邪單于要敢作死,漢朝分分鐘可以讓他成爲下一個郅支單于。因此,呼韓邪單于更加不敢背叛漢朝,更加死心塌地地做漢朝的小弟。

漢匈之間數十年和平,不能否認沒有王昭君的貢獻,但更得益於漢朝軍事上的勝利,得益於漢朝英明的羈縻政策,更應該感謝的是漢武帝,是衛青、霍去病、陳湯那樣的抗匈名將。民間所傳的昭君出塞,只是一個被民間美化後的美麗故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