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卡普政變塞克特 卡普政變歷史

卡普政變塞克特 卡普政變歷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卡普政變,全稱叫做卡普-呂特維茲政變,是一場企圖推翻魏瑪共和國的政變,導火線是魏瑪政府簽署凡爾賽條約,發生時間1920年3月13日。

卡普政變塞克特 卡普政變歷史

1919年初,正規軍德國國防軍大約有350,000人,當中250,000人更加入自由軍團的不同組織。但根據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的軍隊人數最多爲100,000人。因此,政府需要遣散自由軍團。

1920年3月,政府下令解散Marinebrigade Ehrhardt。它的領導人拒絕從命,向柏林國防軍司令瓦爾特·馮·呂特維茲(Walther von Lüttwitz)將軍求援,希望爭取他支持。呂特維茲其實在1918至19年負責組織自由軍團,又是熱情的君主主義者,因此要求總統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和國防部長古斯塔夫·諾斯克停止裁軍計劃。艾伯特拒絕後,呂特維茲就下令Marinebrigade Ehrhardt 進駐柏林。這支軍隊在3月13日佔領柏林——因此,呂特維茲是策動政變的首腦。然而,政變的名義領袖是沃爾夫岡·卡普——來自東普魯士、62歲的公務員和熱情民族主義者。

其後,諾斯克下令正規軍鎮壓政變,但是遇到阻礙。陸軍領導人漢斯·馮·塞克特將軍告訴他:“國防軍不打國防軍。”塞克特不支持政變,但也不打算鎮壓它。魏瑪政府被迫放棄柏林,逃到斯圖加特,然後號召德國工人以大罷工對抗政變。很多工人蔘與罷工,令國家陷入癱瘓,政變自是失敗。卡普和呂特維茲逃到瑞典。

魏瑪共和國能夠在1920年逃過一劫,是因爲工人階級願意支援政府;而且,大部分自由軍團的將領都不支持政變,也許是認爲政變不合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