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解密:宋代時候的孩子能夠拿到多少的壓歲錢?

解密:宋代時候的孩子能夠拿到多少的壓歲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朋友最關心的一個話題都是壓歲錢。在講這個話題之前,我想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陸游。一說陸游,相信大家都能想起來他寫的一首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首詩是陸游晚年寫的。陸游的晚年比較悲壯,比較苦悶,但是他小時候卻過得很開心。

陸游的家庭條件非常優越。他爺爺叫陸佃,做過禮部侍郎,相當於教育部副部長,而且還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包拯的好朋友;他爸爸叫陸宰,做過轉運副使,相當於副省長兼財政廳廳長,而且還宋朝最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的學生;他有一個舅姥爺,名叫晁補之,是蘇東坡的學生。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少游、張明道、晁補之。陸游的媽媽跟李清照一樣,是個才女,會寫詩會填詞,非常欣賞秦觀秦少游,所以給兒子取名叫陸游,字務觀。什麼是務觀?就是要像秦觀學習,長大了務必要成爲秦觀那樣的大作家。後來陸游爲什麼能成名成家?爲什麼能寫出那麼多優美的詩歌?跟他這麼好的家庭條件其實是有很大關係的。

說到這兒我要插一句:大家千萬不要誤會我的意思,以爲我之所以隆重介紹陸游的家世,是想說明只有豪門子弟才能出人頭地。我沒有這個意思。

解密:宋代時候的孩子能夠拿到多少的壓歲錢?

當然,我們所熟悉的宋朝名人,像包拯啊、蘇軾啊、歐陽修啊、黃庭堅啊、王安石啊、李清照啊,如果你仔細研究他們的家世,幾乎全是官二代或者富二代。包拯的爸爸包令儀是虞部員外郎,相當於廳局級幹部;歐陽修的爺爺是南唐大臣,雖然他爸爸死得早,但他媽媽是大家閨秀,出身名門望族,知書達禮懂教育;黃庭堅的爸爸也死得很早,但他跟着舅舅長大,他舅舅是個市長;蘇軾的爸爸雖然大器晚成,沒當過什麼大官,但他經濟條件好,在四川眉山是個地主;王安石的爸爸王益是江寧通判,相當於南京市副市長;李清照就更不用說了,爸爸李格非是著名作家,寫過《洛陽名園記》,她公爹趙挺之是參知政事,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

宋朝的科舉考試非常公平,一是實行糊名考試,不容易作弊;二是無論貴賤都能參加,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照樣可以考舉人考進士。從理論上說,平民子弟出人頭地的應該很多很多,可是我用四年時間讀完了《宋史》,發現能進入《宋史·列傳》的平民子弟寥寥無幾,絕大多數大臣的上一代就是大臣;絕大多數詩人的上一代就是詩人,一脈相承,薪火相傳,這種現象讓咱們平民子弟看了之後簡直會感到絕望。

但是大家千萬不要絕望。大臣的孩子爲什麼更容易成爲大臣?詩人的孩子爲什麼更容易成爲詩人?這裏面是有道理的。什麼道理?就是人家孩子接受的教育要遠遠超過平民的孩子。現在我們一聽到“官二代”這個詞,就會想到高俅的兒子高衙內,不學無術,欺男霸女,開車撞了人,先把自己老爹亮出來:“我爸是李剛!”其實這只是個別現象。在宋朝,官員比平民更加重視教育,從小就教孩子認字、讀詩,給孩子請最好的家教。就拿陸游來說吧,他爸爸在他四歲時就教他認字,在他六歲時就教他寫詩,而且還把著名詞人曾幾請到家裏教陸游寫作文,後來又請了一位音樂家教陸游練琴。普通老百姓有這個條件嗎?肯定沒有。即使有這個條件,也沒有這個理念。

我覺得教育理念比經濟條件還要重要,對孩子有耐心,注重言傳身教,從小開拓孩子的視野、格局,讓孩子快樂、自信、有愛心,即使不花很多錢把孩子送到貴族學校,一樣能讓他變成一個了不起的人。換句話說,平民子弟照樣能出人頭地,關鍵是看咱們做家長的有沒有這個教育能力。

好了,一說到教育就把話扯遠了,咱們接着說陸游的故事。

陸游有一個姨媽,也是個才女,嫁給了吳越國王的後代子孫。這個姨媽的婆婆更加了不起,她是宋仁宗的第十個女兒秦國公主,也是宋朝歷史上壽命最長的一位公主,活了八十六歲。秦國公主從北宋一直活到南宋,陸游出生以後,這個老公主還很健康。陸游六歲那一年,過年的時候,去姨媽家裏走親戚,見到了他姨媽的婆婆,也就是這個秦國公主。公主一瞧,這小孩虎頭虎腦很可愛,就跟陸游聊天,陸游問一答十,反應敏捷,還給老太太拜年。老太太高興壞了,給陸游發紅包。發的什麼紅包呢?“餅茶一銙,隨年金錢一百二十文。”

大家注意,說到這兒,終於跟壓歲錢扯上關係了。餅茶一銙,餅茶就是小茶磚,銙就是皮帶扣,餅茶一銙,就是像皮帶扣那麼大的一塊小茶磚。個頭很小,但那可是貢茶,是皇帝送給老公主的禮物,老公主又把它送給了陸游;隨年金錢一百二十文,就是說一百二十枚小金幣串成一大串,掛到陸游的脖子裏,給陸游當壓歲錢。

解密:宋代時候的孩子能夠拿到多少的壓歲錢? 第2張

大家注意這個數字:隨年金錢一百二十文。老公主爲什麼要給陸游一百二十文,而不是一百文、二百文或者四十文五十文呢?這裏面蘊含着一個好口彩:“吃百二。”福建的朋友一定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所謂吃百二,就是祝你活到一百二十歲。老公主發給陸游一百二十枚小金幣,意思就是祝陸游健健康康,長命百歲,一直活到一百二十歲。

宋朝人過年,在除夕那天晚上,一定會把一百二十文銅錢串在一起,做一個大大的銅錢項鍊,放在孩子的牀頭上,讓孩子大年初一戴到脖子裏。

自家父母給孩子的壓歲錢是一百二十文,如果孩子去別人家拜年,是不是也能拿到這麼多壓歲錢呢?一般不是。陸游去姨媽家走親戚,給老公主拜年,之所以能拿一百二十文壓歲錢,主要是因爲老公主特別喜歡陸游,並且這個老太太特別有錢,所以出手大方,不光給得多,而且給的還是金幣。普通人家哪有金幣?都是銅錢嘛!

宋朝老百姓給別人家的孩子發壓歲錢,一般都是按年齡來發。比如說小明今年七歲,他去小強家拜年,小強的爸爸會給他七文銅錢;小強今年九歲,如果他去小明家拜年,小明的爸爸會給他九文銅錢。也就是說,宋朝壓歲錢主要是跟着小朋友年齡走的,所以宋朝人管壓歲錢不叫壓歲錢,叫“隨年錢”。什麼是“隨年”?就是跟着年齡走啊。

現在小朋友只有在過年時候才能領到壓歲錢,宋朝的小朋友卻能領兩次,一次是過年的時候,還有一次是過冬至的時候。

我這本書《在宋朝過的那些年》第二章就是講冬至。宋朝人非常重視冬至,其隆重程度幾乎不亞於過年。宋朝人過年放七天假(當然,到了南宋就改成五天假期了),過冬至也是放七天假,都是大黃金週。宋朝人過年要守歲,過冬至也要守歲,冬至守歲叫“守冬”,也就是在冬至的前一天晚上一夜不睡,一直熬到冬至到來。宋朝有一句諺語:“守冬爺長命,守歲娘長命。”爺就是爸爸,小朋友在冬至守歲能讓爸爸長壽,在新年守歲能讓媽媽長壽。

宋朝的小朋友過冬至除了守歲,還要“饋冬”,也就是在冬至那天早上端着一大盤子禮物去鄰居和親戚朋友家裏饋送,比如說送一碗餃子啦、送幾個蘋果啦、送兩塊年糕啦,送到親戚朋友家裏去。人家收到禮物,就要給小朋友壓歲錢,給多少呢?還是根據年齡,你五歲就給五文,你八歲就給八文,跟過年時的壓歲錢完全一樣。

銅錢的購買力並不算高。宋仁宗在位的時候,一文銅錢的購買力就相當於現在的五毛錢。一個十歲的孩子去饋冬,人家給他十文壓歲錢,摺合人民幣才五塊錢,所以說跟現在相比,宋朝小朋友的壓歲錢實在是有點兒少。不過宋朝人的親戚朋友關係網比現在大得多,除了叔叔大爺姑姑姨媽這些近親,還有很多很多在今天看來七杆子都打不着的遠親,親戚多了,壓歲錢也能積少成多,小朋友勤快一些,嘴甜一些,拜年的次數多一些,最後一樣能變成小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