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宋徽宗趙佶是怎樣導致“靖康之恥”的?與道士有關

宋徽宗趙佶是怎樣導致“靖康之恥”的?與道士有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有名的風流天子宋徽宗趙佶是宋神宗的十一子,即位前封端王。

宋神宗剛駕崩那會兒,羣臣議立新君,宰相章惇並不贊成立端王的,他的理由是:“端王輕挑,不可以君天下!”章惇說趙佶性情輕佻,到底有沒有根據呢?元末明初陶宗儀編著的《書史會要》上說:“徽宗行草正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讚歎其“筆法追勁,意度天成,非可以陳跡求也。”能自創一派書法字體,稱得上是書法界的一代宗師。難得的是,書法之外,琴、棋、詩、詞、賦、畫,趙佶同樣玩得出彩,樣樣精妙,尤其是畫,更是超凡入聖。宋人鄧椿所著的《畫繼》記趙佶畫《筠莊縱鶴圖》“閒暇之格,清迥之姿,寓於縑素之上,各極其妙。”

有人會說,這隻能說明趙佶多才多藝,能是輕佻的表現嗎?別急,趙佶是書畫多才多藝,但這同時也說明了他在登位前是一個渾身充滿了文藝氣質的小青年。這樣的小青年,如果沒有人看着、管着,加以約束,進行教育引導,就會走入一條歧途,成爲一個高級的文藝流氓。很不幸,少年趙佶身邊就缺少了管教他的人。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趙佶有一個長輩,名叫王詵,是英宗朝的駙馬爺,娶神宗的妹妹魏國大長公主爲妻,此人能書畫屬文,工於琴棋,所作詞音調諧美,語言清麗,情致纏綿,是趙佶的偶像。偶像爲人放蕩,品行不端,經常虐待公主,爲此,宋神宗氣得吃不下飯,先後兩次將他黜貶。

宋徽宗趙佶是怎樣導致“靖康之恥”的?與道士有關

這樣的人,趙佶還視他爲自己的人生導師,學習他、模仿他,經常向他請教。王詵也很喜歡這位小外甥,有問必答,有求必教,除了指點琴棋書畫,也悉心培養聲色犬馬各方面的技能,讓趙佶全面發展,各學科齊頭並進。他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積極開闢第二課堂活動:帶趙佶小朋友去光顧京城最有名的妓館——擷芳樓,將自己的牀上功夫傾囊相授。王詵比趙佶足足大了四十歲,能夠這樣坦誠相等,實在令人感動啊。有了熱心教父的循循善誘,趙佶進步很快,經常在紅燈區出沒,家裏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興起之際,趙佶還喜歡把心愛的妓女喬裝打扮帶入王府,長期據爲己有。所以,章惇說趙佶性情輕佻,並不是空穴來風。

現在,趙佶當政,章惇的好日子就到頭了。其實,趙佶並不恨章惇。章惇先被貶爲雷州司戶,後又貶爲舒州團練副使,死於任上。“死之日,羣妾分爭金帛,停屍數日,無人在側,爲鼠食其一指。”他的四個兒子連登科第,卻“訖無顯者”。不但章惇,連司馬光、文彥博、蘇軾等人均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判決。在朝廷上大行其道的是類似蔡京、王黼、童貫、朱勔、李彥、樑師成、高俅、楊戩、蔡攸之流的奸邪小人。南宋王明清的《揮麈錄》中記載有這樣一件小事:蘇東坡身邊有一個文史小祕書,筆札頗工。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東坡先生從翰林侍讀學士外調到中山府,考慮到隨行隊伍太過龐大,就將這個小祕書免費送給了任同知樞密院事的曾布,而曾布自己的祕書也已經很多了,人滿爲患,難以安置,就婉言謝絕。

東坡先生只好把該小祕書轉手送給了駙馬爺王詵。事有湊巧,一天,王詵在殿廬待班,遇上了趙佶。文藝小青年趙佶特別自戀,隨身攜帶一面小鏡子,時不時就掏出來照照,一雙小眼睛梳理尤其抒情,可是,他突然發現自己鬢角的毛髮不齊整,天啊!這可怎麼辦?他向王詵提出借個篦子刀修修。按理說,這個篦子刀跟梳子、鏡子是同一類物件,一般人都不會隨身帶,難道王詵會帶在身上?趙佶知道他會,因爲王詵是個老文藝青年。趙佶說:“今天忘了帶篦刀,想借你的來用用。”鐺鐺鐺鐺!王詵果然變戲法一樣,掏出了一把做工精緻的篦子刀。

趙佶接過一看,讚道:“這把刀子尺寸適中,質地優良,線條流暢、式樣可愛,精緻卻不失大方,飄逸中又透出一種淡淡的憂傷,堪稱篦刀中的上品,好。”王詵微微一笑,道:“實不相瞞,這個篦子刀我一共打造了兩把,另一把還沒用過,你要喜歡,回頭我派人送到府上。”“好,先此謝過。”晚上,王詵就派蘇東坡送來的小祕書將篦刀帶到端王府去。趙佶在園中踢毬,閃打騰挪,花樣百出。小祕書就叉腰站在旁邊觀看,“睥睨不已”。趙佶踢着踢着,慢慢覺察了這兩道異樣的目光,便停了下來,問道:“小樣,難道你會踢?”“略懂。”小祕書答道。於是趙佶熱情地邀請小祕書一起對踢,小祕書舒展渾身解數,將毬踢得如鰾膠粘在腳上一般,驚喜得趙佶合不攏嘴,派人傳話給王詵:“蓖刀和送刀的人,我都收下了,謝謝。”

宋徽宗趙佶是怎樣導致“靖康之恥”的?與道士有關 第2張

故事說到這兒,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了,這個小祕書的名字叫高俅。在《水滸傳》中,高俅被寫成了個“浮浪破落戶子弟”,街頭小混混,幫閒小潑皮,他往端王府送的不是蓖刀,而是一對羊脂玉做的鎮紙獅子。很顯然,《水滸傳》裏面的情節就是由這個故事來的。而這個故事卻是真實的。因爲《揮麈錄》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名叫是曾紆,曾紆的父親就是故事裏出現過的曾布。不過,在正史中,有關高俅的記載很少,《宋史》根本沒有爲他立傳,對他的歷史評價也含糊其詞,《揮麈錄》上只是說“逾月,王登寶位。

上優寵之,眷渥其甚厚”,“數年間建節,循至使相,遍歷三衙者二十年,領殿前司職事,自俅始也。”建節即封節度使,也就是現在的大軍區司令,是武將一身追求的最崇高榮譽;所謂使相,按照宋朝制度,只有親王、樞密使、留守、節度使而兼門下侍中、中書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者才稱爲使相。“三衙”則是宋朝掌管禁衛軍的機構,爲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由建節到使相,高俅可謂位高爵顯!而在短短二十年的時間裏,他又把國防部長、京城的衛戍司令、步兵總司令、騎兵總司令當了個遍,讓滿朝文武瞠目結舌!而他之前不過一個小小的小文祕!很多人對高俅的升遷提出了異議。趙佶的回答是:“人家升遷了你們就眼熱,回去練好踢球的腳法再眼熱!”(“汝曹爭如彼好腳跡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