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本篤會修道院 本篤會修士

本篤會修道院 本篤會修士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篤會,天主教的一個隱修會,又譯作本尼狄克派,由意大利人聖本篤所創,地點是在意大利中部卡西諾山,創立時間是在529年。

本篤會修道院 本篤會修士

本篤會(Benedictines ),又稱本尼狄克派,是羅馬天主教隱修會之一。是遵循聖本尼狄克(努爾西亞的)(Benedict of Nursia,St)所制訂的規章的各個獨立隱修院的聯合組織。修士和修女多爲學者和教師,繼羅馬帝國衰落之後,在保存古代學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聖本篤(Saint Benedict of Nursia,480年-547年),又譯聖本狄尼克,意大利天主教教士、聖徒,本篤會的創建者。他被譽爲西方修道院制度的創立者,於1220年被封爲聖徒。是天主教會重要聖人之一。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聖號即來源於他。他經常與《元素論》作者聖安東尼奧一起供奉,侍候於聖保羅左右。左手持十字架,右手持《修院聖規》,神情悲憫,呈慈悲相。當時的羅馬帝國政治黑暗,宗教紛爭,聖本篤便退居到一座小村莊的聖堂,潛修典籍,長達數年之久。後來他在羅馬東南蘇比亞可的一處山洞,遺世隱居了三年,祈禱勞動,克苦修身,過着隱修生活。他的聖德漸廣爲人知。當時有一所修院,再三懇求他出任院長,他勉爲其難上任。後來與院內過慣安逸生活的修士不和,受到他們時加逼害,他便決定離開,創立了自己的修院。其後在羅馬以南一帶,相繼創辦了十二所修院。不久,他把修院事務交由一名弟子管理,自己則尋求更深層的修道生活。 529年,本篤會在意大利中部卡西諾山的羅馬神廟舊址建造第一座修院,至今仍爲西歐著名修院。會士們除完成日常的靈脩活動外,還謄抄古籍及從事宗教藝術與教育事業,對保存歐洲古代文化遺產有一定作用。該會傳統尤重教會音樂,特別擅長詠唱相傳爲格列高利一世創作的格列高利頌調,今法國、比利時和意大利等國的本篤會修院仍保持這一傳統。當時入會者除平民外,也有貴族,會士中出現過不少聖徒和學者。 9世紀後,許多修院會規鬆弛。10世紀時,法國克呂尼修院首先發起改革運動,稱"重修本篤會"。11世紀初在法國第戎附近的西多曠野又有西多會產生,在法國夏特勒山聖徒勃羅諾創辦有加都西會。15-16世紀時,因會士到殖民地傳教,該會的隱修性質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