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鴻門宴翻譯 鴻門宴的故事簡述

鴻門宴翻譯 鴻門宴的故事簡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鴻門宴,是公元前206年,劉邦與項羽進行的一次宴會。

此前楚懷王熊心曾與諸將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因率先進入關中滅秦,欲以秦王子嬰爲丞相,在關中稱王,引發實力強大的項羽的不滿,劉邦因自度實力不及項羽,於是將關中的統治權出讓給項羽,項羽最終滿意,打消了討伐劉邦的打算,併爲後來幾個月後分封諸侯創造和平條件。

鴻門宴翻譯 鴻門宴的故事簡述

  鴻門宴場景圖

此次宴會對楚漢戰爭及以後中國歷史皆發生重要影響,鴻門宴雖然讓項羽獲利最大,但此後分封將漢中郡分給劉邦,後來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等三秦未能抵抗住劉邦,使得劉邦吞併關中,併爲日後楚漢相爭埋下伏筆。

 事件主要參與者

項羽

劉邦

項羽麾下之參與者如下:

范增(參謀)

項莊(堂弟、部將)

項伯(叔父、部將)

陳平(項羽手下都尉)

劉邦麾下參與者如下:

張良(參謀)

樊噲(部將)

曹無傷(左司馬)

 背景

公元前206年,當時爲楚國武安侯的劉邦率軍攻破武關,進入關中地區。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入關後,與秦民約法三章,並派人駐守函谷關,以防項羽楚軍進關。

項羽於鉅鹿之戰殲滅了秦軍主力,向關中進發。當項羽到達函谷關後,劉邦軍不準楚軍入關,楚將英布等乃以武力破關直入,並推進至戲水之西。

劉邦聞訊大懼,乃率其部10萬人馬撤出咸陽,紮營霸上,卻未敢迎見項羽。當時項羽軍兵力40餘萬人。

事件經過

項羽的策劃

劉邦手下將領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通報,惡意離間項羽與劉邦,謊稱劉邦委任秦王子嬰爲丞相,據有咸陽城內所有珍寶,準備自立爲秦王。項羽得此消息後非常憤怒,準備次日清晨,分四路圍攻劉邦。項羽下決心要把劉邦的兵力消滅。那時候,項羽的兵馬四十萬,駐紮在鴻門;劉邦的兵馬只有十萬,駐紮在灞上。雙方相隔只有四十里地,兵力懸殊。劉邦的處境十分危險。

項羽的亞父范增分析:劉邦入關前貪財好色,但到了關中後並不曾取奪財物和女人,是野心遠大的表現,又加上望氣者認爲劉邦頭上有“天子氣”,爲了避免將來成爲禍害,應該儘早除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爲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爲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爲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劉邦的準備

項羽的叔父項伯得知范增的計劃。由於他早年和張良有交情,張良當時是韓成派來輔佐劉邦的謀臣,因此連夜前往劉邦軍營,建議張良速逃亡,但張良決定報告劉邦。

劉邦對此消息感到非常震驚,並立刻向張良請教對策。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張良建議劉邦通過項伯的協助減低項羽的疑心:“(張)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爲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

白話文翻譯如下:“張良問劉邦說道:‘大王,你認爲你手下的兵士足以抵擋項羽嗎?’劉邦聽了後沉默了一陣子,之後回答道:‘我的實力當然不如他,但我又能拿他怎樣?’於是張良回答道:‘那就請你去跟項伯說“我沛公不敢違背項羽大王的旨意”這樣。’”

劉邦召見項伯,以兄禮對待(項伯比張良年長,故劉邦以對兄長之禮對待項伯),並請求聯姻,目的是巴結項伯,請求項伯向項羽求情。項伯回到項羽軍中,向項羽表達劉邦的善意,又說項羽殺劉邦乃不義之舉,建議項羽亦以禮相待,項羽答允。

宴會開始

劉邦第二天率領百多名騎兵會見項羽。雙方於鴻門會面。

劉邦對項羽稱,自己得入關中實屬僥倖,但有“小人”從中挑撥,使兩人之間產生誤會。項羽迴應道:“是曹無傷(左司馬)派人向我說有這種事,否則我也不會來這裏”。他隨即邀請劉邦參加宴會。

座位

宴會開始時,項羽和項伯背西面東而坐,范增背北向南而坐,劉邦背南向北坐,張良則背東向西而“侍”。秦漢時候,在飲宴的場合,東向坐是最尊貴的,一般飲宴會讓客人坐西向東。項羽卻自居尊位,顯示他並不把劉邦當作一位平等的賓客看待,毋寧把他看作自己的部屬。

劉邦卻不是坐在項羽對面,而是背南面北。在君臣並在的場合,君主面南,臣下面北。劉邦北向坐,是最卑微的臣下位,表明自己有臣服之意,並非與項羽是地位相等的朋友。項羽接受這種坐次安排,也就是接受了劉邦的臣服,不再有殺劉邦之心了。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范增不時向項羽打眼色,舉起自己的玉玦(玦,有缺口的玉環)三次,示意項羽下定決心,儘快行動。項羽不發一言,未有理會。范增於是傳召項羽堂弟項莊,吩咐他在席上舞劍,乘機刺殺劉邦。項莊進入酒席之中,向項羽請求准許他舞劍爲樂,並在項羽同意後立即拔劍起舞。

項伯亦隨即拔劍揮舞,並以身體阻擋項莊,使其無法攻擊劉邦。張良立刻離開酒席,並通報在軍門外的劉邦部將樊噲。

樊噲帶着劍和盾強行闖入酒席,怒視項羽(“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羽馬上“按劍而跽”(跽,長跪),詢問樊噲的來歷。張良說:“這位是爲沛公駕車的參乘樊噲。”項羽稱讚樊噲爲“壯士”,並吩咐從人賞賜樊噲一斗卮的酒(秦漢時一斗相當於現在的二升左右[2][3]),樊噲一飲而盡。項羽又賞賜一隻豬前腿(彘肩),樊噲直接把豬肘放在盾牌上,用劍“切而啖之”。項羽問道:“壯士能復飲乎?”

樊噲趁機向項羽指出:楚後懷王曾下令“先進入關中的人便可做關中王”。劉邦雖然先入關中,但並未自立爲王,而是等待項羽到來。他認爲項羽沒有讓劉邦封侯,還居然想殺死劉邦,要求項羽打消這個念頭: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而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爲大王不取也。”

項羽未有迴應樊噲,只吩咐他就座。

劉邦逃走

劉邦稱要上廁所,和樊噲一同離席。不久項羽派陳平召喚劉邦。劉邦認爲應該先辭行,樊噲反對,認爲現時的情況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不能再拖延時間,又說“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結果劉邦和樊噲帶同夏侯嬰、靳彊和紀信等將領一同逃走。逃走前,劉邦吩咐張良把帶來的一對白璧送給項羽、一對玉斗送給范增。

劉邦來時,走渭河南岸的大道,長四十里,逃走時卻走芷陽道。芷陽道較狹窄,蜿蜒於驪山北麓,不通馬車,卻只長二十里。劉邦自己騎馬,樊噲等四人則徒步追隨護送。

張良回到席上,獻上禮物,並代替劉邦向項羽賠罪說:“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羽收下了璧玉,放在桌上;范增則拔劍撞破了玉斗,並斷言劉邦將會奪取項羽的天下:“這小子(表面上是指項莊,暗諷項羽)根本不能跟他策劃事情。以後會奪取項羽大王天下的,必然是沛公。而我們今後都會淪爲他的手下俘虜了。”

劉邦回到軍中後立刻處死了曹無傷。

 後續

范增的預言在數年後應驗:項羽和劉邦在隨後的四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戰爭(史稱楚漢戰爭),最後項羽敗北,在烏江伏劍而死,劉邦建立漢朝,是爲漢高祖。

後世不少人認爲項羽在事件中缺乏當機立斷的能力,導致范增的計劃失敗,亦埋下了自己日後敗死的伏線。

“鴻門宴”一詞在後世被用作比喻不懷好意或者加害客人的筵席,“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以及“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皆成爲成語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