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元弘之亂名詞解釋 元弘之亂影響日本商人

元弘之亂名詞解釋 元弘之亂影響日本商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弘之亂髮生在1331年,這一年的八月九日改元爲元弘,所以稱爲“元弘之亂”。

背景

經過長期經營的鎌倉幕府,即使出現有衰微的跡象,也不是公家所能輕易消滅的。幕府滅亡實際經過了十年。公元1324年,正中元年,天皇寄希望於近臣日野資朝,日野俊基到各地方募集武士勤王,打擊六波羅,然而計劃敗露,武士遭到清洗,日野資朝被流放到佐渡(正中之變)。天皇並不罷休,又讓法盛寺的圓觀,醍醐寺的文官動員全國各社寺,各地廣募勤王之軍。

元弘之亂名詞解釋 元弘之亂影響日本商人

經過

公元1331年,計劃又被幕府得知。六波羅兵馬迫近皇居,天皇逃到山城的笠置寺。在幕府大軍面前,笠置寺的防衛過於薄弱,最終天皇被捕獲。天皇被遷到隱岐,所有參與謀劃的皇子朝臣於元弘二年(公元1332年)被流放。至此天皇的討幕計劃完全失敗。

但天皇並未死心,認爲只是暫時遷移到隱岐。同時,早就參與天皇謀劃的第一皇子護良親王(尊雲法親王),在笠置寺被佔後,躲過追蹤,潛入熊野,高野,吉野一帶,廣向各地頒發令旨,招募勤王之兵。楠木正成逃離赤阪城後,在河內金剛山修築千早城自守,吸引了由鎌倉西上的大軍,而且寸步不讓,大漲了勤王之軍的志氣。由此,各地的勤王之師如肥後的菊池武時,伊予的土居通增,得能通綱,播磨的赤松則村等聞風而動。

天皇見此形勢,元弘三年(公元1333年)逃出隱岐,被武士名和長年迎接到船上山。天皇親筆寫下敕令交與出雲大社,祈禱王道再興,四海昇平。敕語的筆調悠揚從容,含有無限神韻,表達了王道威嚴的不可侵犯和克服時艱的堅強的決心。幕府聞勤王之軍東上,便以足利高氏爲將迎敵。但足利高氏後來在接受天皇敕令之後響應了勤王之軍,同其他軍隊會師,逼近京都。六波羅幕府軍抵擋不住,欲出近江奔赴關東,遭到夾擊,全體自盡。

另一路勤王軍,上野的新田義貞受護良親王令舉兵,攻陷鎌倉,高時及同族諸將多自殺,鎌倉幕府就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