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亨利四世教皇 亨利四世頌歌

亨利四世教皇 亨利四世頌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亨利四世本名“亨利·德·波旁,外文名Henri IV,1553年12月13日出生-去世時間1610年5月14日,法國波旁王朝的創建者和法國國王。

亨利四世原爲胡格諾派信徒,爲了繼承法國王位,改信天主教。

1610年,在巴黎被刺身亡,人民普遍同情哀悼這位把法國從廢墟中重建的國王,讚譽爲“賢明王亨利”(Bon roi Henri,或翻成“好王亨利”),並追稱爲“亨利大帝”。

亨利四世,納瓦拉國王(稱恩裏克三世,1572年起)、法國波旁王朝的創建者。原爲納瓦拉(今西班牙北部的一個自治區,與法國接壤,瀕臨大西洋)王國國王,是法國瓦盧瓦王室的遠親。在1562年由頑固天主教分子挑起的胡格諾宗教戰爭中,以新教領袖的身份參戰,憑藉出色的軍事才能和善於利用敵方矛盾,成爲這場內戰中笑到最後的人,在1589年加冕爲法國國王,開始了波旁王朝。稱王后的表現,更加證明了亨利四世的遠見卓識。

人物生平

早年

亨利四世教皇 亨利四世頌歌

  1575年,亨利23歲的畫像

1553年12月13日,亨利出生于波城的城堡之中,在柯拉孜的城堡中成長,母親爲納瓦拉女王胡安娜三世;父親爲波旁家族旺多姆公爵安託萬·德·波旁(即納瓦拉國王安託萬一世),卡佩王朝的路易九世的後代。根據《薩利克法典》,他們的結合使兒子亨利具有了法蘭西王位第三順序繼承人的資格。

傳說亨利是用大蒜蒜瓣和朱朗鬆葡萄酒施的洗禮,搖籃則是烏龜的殼。在祖父亨利·阿爾伯特的意願下,兒時的亨利得以與當地農民的孩子一起在鄉間玩耍。他的母親,胡安娜三世·阿爾伯特,一個堅定的加爾文信徒,以宗教改革的清規教律嚴格教養兒子,當時法國的加爾文教徒又稱爲胡格諾派。

1561年法王查理九世登基之時,他父親安託萬·德·波旁帶他去了巴黎。在法國宮廷中,他接觸到王室中與他年齡相仿的王子們。1562年法國宗教戰爭開打之後,新教的波旁家族捲入了三十多年的內戰當中。

第一次結婚

1572年,亨利的母親去世,他繼承成爲納瓦拉的亨利國王。法國王太后凱瑟琳·德·美第奇安排波旁家族的代表——納瓦拉的亨利國王(基督新教胡格諾派的領袖之一)和她的女兒瑪格麗特結婚,表面上爲了減輕基督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的敵意(其代表分別爲波旁家族和吉斯家族)。婚禮給予了將胡格諾派最重要的人聚集在一個地方的機會。凱瑟琳計劃屠殺爲婚禮而聚集在城中的胡格諾派,因此發生了聖巴託羅繆大屠殺,參與婚禮的三千新教徒全被殺死,只有新郎亨利因新妻瑪格麗特之求情,以及凱瑟琳太后的保護與授意下,宣稱改信天主教,而在軟禁中逃過一劫。凱瑟琳保護亨利的原因,是特意讓波旁家族的勢力保存下來,避免讓吉斯家族趁機坐大,失去平衡的力量。

亨利婚後一直被被軟禁在巴黎的宮廷中,個性不合及雙雙風流成性的夫妻二人,讓亨利的婚姻不可能美滿幸福。雖然妻子瑪格麗特美豔無雙,號稱全法國最漂亮的女人,但夫妻倆先後外遇,亨利有了一個情婦後很快病倒在牀,瑪格麗特堅信丈夫是因爲與情婦旦旦而伐、荒淫過度而活該受罪,但她仍然細心照料丈夫,直至痊癒。但不久兩人又因猜忌而疏遠,從此夫妻生活就如瑪格麗特所說:“我們夫妻既不同牀,也不再互相交談”。

1576年初,亨利趁著宮廷狩獵的良機,策馬狂奔而逃出了王室衛兵的監控,並喬裝打扮地回到了納瓦拉及胡格諾派的根據地。他回來之後,立刻宣佈放棄天主教而變回胡格諾教徒,正式成爲胡格諾派的最高領袖。亨利出逃後,與妻子更加疏遠,即使兩人仍有斷斷續續六年的相聚時刻,但各自有公開的情人,而且見面時經常吵架,讓兩人的婚姻註定不會有子女。

亨利四世教皇 亨利四世頌歌 第2張

  1589年法王亨利三世臨終前指定納瓦爾的亨利爲法國新王。

亨利四世教皇 亨利四世頌歌 第3張

魯本斯的畫作:《伊夫裏之戰中的亨利四世》。1590年的伊夫裏之戰是法國宗教戰爭中的一個重要戰役;此役的勝利替新教徒亨利四世確立了王位,波旁王朝隨即開始。

即位法國國王(1589年8月2日)

1584年,法國亨利三世的繼承人安茹公爵(阿朗鬆公爵)弗朗索病死,於是亨利成爲法國王位的第一繼承人;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亨利四世即位爲法國國王。

亨利生活的世紀正是法國宗教戰爭流血紛爭的時代,數十年的相互仇殺使得道德墜落,整個社會都被複仇的心理所荼毒。政治上貴族們習慣於耍弄陰謀詭計,許多貴族甚至與外國君主串通反對自己的國王。1593年,在經歷一系列和天主教之吉斯家族與西班牙聯軍的激烈戰鬥後,亨利改信天主教,聲稱“巴黎值得一場彌撒”(Paris vaut bien une messe),這也成爲他的第一個名言。

頒佈南特詔令(1598年4月13日)

1598年,隨着西班牙王費利佩二世的過世,歷經三十多年的胡格諾戰爭正式結束;1598年4月13日,亨利四世簽署頒佈南特詔令,給予胡格諾派信仰自由與武裝特權。這是第一部承認新教徒信仰自由的敕令。亨利採用的和解寬容方針,將新舊教的仇恨逐漸化解,也爲國家帶來和平與安定,如同他所說的:“他要原諒和遺忘”(Forgive and Forget)。但是部分激進的胡格諾教徒疏遠了改宗的國王,其中包括亨利原來的至交兼首席軍師──莫爾奈的菲力浦。

1590年代末,法國經過三十多年內戰的破壞,已是國庫空虛、經濟凋敝不堪的衰敗局面,地方的貴族乘內戰之機,自徵捐稅、擴建私軍而成自治集團,把國家社會搞得混亂不堪。國內到處都是復原的軍人橫行於鄉間,搶劫、決鬥、刺殺等暴力事件是此起彼伏。如同1596年亨利在魯昂演講時提到的:“交到我手中的法蘭西已近乎毀滅,對法國人而言法蘭西可說已不復存在。”

從1598年開始,因爲能幹且具商業頭腦的敘利公爵之輔佐(以財政大臣任實質首相),亨利着手重建經濟、財政與秩序,整頓稅收、重修各地公路、疏濬河川、獎勵絲織麻織等工業;他還以政府貼補等辦法,獎勵商品外銷及造船工業等。亨利第二個名言是:“我希望農民在每個星期天都能吃上一隻雞”。

離婚(1599)與再婚(1600年)

1599年,亨利與第一任妻子離婚,兩人無子嗣。第二年,與第二任妻子瑪麗·德·美第奇於1600年結婚,瑪麗替亨利生下三子三女。

開拓加拿大(1601年開始)

亨利四世教皇 亨利四世頌歌 第4張

1610年5月13日,亨利四世遭刺殺,傷重而亡

他又派遣具有軍事才幹和探險精神的尚普蘭開發加拿大,以魁北克爲中心創立了法屬殖民地──新法蘭西,奠定法國海外殖民發展的基礎

晚年施政

亨利利用人民殷切望治的廣泛心理,以勸說、頒賜恩俸年金等方法,迫使各地貴族放棄稅收、治安警衛的地方特權,重建強大的中央王權(但許多自治集團仍未瓦解)。勤政愛民的亨利,更時常巡視各地,親訪民間疾苦,興利除弊,結果讓法國的經濟脫離衰敗而繁榮發展,鉅額國債償還了三分之一,且國庫有許多盈餘。

1609年時,亨利已重建了法國的國際地位,更試圖推行一項頗受人民反對的國策──出兵挑戰當時歐洲最強的西班牙帝國,與其一較高下。

逝世

1610年年5月13日,亨利四世於巴黎遇刺,第二天身亡。兇手是一名狂熱的天主教徒,名爲弗朗索瓦·拉瓦萊克,他反對國王挑起對西班牙的戰爭,因爲西班牙身爲天主教的領頭勢力,在天主教世界擁有崇高的威望,這名教徒爲了阻止法西之戰,毅然刺殺了曾爲“異端”的亨利四世。亨利四世死後,路易十三繼承王位,當時他年紀尚幼。人近中年的瑪麗王后帶着王子在聖丹尼教堂加冕。在瑪麗和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鬥爭中,法國開始了稱霸歐洲的步伐。

亨利因爲優異的治績、充沛的熱情與勇武的魅力,死時廣受人民的愛戴。不論天主教徒還是胡格諾教徒都爲國王的意外去世而哀悼,在法國人看來亨利爲國家與人民所做的遠非他的過錯能比。人民不會忘記他登基之時法國的貧窮,宗教殘殺,社會混亂,官吏無能,政府腐敗。在他的整頓之下,法國已經秩序井然,氣象一新,如今國家安定而繁榮,足以參加大國間的爭鋒了。人們欣然憶起亨利樸實的作風,仁慈的天性,戰場上的豪邁樂觀,生活中的幽默熱情,他是法國歷史上最有人情味的君主,人民因此稱他爲“好國王亨利”(或翻成“賢明王亨利”)。

亨利四世的遺體於1793年法國大革命時期遭革命份子盜取,頭顱透過數次競標而輾轉多人之手,但當時並沒有人知道那是亨利四世。2010年12月15日,據《獨立報》報道,法國法醫學家菲利普·查理爾(Philippe Charlier)領導了一個研究團隊在亨利四世遇刺400年後,最終尋獲了這位頗具爭議的法國國王的頭顱。

查理爾的團隊運用最爲先進的法醫鑑定技術,經過長達9個月的研究,認定一個部分保存完好的17世紀頭顱屬於亨利四世,這半個頭顱甚至還有頭髮、鬍鬚和穿孔的右耳。

性格作風

亨利四世是個極具性格與魅力的人物。他猶如希臘神話中的宙斯一般,威嚴、勇敢、仁慈、有點狡詐,還同樣好色。他生活簡樸,但在女人身上揮霍無度。他擁有衆多情婦,一生追逐女人至死不渝,以至於後來有人諷刺國王追逐女人的本事大過追逐敵人。只要是美女,亨利四世不論對方是千金小姐、高級妓女還是貴族夫人都一定要追逐到手。爲了女人國王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寫情書、送信物、金錢誘惑,偷入閨房這些都是國王的拿手好戲。

亨利也常喜歡耍弄小聰明,他嗜賭如命,在牌桌上更是個擅出老千的高手,以至於後來沒人願意與國王打牌,不過國王從來不會讓牌友輸光,他總會事後歸還一些不義之財。

亨利四世被認爲是當時代最隨和的君主之一。他不喜歡展示國君的威儀,雖然喜歡別人奉承自己,但同時也樂於傾聽別人對自己的批評。財政大臣敘利公爵嚴厲的批評曾經數次讓國王當衆下不了臺,但是敘利公爵從來沒有失去國王的重用與信任。亨利喜歡聽笑話也允許他人拿自己開玩笑,國王甚至曾微服私訪去觀看市井百姓諷刺自己的戲劇,結果國王自己的笑聲震驚四座。

亨利另一項受人稱道的特質,就是其仁慈性格。對於別人的過錯他總是易於寬恕,對於反抗自己的人他也幾乎從不報復。他能輕易的寬恕與自己有着血海深仇的吉斯家族,也能夠寬恕曾經反抗並阻擋自己達5年之久巴黎市民。有些新教徒大臣曾經抱怨國王對於反抗者過於仁慈,有失威儀。亨利卻用詼諧的語氣回答:“如果那些曾經反對我成爲國王的人都要吊死的話,那就是砍盡全法國的木材,也做不出足夠的絞刑架。”

人物評價

當率領新教軍的亨利四世於1580年代末與法國天主教聯盟(由吉斯家族的 馬耶那公爵夏爾 【 英語 : Charles, Duke of Mayenne】 領軍)奮戰之時,當時與亨利立場敵對的羅馬教宗西斯都五世(1585-1590年在位)就對亨利的軍事才幹與好色如命作出諷刺性評價,他預言好色的亨利將勝過嗜吃肥胖的馬耶那公爵,因爲“亨利在牀上浪費的時間,都比馬耶那浪費在餐桌上的時間要少”。

18世紀的啓蒙哲學家伏爾泰,極力讚美亨利四世的宗教寬容政策,伏爾泰評價說:“如果亨利四世只是他那時代最勇敢、最寬厚、最正直、最誠懇的君主,那麼他的王國就已經滅亡了。法蘭西需要有一個能戰能和、能瞭解和醫治國家的創傷、管理大小事務、改革一切、建設一切的君主,而亨利四世身上就具備這一切。賢王查理五世的治理才能、人民王路易十二的善良、以及騎士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勇敢率直,他兼而有之。”

亨利四世去世不久,歐洲人同意稱他爲“亨利大帝”。1789年後的法國大革命時期,人民責難專制的波旁王朝,咒罵從路易十三以後的歷任法國國王,只有亨利四世仍高居人民心中,崇高的評價歷久不衰。

家庭關係

亨利四世教皇 亨利四世頌歌 第5張

  亨利四世之家族,右側爲次任妻子瑪麗

妻子

第一個妻子:瓦盧瓦的瑪格麗特,1572年結婚

第二個妻子:瑪麗·德·美第奇,1600年結婚

子女

路易十三(1601-1643),法蘭西國王。1615年與西班牙的安妮公主結婚,有兩子(路易十四和奧爾良公爵腓力一世)。

伊麗莎白(1602-1644),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后。1615年與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安妮公主之弟)結婚,有二子六女(幼女爲路易十四的王后瑪麗亞·特蕾莎)。

克里斯汀·瑪麗(1606-1663),薩伏伊公爵夫人。1619年與薩伏伊公爵維托裏奧·阿梅迪奧一世結婚,有四子四女。

尼古拉斯·亨利(1607-1611),夭折。

加斯東(1608-1660),加斯東·讓·巴蒂斯特,奧爾良公爵。1626年與瑪麗·德·波旁結婚,有一女;1632年與洛林的瑪格麗特結婚,有一子四女。

亨利埃塔·瑪麗亞(1609-1669),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王后。1625年與英王查理一世結婚,有四子五女(包括查理二世,詹姆斯二世和奧爾良公爵夫人亨利埃塔)。

軼事典故

作爲法國曆史上最知名的帝王之一,他致力於給他的臣民們提供衣食無憂的生活。他酷愛打獵,而且每天清晨更換新的襯衣(當然在十六世紀的法國這麼勤快的換衣服還是很少見的事情),但是在打獵之後這位皇帝既不洗澡也不會撒點香水去遮蓋身上的體味。他的情婦說他聞起來就像一塊腐肉。

他的第二任妻子來自佛羅倫薩王族的瑪麗·德·梅迪奇,在初次見到他的時候,竟然被他滿身的惡臭薰得暈倒在地上,以至於在他們的新婚之夜,她不得不往自己的身上灑滿香水,然後才能和亨利四世順利的行房。

亨利四世不喜歡講排場。他喜歡隨心所欲,不拘禮節。他的衣服非常華麗,從領子起直到齊膝短褲都繡着花,綴滿了寶石。不過他從不願意穿這種衣服,習慣穿日曬雨淋褪了色的舊外套和又髒又破的緊身短上衣。他穿着這種衣服走進衆朝臣候見他的大廳。大家向他屈膝行禮致敬,禮儀爲時不長,他很快使大家活躍起來。

亨利四世具有加斯科尼人的熱情,會使十分謹小慎微的人心情鬆弛,使最拘泥於禮節的人變得無拘無束。他對每個人都直呼其名,叫“某某”。他態度和藹,性格開朗,待人熱情,彬彬有禮,脾氣非常溫和。他要求大家有說在笑,他自己的言談舉止也風趣親切。他經常這樣同大家打招呼:“喂!朋友們,大家好呀!”他害怕安靜寂寞的生活,需要活潑喧鬧的氣氛,因爲亨利四世內心深處是憂鬱的,這是大家意料不到的一面。他可能預感到自己要橫死,竭力想戰勝自己的憂傷情緒。有人不是無意中看到他獨自一人在辦公室裏又吹口哨又跳舞藉以消愁解悶嗎?他不怕疲勞地工作和活動的祕密很可能也在於此。

亨利四世這個貝亞恩人同所有波旁家族的人一樣,天生胃口好,不過,吃飯時沒有幾個陪客一起愉快地聊天,怎麼能吃得暢快呢?所以亨利四世幾乎天天違反禮儀,甚至有時邀請不熟悉的人一起進膳。有個盧昂人克洛德·格魯拉爾可以作證,他爲巴黎最高法院的事務來到巴黎,意外榮幸地成了御席的座上客。

國王使用的餐具非常精緻:華美的威尼斯織錦檯布和餐巾、銀質餐具、水晶酒杯。吃的菜餚窮奢極侈:四盤第一道菜、四碗湯、各種煮熟肉和各種烤肉。做這些菜用的料有:一片嫩牛肉、一塊羊脊肉、一隻閹雞、一片小牛肉、三隻童子雞、一隻羊肘、兩隻野味、一片小牛腰肉、三隻野鴿。此外,星期日和星期四除了上述菜外,還多加一塊雞肉餡餅。亨利四世不吃蔬菜,愛吃糕點,他怕消化不良,就大量吃水果。遇到各地貢奉來的一些美味可口的食品,如曼圖亞的意大利式大香腸、蘭斯果醬和普羅旺斯石榴等,國王便狼吞虎嚥大餐一番,並且吃得滿桌狼藉。

吃過這頓糜費驚人的飯,亨利四世便開始接見他的親信和所有在場人員。這時候,同他談話的人就會聞到一陣撲鼻的濃烈大蒜味,從而知道國王非常愛吃用大蒜作調料的菜餚······然而,有一種儀式要嚴格執行,即凡是覲見國王的人都必須親吻國王的靴子。

亨利四世閒暇時不是到杜伊勒利花園散步,就是進城巡遊。他害怕獨自一人吃飯,王后又總是情緒不佳,呆在寢宮裏生氣,所以他常常主動到王宮外的蘇利、扎邁和吉斯公爵夫人等人的家裏吃晚飯。他親自擬定陪客名單。溜到這些人家裏吃飯使他感到很愉快,他常常到天黑時才由六個擎着火把的侍從護送回盧佛爾宮。他不喜歡熬夜,習慣在九、十點鐘之間就寢。

他也常和大家一起賭博,賭得還很激烈。巴鬆皮埃爾說,1608年他賭牌贏了五十萬法郎,他認爲如果他的倒黴對手是國王,就有好戲看啦。因爲國王不服輸,在這種情況下,他會發怒、咆哮、暴跳如雷,嚇人之極。

有時王宮裏也舉行音樂會,把小提琴手召集來,不過次數不多。亨利四世以自己的樂隊爲驕傲,但也毫不隱諱,在諸般樂器中,他最喜歡民間的蘆笛和風笛。

他原本是法國南部一個又小又窮的邦國君主,靠着文韜武略當上法國國王。上任時法國還是一個爛攤子,百姓終年勞作,卻連最便宜的雞肉也吃不起。亨利四世發誓“要讓農民們每個週末每家鍋裏都有一隻雞”。經過多年改革,法國經濟好轉,普通人的生活真的比以前改善了很多,平時基本能吃到雞肉了。從那時起,法國人開始把吃雞的週末當作過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