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後宮誘逃歷史 後宮誘逃歷史百科

後宮誘逃歷史 後宮誘逃歷史百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後宮誘逃,外文名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由斯泰法尼編劇、莫扎特譜曲的喜劇,首次公演時間1782年7月16日,地點在維也納布爾格劇院,發行時間1954年。

創作背景

後宮誘逃歷史 後宮誘逃歷史百科

  《後宮誘逃》在柏林上演時的盛況

後宮誘逃的資助方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1776年約瑟夫二世將維也納的法國劇院改名爲德語國家劇院(今城堡劇院),鼓勵演唱德語歌唱劇,來排擠法語劇目,雖然最後並未達到預期,但仍出現了一些成功的作品,大多以翻譯拉丁語的作品爲主;莫扎特的後宮誘逃是其中極少數原創且大獲好評的作品。

莫扎特於1781年來到維也納,當時他的上一部歌劇《克里特王依多美尼歐》在慕尼黑大獲成功,而他本人剛剛從薩爾斯堡大主教的僱傭關係中解脫出來。獲得了人生和創作自由的莫扎特急於在音樂之都證明自己。在結識了德語國家劇院總監哥特里布.施坦芬內(Gottlieb Stephanie)後,莫扎特得到了他的承諾,爲他物色一部德語歌唱劇劇本。

莫扎特在7月收到了施坦芬內的劇本,原本他預計可以趕在9月俄羅斯的保羅大公(葉卡捷琳娜大帝之子及王位繼承人,即後來的保羅一世)訪問維也納時上演,但最後由於時間過於倉促而改爲上演格魯克的作品。

首演直到第二年的7月16日才上演。"貝爾蒙特與康斯坦斯"或莫扎特被稱爲"後宮誘逃"的歌劇,在一拖再拖的創作期間,帶給這個天才的痛苦無疑是和快樂成正比的。於是我們,沉醉在他美妙的音樂之中,被生動鮮豔的唱詞以及只有天才才能完成的,打破十八世紀歌劇創作瓶頸的偉大作品所吸引。

在莫扎特於1781年10月13日寫給父親的信中他闡明瞭他對於歌劇創作的觀點:

“我得說在歌劇中,歌詞必須像女兒聽從母親那樣服從於音樂。爲什麼意大利的歌劇如此流行,儘管情節是如此糟糕?...因爲音樂纔是一切,當你仔細聆聽時就會忘了其它。只有情節和歌詞爲了音樂而生...而不是被牽強地被推上那些糟糕的五線譜時,歌劇才能被認爲是成功的。完美的情況是一個能夠理解舞臺表演,並有能力提出合理意見的出色的作曲家遇見一個能幹的詞人,就會像遇到重生的火鳥一般;在那種情況下,面對任何掌聲...甚至是無知的,我都將無所畏懼。”

角色介紹

後宮誘逃歷史 後宮誘逃歷史百科 第2張

  佩德里奧

劇情大綱

第一幕

後宮誘逃歷史 後宮誘逃歷史百科 第3張

  1873年第一幕演出素描

序曲:地中海近土耳其沿岸某處,塞利姆帕夏的宮殿門前

第二景:貝爾蒙特來到了宮殿門前,四處尋找被海盜擄走並被賣給了帕夏的他的愛人-康斯坦斯(詠歎調:Hier soll ich)

第三景:帕夏的僕人-奧斯曼正在花園裏摘無花果,唱着小調,感嘆女人對愛情的善變(詠歎調:Wer ein Liebchen hat gefunden);貝爾蒙特不斷地問着奧斯曼,並試圖打探到與康斯坦斯一起被擄走,現在正在宮殿中做僕役的他忠實的僕人-佩德里奧的消息,但奧斯曼對他不聞不問,繼續唱歌,最後不耐煩的奧斯曼惱羞成怒,對貝爾蒙特惡語相向,貝爾蒙特離開(詠歎調及二重唱:Verwünscht seist du)

第四景:佩德里奧登場,奧斯曼將怨氣發泄在了佩德里奧的身上,並立誓要讓他受盡萬般折磨而死;佩德里奧問他自己究竟做了什麼以致要遭到這樣的詛咒(詠歎調及二重唱:Das scheint auch so ein Schurke)

第五景:奧斯曼告訴他,他知道佩德里奧是奸細而且正打着帕夏後宮女人們的主意,他以先知默哈摩得的名義起誓要殺了他(詠歎調:Solche hergleaufne laffen)

第六景:在謾罵與詛咒中,奧斯曼離開(詠歎調及二重唱:Was bist du für ein grausamer kerl)

第七景:貝爾蒙特重新登場並與佩德里奧重聚,在得知康斯坦斯和她的女傭布隆黛就在宮中後,他們計劃將她們誘拐出來,佩德里奧提議有他將貝爾蒙特介紹給帕夏當建築工,以此混進宮中(詠歎調:Geh nur, verwünschter Aufpasser)

第八景:貝爾蒙特爲可以與康斯坦斯重逢而興奮(詠歎調:Konstance, dich wieder zu sehen, dich)

第九景:塞利姆帕夏,康斯坦斯以及一衆隨從登場(合唱:Singt dem groβen Bassa Lieder)

第十景:塞利姆帕夏正在爲康斯坦斯對他求愛的拒絕而悲傷,並希望能夠得到她真心實意的愛情

第十一景:康斯坦斯爲和愛人天各一方而悲傷(詠歎調:Ach ich liebte, war so glücklich)

第十二景:帕夏認爲他已經給了康斯坦斯足夠的時間,她明天必須服從於他。佩德里奧將貝爾蒙特介紹給了帕夏,帕夏答應讓貝爾蒙特來宮殿工作。奧斯曼想阻止二人,但顯然沒有成功(三重唱:Masch! Masch! Masch!)

第二幕

第三幕

參考

Abert, Hermann (2007) W. A. Mozart, trans. Stewart Spencer.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300072236. [This is a recent edition of a much older work.]

Beales, Derek (2006) "Joseph II, Joseph(in)ism," in Cliff Eisen and Simon P. Keefe, eds., The Cambridge Mozart Encyclopedi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232–239.

Bernard, Andre, and Clifton Fadiman (2000) Bartlett's Book of Anecdotes. Boston: Little, Brown. p.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