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西班牙內戰時間 西班牙內戰誰贏了

西班牙內戰時間 西班牙內戰誰贏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班牙內戰,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發生的一場內戰,參戰方別分是西班牙共和國,西班牙國民軍,發生時間是在1936年7月17日至1939年4月1日,最終結果國民軍獲勝,第二共和國解體,佛朗哥政權建立。

西班牙內戰時間 西班牙內戰誰贏了

簡介

西班牙內戰(1936年7月18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發生的內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奏。內戰對陣方爲共和國總統曼努埃爾·阿扎尼亞的共和政府軍與人民陣線左翼聯盟對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爲中心的西班牙國民軍、長槍黨等右翼集團;反法西斯人民陣線和共和政府有蘇聯和墨西哥的援助,佛朗哥國民軍有納粹德國、意大利王國和葡萄牙的支持。

西班牙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當時西班牙種種的社會矛盾,左右翼份子互相攻擊、政府改革的失敗、舊勢力軍人和宗教人士的不滿引發長期武裝鬥爭,最後在右翼軍人的策劃下引發了內戰。該戰爭首次出現飛機對坦克的轟炸和第一次對不設防城市的大規模轟炸。1939年4月,西班牙國民軍獲得勝利,西班牙第二共和國解體。

西班牙內戰時間 西班牙內戰誰贏了 第2張

  西班牙內戰士兵

戰爭背景

共和國動盪

20世紀初,西班牙是一個經濟上貧窮、政治上落後的半封建農業國家。西班牙政治體制仍偏向封建專制形式,政府官員、軍事將領多爲天主教高級僧侶或是貴族地主等上層人物。農村盛行半封建的大莊園制度,大地主掌管國內絕大多數土地和資源,下層階級人民生活困苦。

米格爾·普里莫·德·裏韋拉在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的同意下,於1923年9月13日發動政變,建立了長達7年獨裁政權,強力鎮壓國內紛亂,但到了1931年的西班牙爆發了革命,德·裏韋拉政權被推翻,阿方索十三世則流亡海外、尼塞託·阿爾卡拉-薩莫拉成立西班牙第二共和國。

但西班牙第二共和國同樣處於動盪不安的情勢,先後成立了至少28個政府,最早的政府是薩莫拉領導的左翼的社會主義聯盟,實施了一系列的民主與土地改革,並且實施裁軍,關閉軍校;但這些改革並不十分奏效,地主與保皇軍官仍然佔西班牙國會與政府軍裏的多數。

土地改革亦然,當多數土地收爲國有或是高價買進地主土地後,貧農則只分到少部分王室土地;天主教人士也與共和政府對立,互相攻擊、憲法規定政教分離,但政府卻利用第二共和國成立之勢組織反天主教的政府,強力干涉天主教會、禁止宗教團體的傳教、限制財產的權利和投資、取締耶穌會,甚至放任反天主教激烈人士攻擊修道院和教徒,天主教會因此也對信徒散播反共和政府的思想;工人階級的福利制度也未強力執行,資本家多不履行8小時工作制等規定;自治區的要求也只有加泰羅尼亞允以成立。

1932年8月,荷西·桑胡霍將軍企圖發動政變,但失敗被捕。階級互鬥與30年代的大蕭條使國內社會動盪不定,法西斯主義與共產主義在西班牙迅速蔓延,國內充斥着各種不同意識形態的政治力量、左右翼互相沖突,聯合其他主義者擴大自己的勢力;其中,法西斯主義的長槍黨和西班牙共產黨手段最爲激烈,他們在國內的暴力事件極多,也激化了內戰的陣營對立,導致衝突規模逐次升級。

各派的鬥爭

1935年10月,西班牙左翼集團由西班牙共產黨(PCE)、馬克思主義工人黨(POUM)、工人聯盟(UGT)、巴斯克人、加泰羅尼亞人和無政府主義者等組成人民陣線。人民陣線選舉前的政治主張有:赦免被右翼政府捕下獄的政治犯、提供農工人的基本薪資和限制工作時間、恢復憲法和自治區的設立、公安機關與軍隊民主化、取締法西斯和保皇人士、降低稅收與地租等,廣受工農階級與小資產階級民衆的支持,並在1936年的選舉中獲得勝利,取回執政權。

但在內戰中,左翼集團內部的巨大分化顯現出來。西班牙共產黨追求一黨官僚制,西班牙社會黨追求社會共和制,西班牙工人黨追求工會專制。在人民陣線執政時,對於長槍黨與軍官的企圖,由於法制沒有采取有效的鎮壓,僅能將有明顯意圖的軍官轉調至他處,包括日後國民軍領袖的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當時的總參謀長,調至加那利羣島)、曼烏勒·戈代德和埃米力歐·莫拉。

西班牙內戰時間 西班牙內戰誰贏了 第3張

  內戰的各派陣營控制地區

荷西·桑胡霍創立一個名爲西班牙軍事聯盟的組織,計劃以武力推翻共和政府,施行右翼獨裁統治,恢復國內秩序。支持者分爲三派,代表富農利益的保守軍人,代表中產階級利益的自由派,和代表小農和手工業者利益的長槍黨。此組織的現役軍官不多,退役軍官卻不少,而桑胡霍本人當時還住在葡萄牙,而在國內替其指揮的是埃米利奧·莫拉現役陸軍准將。

1936年2月,桑胡霍、荷西·里維拉與長槍黨幹部與西班牙駐德軍官胡安·貝格貝爾上校見面,該人將他們引見給納粹德國軍事情報首長卡納里斯上將,獲得德方的支持,並取得上千挺德制機槍。長槍黨是由米格爾·德里維拉侯爵的長子—荷西·德里維拉於1933年所創立的右翼組織,類似意大利王國和納粹德國的法西斯政黨,長槍黨主張全體主義、民族主義和武裝叛變,並與其他右翼勢力前往德意兩國,獲得支持並取得大量武器。

同時,保皇派也反對共和國的改革。保皇黨領導人是安東尼奧·戈雷契亞,他在1937年曾要宣稱藉着軍事政變或內戰使共和國垮臺,還前往意大利王國獲得墨索里尼的支持。正統派的領導者是法爾·更特,他們也準備以武力推翻共和政府,並在那瓦爾山區訓練民兵。

戰爭原因

西班牙內戰時間 西班牙內戰誰贏了 第4張

  佛朗哥將軍

1933年,西班牙再次舉行選舉,右翼的激進共和黨勝出,由亞歷杭德羅·勒魯斯爲總統,奪回政權。勒魯斯取消前任政府的各項改革,包括終止土地改革、歸還教會財產、廢除憲法和自治區、釋放許多右翼與保皇份子。右翼政府對反對者施以武裝鎮壓。在1936年2月的選舉中,總數925萬的選票中,左翼聯盟獲得475萬票險勝,再次奪回政權;於國會獲得267個席次,而右翼聯盟則獲得132席。

由曼努埃爾·阿扎尼亞擔任總統,卡薩洛斯·吉羅卡擔任總理執政,左翼政府再次變更右翼的種種政策,這引發許多民族主義、法西斯主義、保皇人士等勢力的不滿,企圖推翻共和政府。佛朗哥的朋友—華金·阿拉拉斯曾形容阿扎尼亞是“紅色西班牙中令人厭惡的一隻毛蟲”,西班牙軍官特別不喜歡阿扎尼亞,尤其是他在1931年作爲戰爭部長期間,削減許多軍費和關閉軍校。

荷西·安東尼奧的侄子—馬奎斯(Marquis)被政府突擊衛隊(一種專門對付城市暴力事件的警察)的荷西·卡司第殺害後,長槍黨黨員爲報仇將其殺害,之後突擊衛隊成員又以僞造的逮捕令,綁架了右翼領袖、財政部長—卡爾沃·索特羅,之後加以殺害,棄屍於一處墓地。議員遇刺、警方綁架殺害的事件,在右翼和中間派人士裏都引起強烈反應和譴責,國民將領以此定下暴動計劃,成了西班牙內戰爆發的導火線。

戰爭過程

1936年7月17日,駐紮在摩洛哥和加那利羣島的西班牙殖民軍在佛朗哥等將領的策動下發動叛亂。叛亂很快就波及到了本土加的斯、塞維利亞、布爾戈斯等各個城市。其中參加叛亂的有陸、空軍約12萬和摩洛哥人組成的“外籍軍團”。

1936年8月份,叛亂軍在德國等國家干涉支援下從葡萄牙邊境向馬德里進行進攻,並先後佔領了卡塞雷斯,托萊多等城鎮。9月,叛軍在北部佔領了聖塞瓦斯蒂安和伊倫,切斷了共和國北部與外界的聯繫。在9月28日,叛軍成四路從西面,南面以及西南面直接逼近馬德里。

11月6日,在叛軍進入馬德里城郊的時候,共和國政府遷往巴倫西亞,組建了30多萬的正規軍。而西班牙人民也在國際縱隊的配合下,積極展開馬德里保衛戰,這裏的戰鬥一直持續到次年3月方止。

1937年2月6日,叛軍在支援軍的干涉下,於馬德里東南的哈拉馬河谷發起猛烈進攻,企圖完成對馬德里的包圍。在18—27日之間,共和軍也在積極進行反擊,並粉碎了叛軍的包圍計劃。3月8日,共和軍進行調整部署並投入三個師的兵力向支援軍頑強反抗,終於在22日粉碎了意大利的支援軍。

1937年6日,反叛軍在馬德里遭到失敗便將進攻的矛頭投向了北部,並企圖攻佔比斯開灣沿岸的開發區巴斯克和阿斯圖里亞斯。叛軍集中15萬餘兵力進攻,但卻遭到了6萬餘共和軍的阻撓。20日,叛軍爲了減輕北部戰線的壓力,便向桑坦德和希洪發起進攻。在猛烈的進攻下,桑坦德於8月26日失守。10月末,共和軍最後的一個根據地也相繼失守,北部工業區徹底淪陷。

至12月5日,共和軍在東部戰線對叛軍的根據地特魯埃爾進行進攻,但因爲未按照計劃進行,在戰鬥兩個月左右後徹底放棄了特魯埃爾。反叛軍趁勝追擊將作戰重點轉向東部戰線,至1938年4月15日,叛軍先後佔領了萊利達、比納羅斯等地,並將共和軍控制區分爲兩個部分。共和軍爲了扭轉戰局於7—11月在埃布羅河投入了十多萬兵力進行進攻,即埃布羅河戰役,但最後還是以失敗而告終。9月21日,共和國應國聯要求解散國際縱隊,試圖換取支援軍的讓步。

1939年2月8日,共和軍控制的最後一個根據地菲格拉斯徹底淪陷。11日,加泰羅尼亞全境被佔領。於3月3 日,共和國海軍基地卡塔赫納發動叛亂,最後一批共和軍也在4月1日投降。西班牙內戰是二戰前世界民主力量和法西斯勢力的一次較量,對歐洲乃至世界都具有極大的影響。

戰爭結果

加泰羅尼亞陷落後,共和國處境急劇惡化。

1939年2月27日,英、法政府宣佈承認佛朗哥政權,斷絕與西班牙共和國的外交關係。共和國內部的投降派猖狂活動。

1939年3月3日,共和國海軍基地卡塔赫納爆發叛亂。3月5~6日,中部戰線司令S.卡薩多上校在馬德里發動軍事政變,宣佈接管政權,搜捕和屠殺共產黨人及民主人士,並向叛軍敞開進入馬德里的大門。28日,叛軍和干涉軍進入馬德里和巴倫西亞,戰爭結束。最後一批共和軍在1939年4月1日投降。

佛朗哥隨後建立了獨裁政權。西班牙內戰後遭處決的人數達15,000至35,000人,此外還有監禁、強迫勞動等措施。在美國的支持下,佛朗哥擔任西班牙攝政王直到1975年去世。

 戰爭影響

西班牙內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民主進步力量同法西斯勢力的一次大較量,其結果是人民陣線領導的共和國政府被顛覆,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庇護下建立法西斯專政,並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德、意兩個法西斯國家在戰爭中相互勾結,並在戰後正式結成同盟,使歐洲政治關係和戰略格局發生有利於德、意的重大變化。

西班牙共和國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於德、意武裝干涉和英、法的"不干涉"政策,使雙方力量對比明顯不利於共和國一方;人民陣線內部各黨派政出多門,步調不一,始終沒有建立一支統一的軍隊,從而削弱了戰鬥力;人民陣線政府雖然堅持抗戰並進行一些民主改革,但沒有在廣泛發動羣衆的基礎上開展人民戰爭;戰爭指導上採取防禦戰略,未能對敵人實施堅決的進攻;沒有建立起適應戰爭需要的軍事經濟;對混進政府和軍隊的敵對分子以及投降派的破壞活動,未給予堅決打擊。此戰爲即將到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提供了試驗場。

戰爭表明,各軍、兵種的密切配合和協同作戰,大量集中使用空軍和掌握制空權,集羣坦克在炮兵和航空兵支援下實施突擊,對奪取戰役戰鬥的勝利具有重要意義。

西班牙內戰時間 西班牙內戰誰贏了 第5張

  佛朗哥

相關藝術作品

文學著作

海明威的《喪鐘爲誰而鳴》(《戰地鐘聲》)

奧威爾的《向卡的羅尼亞致敬》

繪畫作品

《格爾尼卡》

《格爾尼卡》是畢加索的代表作。1937年4月26日,德國法西斯的飛機對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進行狂轟濫炸。畢加索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義憤填膺,放棄了原本創作,轉而用六週時間就將此畫完成。此畫不是用寫實的手法進行報道,而是採取象徵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戰爭的罪惡和法西斯的暴行。

西班牙內戰時間 西班牙內戰誰贏了 第6張

  《格爾尼卡》

《內戰的預感》

作於1936年的《內戰的預感》是達利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之作。整個畫面是荒誕又恐怖的,畫中的主體是人體經拆散後重新組合起來的形象,形似人的內臟的物體堆滿了整個地面。

  《內戰的預感》

整幅畫的中央被醜陋的手和腿框成一個四邊形,似乎暗示著四分五裂的西班牙。兩隻扭曲可怕的手,一隻在地上,象徵被壓迫的人民;另一隻向上握住乳房的手,象徵掀起戰爭的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