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海陵王篡位:海陵王遷都燕京 分化女真皇族反抗

海陵王篡位:海陵王遷都燕京 分化女真皇族反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完顏亮(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字元功,女真名迪古乃,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庶長孫,太師完顏宗幹次子,金朝第四位皇帝。生於天輔六年壬寅歲,母爲完顏宗幹妾大氏。

完顏亮自幼天才英發,向深沉有大略,風儀閒逸靜和,體態雄偉練達,並極度崇尚漢文化,愛與留居於金地的遼宋名士交往,宗室之內名聲頗善,其才能爲熙宗完顏亶所忌憚。皇統九年(1149年),年僅二十七歲的完顏亮弒君而篡位稱帝,改元天德。其在位十二年,爲人殘暴狂傲,淫惡不堪,殺人無數。然而,在此同時,完顏亮也勵精圖治,鼓勵農業,整頓吏政,厲行革新,完善財制,並大力推廣漢化,遷都燕京,極度加強中央集權,成就續降制書,進一步鞏固奠定了金王朝本身的華夏正統性和在北方的統治。

金滅北宋後,與南宋劃準爲界,佔有中原和中國北部的疆土。大金國威服高麗、西夏等國,所轄地域廣袤,而首都卻偏於東北一隅,物資運輸與公文傳遞多有違誤,使節往來也艱於行旅,致使政令無法及時暢達內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金上京會寧府的宮殿樓閣、佛寺道觀、市井街巷,無不留有金熙宗風行君主制的痕跡,金上京皇族的懷舊和睹物思人,極容易形成一呼百應的政治氣候,給完顏亮這個以殺兄奪位的帝王帶來滅頂之災。因而完顏亮想通過遷都,通過分化、分治、溶化的過程達到完全解除女真皇族的組合力與反抗力,來確保自己的皇位。

海陵王篡位:海陵王遷都燕京 分化女真皇族反抗

雖然完顏亮的遷都意向一表露,立即遭到女真貴族的強烈反對,但他還是取得了多數朝臣的支持,便積極地做遷都的準備,他命盧彥倫等人,在燕京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擴建和改建,歷時3年燕京皇城建完。又以都城“僻在一隅,官艱於轉輸,民艱於赴訴”爲由藉以擺脫反對派的牽制,於天德五年(1153年)讓女真貴族們離開白山黑水間的上京來到燕京,改燕京爲中都,府曰大興,此舉加速了女真的封建化及與漢族的融合。

正隆二年(1157年)八月,完顏亮下令撤銷上京留守司衙門,罷上京稱號,只稱會寧府,派吏部郎中蕭彥良來會寧府督辦,毀掉了舊宮殿、宗廟、諸大族宅第及皇家寺院儲慶寺,接着把它夷爲平地,聽任耕種,不留任何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