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貞觀之治時期的米價是什麼樣的?那時的唐朝真有那麼富裕嗎?

貞觀之治時期的米價是什麼樣的?那時的唐朝真有那麼富裕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貞觀之治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對於史書的一些“盛世”記載,有人會相信,有人會質疑。畢竟,文字是人所寫,若是爲了“歌功頌德”,自然會不吝詞藻,加大美化,放大渲染。於是,更多的史學家會從數據中,來驗證自己的判斷,而日常的吃穿用度消費,最能反映一個社會的真實狀態。

因此,有學者就覺得李世民時期的“貞觀之治”涉嫌誇張。理由很簡單:米價不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新唐書·食貨志》記載了米價每鬥只有四五錢。乍一看上去,覺得大唐初年的生活真好,物價這麼便宜。但是,若按照現在的經濟學解釋,物價便宜比物價貴更“傷人”。

其實,中國古人早就認識到了價格貴賤帶來的不同影響。糧食屬於季節性作物,碰上一個豐收年,農民們都希望能賣上個好價錢,如是價格過度低於自己的預期,很多人估計就選擇放棄了,忙了一年,還不如人家走街串巷掙得多。

貞觀之治時期的米價是什麼樣的?那時的唐朝真有那麼富裕嗎?

但是,如果價格高了,就會影響民衆的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這個價格平衡不好,導致的結果就是“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當時,米賣得如此之“賤”,那就會產生一個問題:那時的唐朝真有那麼富裕嗎?

到了唐高宗時爲何要以洛陽爲東都?這其實就和“吃”有關。長安做都城的時間久了,會帶動各方面的發展,包括人口。而附近一帶的產糧,已不足以應付如此龐大的人口了。當時,白居易到了長安,不是有人嘲笑他的名字嗎?長安米這麼貴,生活可是一點都不容易呀。

由此可見,當時的米價昂貴已經影響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長安米貴,兩個原因最重要:

一是人口多;

二是物流昂貴。

貞觀之治時期的米價是什麼樣的?那時的唐朝真有那麼富裕嗎? 第2張

當時很大一部分糧食都是東南的漕米,這些米經水路和陸路輾轉纔來到了長安城。到達洛陽時的運費,會佔到商品價值的兩成(“率一斛得八斗”)。更甚者,到了長安,每鬥米至少還要再花運費50錢(“率兩斛計佣錢千”)。但不管怎麼算,也算不出4、5錢一斗的米。

不過,若是大唐政府有補貼這倒是可以實現的。

其實,大唐政府還真的平抑過米價,建中元年(780年)的米一斗爲200錢。經過一番努力後,到了元和十五年(820年)的米價爲一斗50錢。李世民在位時谷價跌過,宰相陸贄就建議可藉此機會多多購進。不過,運到糧食儲備倉庫太倉後,光物流費用每鬥米就要耗70錢。

有時,自家人說自家事未免有自誇的嫌疑,那就看看外人如何說。高昌國的國王麴文泰,於貞觀四年來到大唐,他回去就公開說:“城邑蕭條,非復有隋之比也。”城市面貌蕭條,應該是有幾個因素,其一就是人口。而人口稀少,自然拉不動經濟的發展,就顯得沒有活力。

貞觀之治時期的米價是什麼樣的?那時的唐朝真有那麼富裕嗎? 第3張

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西晉末年開始,原本世居北方的很多門閥士族,都選擇了南遷,接下來就是百年的戰爭。到了隋朝,隋煬帝又不消停,不是打仗就是修運河。試想一下,這麼折騰,人不是跑了、躲了,就是死了。幾十年的時間,不可能恢復到隋朝的鼎盛狀態。

武德滿打滿算不過九年,貞觀二十多年,加一起不過三十年,戰亂過後,民戶增加了多少?不管財富還是人口,李世民都得先填上隋末大亂這個坑。

只是,史書中將這段時期誇得太美了,反倒讓人有了挑刺的藉口。《資治通鑑》第一百九十九,就記錄了唐高宗和戶部尚書高履行的一段對話。當時,李治問去年人口增加了多少?並問前朝隋的人口情況。當時,唐朝人口380萬戶,而隋鼎盛時,是870萬戶。

這其實也從側面證實了,隋朝末期人口消耗巨大,當然,不排除一些自然災害或者疾病的影響,而唐朝用了近40年的時間也未能完全恢復。雖然,人口不能說是絕對影響國力,但是,在古時,人口就是國力強盛的一個重要指標。百姓可以安居樂業,自然人丁興旺。

無怪乎後人不屑古人對“貞觀之治”的描述,這等於是用文字來粉飾一個並不強盛的時代。其實,任何一種現象,都要放於一個更長的時間線看。也許,“貞觀之治”並沒有達到某些學者心中界定的那種“鼎盛”,但這段時間所做的積累,卻爲唐朝的興盛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貞觀之治時期的米價是什麼樣的?那時的唐朝真有那麼富裕嗎? 第4張

古人誇皇帝,不外乎兩個方面:

一個是軍事;

一個是民生。

其實,軍事沒什麼好描述的,輸贏都是無法更改的事實。惟有這民生,其樂融融一片,不就成了太平盛世。但任何成績都是努力積累的結果,沒有一蹴而就的神話。也許,“貞觀之治”的國力還不如前朝隋,但這個朝代所創下的那些成就,後來朝代又有幾個可以超越呢?

不管怎樣,一個國家的發展始終都離不開民生,畢竟只有人丁興旺國家才能繁榮富強。李世民有沽名釣譽之舉,比如:縱囚回家就常被史家認爲做作,但輕徭薄賦讓利於民總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