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苻堅時期爲何國力強盛?他有哪些改革措施?

苻堅時期爲何國力強盛?他有哪些改革措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苻堅是前秦第三位國君,在位前期,勵精圖治,重用漢人王猛,推行“休養生息,加強生產”政策,實現國力強盛,接着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而後發動淝水之戰。意圖消滅東晉,一統天下。最終敗給東晉謝玄率領的北府兵,導致前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獨立。

兩晉五胡十六國時期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代之一,拜西晉八王之亂所賜,中原地區經年戰亂,民生凋敝,人口銳減,漢族無力統御中原,北方少數民族紛紛趁虛而入,這個時代素有“五胡亂華”之說。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少數民族,各族之間分歧很大,彼此互相攻伐,屠城滅族之事時有發生。五代歷朝的帝王也大多以兇暴著稱,但是前秦苻堅大帝卻在一羣卑鄙殘暴的亂世強人之間卓爾不羣,一改父輩兇戾作風,轉而以寬厚待人。

寬仁的民族政策

公元357年,苻堅獲得王位。他認識到北方複雜的民族關係,而作爲統治階層的氐族人數又太少,因此採取了平等、包容的民族政策。在任用官吏、發展經濟等重要方面不偏不倚,各族平等,這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民族矛盾,促進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在這一時期,起碼從表面上看,前秦的民族矛盾是五胡十六國中最爲緩和的。

苻堅可以說是一個漢化的胡人,大膽任用王猛、權翼等漢人爲重臣,輕徭薄賦、崇儒重道、修訂典律、偃甲息兵、勸課農桑、與民休息,前秦帝國走上了一條富國強兵之路。僅僅數年,中原地區就恢復了生氣,國力蒸蒸日上。而苻堅的勵精圖治也的確在短期內得到了回報:短短十多年間,先後攻滅了前燕、仇池、前涼、代國,控制了中國整個北方地區,與偏安江南的東晉政權南北對峙。此時的苻堅38歲,壯年得志,頗有當年魏武揮鞭的氣勢。

寬厚的馭人之道

說起大帝苻堅的馭人之術,就不得不提慕容垂。慕容垂本是前燕皇族,也是前燕的柱石名將,曾經擊敗東晉桓溫的北伐。但是因爲功勳太大,形容偉岸,氣度非凡,被人說有帝王之相,而遭到前燕皇室慕容暐、慕容評的猜忌,不得不西逃秦國,投奔苻堅。苻堅對慕容垂的個人能力非常欣賞,他心裏認定這個時代能和自己共掌天下的只有這個慕容垂,也曾經因爲慕容垂的存在不敢對前燕用兵。

此時聽說慕容垂來投靠,自然是非常歡迎,封慕容垂爲冠軍將軍、賓徒侯。但是苻堅大帝的宰相王猛對慕容垂並不放心,可以說終其一生都想滅掉慕容垂,甚至使了一套漂亮的“金刀計”:在征伐前燕進攻洛陽的時候,王猛去拜訪慕容垂,說我馬上就要走了,但是不忍我們之間的友情,你能不能給我點紀念品,我帶在身上,也好寄託相思之苦。慕容垂一聽,也很感動,當即就贈送了自己的隨身佩刀給王猛,讓王猛聊解“相思之苦”。

王猛隨即收買了慕容垂的心腹金熙,拿着佩刀對慕容垂的兒子慕容令說苻堅對慕容家產生了猜忌之心,讓兒子趕緊想辦法逃跑。這慕容令一看,刀確實父親的刀,就信以爲真,逃回了前燕。身在長安的慕容垂一聽兒子反叛,解釋就是掩飾,啥也不說了,跑吧。後來,慕容垂又被追回長安,只好向苻堅請罪。苻堅說,你看看,這是幹什麼,你兒子反叛和你又沒多大關係,我還信不過你嘛?對慕容垂不加任何罪責,仍然委以重任,擔任原來的職務。對於苻堅和慕容垂之間的這段故事,如果沒有後來形勢驟變,慕容垂趁人之危出走建立後燕,苻堅和慕容垂之間的滿滿感情,真可以流芳百世。

輕敵失敗

公元379年,前秦進攻襄陽,東晉大將朱序死守襄陽,最後力竭被俘。苻堅大帝講義氣的毛病又上來了,認爲朱序是個忠臣,可以爲自己所用,就認命朱序爲度支尚書——“來我這管錢去吧”。但是苻堅大帝對人性的過度執着,導致了自己的關鍵失敗:在淝水大戰的關鍵時刻,朱序突然臨陣倒戈,導致了秦軍的全面失敗,苻堅大帝落荒而逃。

衆叛親離

苻堅大帝將皇族貴胄分封到各地,以加強對地方的管理。這種政策雖有助於控制帝國龐大的疆域,卻也導致中央政府過於空虛,缺乏制衡全國大局的能力,這種矛盾在苻堅節節勝利的時候尚不會凸顯出來。但是當苻堅從淝水之戰敗退而歸,前秦國力大衰,潛伏在前秦帝國的各族之間的矛盾就立刻爆發了出來。

鮮卑、羌族紛紛舉兵反叛,慕容垂趁機回到燕國故地稱王,而慕容衝、慕容泓等人則在長安城下挑戰失勢的苻堅。由於缺乏足夠的兵力拱衛長安,苻堅無奈之下棄守長安。這些人之所以能背叛,完全是苻堅大帝給這些人留下了生存空間,而苻堅大帝也終於爲自己的過於寬仁品初嚐了苦果。

姚萇的叛變

歷經失敗的前秦帝國,此刻已是風雨飄搖,苻堅大帝則如同汪洋孤舟,隨時有傾覆的危險。姚萇是羌族人,得益於苻堅大帝的民族政策,姚萇在前秦也深受重用,被苻堅封爲“龍驤將軍”。歷經淝水之戰失敗的苻堅大帝,派長子苻叡和姚萇前去平叛慕容泓,結果苻叡不聽姚萇的勸告,敗死華澤。姚萇就派人去向苻堅請罪,結果一生寬仁卻迭受打擊的苻堅,卻在這個關鍵時刻犯下了致命的錯誤,對姚萇的報告非常生氣,一改往日作風,斬了姚萇的使者。

這一斬完全嚇壞了姚萇,手握軍權的姚萇發動兵變。而失勢的苻堅大帝竟然在五將山又遭遇了姚萇,姚萇完全不念舊情,要求苻堅將帝位禪讓給自己。苻堅說:禪讓是古代聖賢之間的事情,憑你這副小人得志的樣子也配嗎?最後從容赴死,享年僅48歲。

苻堅大帝以江湖義氣取代帝王權術,大哥帶領小弟一起發財,在國運正盛的時候也無不可。但是一旦時運不濟,大哥不能完全壓制小弟,而小弟又缺乏對大哥的絕對忠誠,這種江湖義氣式的治國方式立刻顯現出其致命的弊病,最終成了前秦帝國的催命符。

苻堅時期爲何國力強盛?他有哪些改革措施?

苻堅爲什麼一意孤行要伐晉?

一位曾經從諫如流的“明君”,在統治後期後卻“昏聵獨斷”地將一國之力投入到淝水之戰的賭博中,終於葬送了自己的天下。然而,如果簡單瞭解一下史書就會發現,苻堅南征時的“昏庸”,其實與苻堅之前的賢明是相通的,並不矛盾。那麼就來分析一下:首先,苻堅賢在何處?

帝王爲人稱道之處,無非“文治”“武功”兩道。文治方面,苻堅在位期間,嚴明尊卑,整肅法紀,尊師興學,從制度上講是“封建化”,從文化上講,則是“漢化”。然而這“兩化”所損害的,恰是苻堅的本族,氐族。相比於“五胡”中的其他四類,從漢朝就在川陝一代與漢人雜居的氐族,在漢化程度上無疑要高出一等。

然而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他們入關後,基本不用漢化就可以適應關中農耕社會,因而也就缺乏進一步漢化的動力。這點可以在苻堅接受教育時苻洪的一番話中看出來:“汝戎狄異類,世知飲酒,今乃求學邪!”入關三代,始有領導人接受漢式教育,氐族的落後在這裏展露無遺。這種先天惰性,再加上中原的戰亂催化,氐人尚武兇暴的一面被凸現出來,與苻堅的“漢化”策略產生了對立。

這一矛盾也在史書上得到了印證:無論是鄙視王猛大鬧朝堂的樊世,還是被當做街頭黑惡勢力典型的強德,要麼與氐族沾親帶故,要麼乾脆就是氐族魁首。這羣人,原本是氐族武力開國的中堅力量,但在和平時期,他們的種族特權、我行我素卻成了法制建設的首要障礙。就算是在“出頭鳥”樊世被處決後,仍然有一羣氐族貴人大鬧朝堂,要取王猛的腦袋,氣的苻堅當堂辱罵鞭笞,無所不用其極,氐族的驕橫跋扈可知矣。

除了文化上與氐族大衆的差異,在名分上,苻堅也在族內處於弱勢。論嫡,他不及苻生,論長,他不及苻法。這兩人,苻生暴虐被苻堅殺死,尚情有可原,而苻法卻在無甚過失的情況下,僅僅因爲苻堅母子對其奪位可能性的擔憂而死於非命,這就很難說得過去了。雖然史書上記載的兇手是苻堅之母,不過箇中內情,一千多年後的我們尚且懷疑,更不用說古代那些利益相關的氐族人了。

名分上的不正,加上國策上的分歧,如果說苻堅在他的大秦國裏有什麼死對頭的話,那這個死對頭不是別人,恰是他的本族,氐人。苻堅霸業初創之時,即有苻雙、苻柳之亂,基本統一北方後,又有苻洛之亂。北方安定以後,苻法的兒子苻陽又意圖爲父復仇——若把這些打不盡、打不得、合不攏的“本族血親”留在關中作爲中央之倚仗的話,其一,漢化會受到很大阻撓,其二,這羣與苻堅離心離德的人隨時可能禍起肘腋,屆時局面就更加無法收拾了。

苻堅時期爲何國力強盛?他有哪些改革措施? 第2張

因此,於公於私,苻堅都有充分的理由,去提防、打壓這些自己的同族人。苻堅在淝水之戰前將族人分散遷往全國各地的策略,個人猜測,很可能就是爲了針對氐族人,使其力量分散,不得爲謀。把氐族精銳七萬人交付呂光,讓他們遠征西域,又何嘗不是一種變相的“發配”呢?

相比之下,苻堅重用其他族的人才就不奇怪了。他們與苻堅沒有種族牽涉,便於制度化管理,而且與苻堅比起來,他們在王位名分上也不會有任何威脅。淝水之戰前,前秦內在的兩大隱患簡要分析完畢。拆分氐族,重用異族,其實是苻堅在漢化道路上不得不走的兩步棋。

而苻堅真的沒有意識到這兩大隱患嗎?私以爲不然。首先,他對鮮卑族大將慕容垂那過度的籠絡寵信,就很可能是一種用人策略。肯定有人會質疑這一措施最終讓慕容氏尾大不掉,裂土稱王,但其實這個策略在淝水之戰後曾收穫奇效。戰後,護送苻堅的殘兵敗將返回關中的,正就是這位慕容垂。

途中,他的幕僚以爲此乃天賜良機,提議劫殺苻堅,由慕容垂稱王,但卻被慕容垂拒絕了。直到護送完畢,又被苻堅派到關東平亂後,慕容垂方纔自立。另外,苻堅在後來去世時,“兇手”姚萇的羌族軍隊甚至爲他泣涕流淚,足可見苻堅籠絡人心策略的成功。從這些措施及其實效來看,苻堅對這些危機應該是有所警惕和應對的。

而這一應對的終極策略,就是南下伐晉。首先,與異族領袖之間的恩情關乎個人而無關制度,一旦苻堅去世,恩義斷絕,慕容垂等異族豪強反叛的可能性極大。尤其是在還有外部勢力騷擾的情況下,內外勾結,局面勢必更加難以控制。但若天下一統,如果要對異族勢力下手,就不必擔心他們投奔他國,構禍子孫了。

其次,南方未得到充分開發土地也是安置本族人的優良所在。充裕的物質資源也可以讓前秦政權擁有“養閒人”的能力,從而大大拓寬苻堅實施民族政策的迴旋餘地,這是五胡十六國時期任何一位北方統治者都會予以重視的。最後,借一次規模宏大的遠征,消耗、分散各民族的武裝力量,從而緩和矛盾,也是一種可取的策略。

所以,從起因和結果兩方面分析,在苻堅“淝水之戰”前後採取的一系列昏招中,有很多都是與之前的政策一脈相承的。從某種程度上講,看似錯誤的淝水之戰與高明政策都是苻堅的被逼無奈之舉;而能在當時紛繁複雜的各種矛盾中走到這一步,苻堅已然在歷史舞臺上,奏出了足夠精彩的強音。他的失敗是個人的悲劇,也是那一時期歷史的悲劇。